彭壽莘(1872年—1947年),字子耕山東平度城裡人。中華民國北洋政府軍事將領。

生平

彭壽莘早年曾學習舉業。後來,他入天津武備學堂。畢業後,他任職於北洋軍第三師。1916年,他任補充一旅旅長。1919年,他隨吳佩孚湖南岳州衡陽,漸成直軍重要將領。[1]

1920年7月直皖戰爭中,直軍獲勝,他升任第十四混成旅旅長。1922年5月第一次直奉戰爭時,他擔任暫一師師長,在直軍戰勝奉軍的過程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他還作為直軍全權代表之一,同奉軍簽訂了停戰協定。1922年9月他獲將軍府授「幹威將軍」。1923年5月,他升任直軍第十五師師長,率軍駐紮於冀東,在山海關同奉軍對峙,是曹錕吳佩孚十分倚重的將領。[1]

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吳佩孚任命他為第一路軍總司令,和奉軍主力戰鬥於山海關戰場。然而當他在山海關外九門口一帶和奉軍激戰時,直軍第三路軍總司令馮玉祥等人發動了北京政變,令直軍全線崩潰,曹錕被迫下野。彭壽莘自此退出了政界,寓居北京[1]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他多次拒絕日本侵略者的「出山」邀請,後來於1940年賣掉了在北京的住宅,返回家鄉。1945年9月八路軍解放平度,此後他作為開明士紳應平度縣民主政府聘請擔任特邀參議員。[1]

1947年,彭壽莘病逝。[1]

平度市內現存彭壽莘故居,位於現河公園,為青島市文物保護單位

參考文獻

  1. ^ 1.0 1.1 1.2 1.3 1.4 青島市史志辦公室 (編). 第一篇 传记,彭寿莘. 《青岛市志·人物志》. 北京: 五洲傳播出版社. 2002. ISBN 7-5085-0124-1. [失效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