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酒
廊酒(法語:Bénédictine)或班尼狄克丁是由法國人亞歷山大·勒格朗於19世紀始創的一種草本利口酒。
類型 | 利口酒 |
---|---|
起源地 | 法國 |
分銷商 | 百加得 |
始創時間 | 1863 |
酒精度 | 43% |
顏色 | 透著淡綠色的琥珀色 |
演變口味 | B&B,Bénédictine Single Cask |
網站 | 廊酒國際官方網站 |
製造商除了生產廊酒外,同時生產一種稱之為「B&B」(Bénédictine and Brandy)的酒精飲料,通過將廊酒與白蘭地一起蒸餾,使得B&B比起廊酒不那麼甜。19世紀30年代就有B&B生產,當時人們試圖將廊酒和白蘭地混合成一種口味較干的酒飲來飲用。
廊酒與B&B的酒精濃度一直都標稱為40%(80 Proof)。直到最近,二者的酒精濃度才調整為43%(86 Proof)。1977年,製造商生產了一款30%酒精濃度的咖啡力嬌酒——Café Bénédictine,使用廊酒和咖啡味力嬌酒混合調製。如今Café Bénédictine已經不再生產。取而代之,如今公司生產一種單桶廊酒(Bénédictine Single Cask),使用獨特的黑色瓶子灌裝,只在法國諾曼第Fécamp的Palais de la Bénédictine's專賣店出售。
歷史
根據傳說,在諾曼第的本篤會費康修道院,一位威尼斯僧侶Dom Bernardo Vincelli發明了一種延年益壽的藥酒,受到國王弗朗索瓦一世的大加讚賞。然而積年累月原始的配方已經遺失,事實是葡萄酒商人亞歷山大·勒格朗)在本地藥劑師的幫助下,獨自研發了廊酒的配方。而歷史上也沒有證據表明有以為名叫Dom Bernardo Vincelli的威尼斯僧侶,抑或弗朗索瓦一世曾經在費康修道院居住過。亞歷山大炮製並傳播了這個傳說,將酒銘刻上城市歷史的痕跡,目的就是為了提高廊酒的銷量。[1]
生產
廊酒的配方是一個極高度的商業機密,形式上只有3個人知道配方的秘密。配方中公開的成分包括當歸根和籽,牛膝草,杜松,沒藥,番紅花,肉豆蔻皮,冷杉樹的花,蘆薈,山金車,蜜蜂花的葉和莖,鐵線蕨,綠茶,百里香,芫荽,丁香,檸檬,香子蘭,橙皮,蜂蜜,紅莓,肉桂和肉豆蔻。
酒液需要多次蒸餾過程,並在橡木桶中陳釀兩年左右。
許多人試圖複製這款酒,瓶子和標籤都被模仿,甚至標著Bénédictine的名字。製造商斥責其為「冒牌貨」(Salle des Contrefaçons),聲稱侵犯了他們的智慧財產權,並提起訴訟。然而,在與西班牙西洛斯的聖多明戈修道院的訴訟中落敗,因為當地的僧侶同樣聲稱他們長時間以來釀製這種藥酒。
每一瓶廊酒都會在標籤上印著縮寫「D.O.M.」,代表「Deo Optimo Maximo」(獻給至高無上的主)。這個縮寫通常被本篤會文獻中用作開篇詞句,象徵奉獻精神。
開始亞歷山大以本篤會為商標生產廊酒,配以容易辨識的酒瓶形狀和商標圖案。然後家族把這款酒賣給了馬提尼與羅西公司,並最終為百加得集團所有。
飲用
一般,廊酒作為藥酒單獨飲用。也有將廊酒混合白蘭地或者力嬌酒飲用以改變其風味。有數款使用廊酒或者B&B的力嬌酒,包括弗里斯科(Frisco)[2]、德比(Derby)、新加坡司令[3]、老廣場(Vieux Carré)[4]和蒙地卡羅(Monte Carlo)。
烹飪
在諾曼第地區,廊酒還被廣泛的用來製作各種美食,如truffes à la Bénédictine(本篤會松露),soufflé à la Bénédictine等,也常在蔬菜、肉類或海鮮的烹飪中用到廊酒。
參考文獻
- ^ According to an interview of Alain Le Grand, last family owner of the distillery in the TV-Document Le Palais bénédictine de Fécamp on FR3 – Normandie.
- ^ Bruni, Frank. The Tipsy Diaries: Finding the Frisco Cocktail. The New York Times. 28 October 2010 [2012-12-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09).
- ^ Campbell, Colin. Singapore Journal; Back to Somerset Maugham and Life's Seamy Side. The New York Times (Singapore). 12 December 1982 [2012-12-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07).
- ^ 存档副本. [2012-12-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