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可孤
生平
東部鮮卑宇文部別種後裔,世代居住在松、漠之間。天寶末年歸唐,隸屬後來叛唐發動安史之亂的范陽節度使安祿山,後又效力繼安祿山之後叛唐的史思明。[1]上元年間從叛軍中反正,累授左、右威衛二大將軍同正,封白水縣伯,充神策大將,以前後功改試太常卿,仍賜實封一百五十戶。宦官權臣魚朝恩統領禁軍,賞識他的勇武,很器重他,收為養子,奏請讓他姓魚,名智德,以禁兵三千鎮守扶風縣,後移武功縣。魚智德在扶風、武功十餘年,士伍整肅,軍邑因他得安。魚朝恩被處決,唐代宗下詔賜魚智德姓李,名嘉勛。淮西節度使李希烈反叛,建中四年(783年)七月,唐德宗擢升李嘉勛為招討,除授兼御史中丞、荊襄應援淮西使,仍複本姓名尚可孤,以所部赴山南作戰,累有戰功。[2][3]
涇原兵變發生後,德宗詔征尚可孤軍到藍田縣。十一月,尚可孤以神策兵馬使的身份率兵三千(一作五千),取道襄、鄧西進,從武關入援。叛軍正盛,尚可孤於是在七盤紮營,修城柵住下。叛將仇敬忠等來寇,尚可孤屢次擊破之,於是收復藍田縣,[4]與屯華州的鎮國軍節度使駱元光成掎角之勢。[5]令叛軍不能越過渭南。[2][6][7]
興元元年(784年)三月,朔方節度使河中尹李懷光作亂,德宗逃往梁州,命尚可孤引兵守灞上,遷檢校工部尚書、兼御史大夫,拜為神策、京畿、渭南、商州節度招討使。[3][8]副元帥李晟移軍東渭橋,與駱元光、尚可孤分扼京東要路;渾瑊與邠寧節度留後韓游瑰、鹽州刺史戴休顏分典京西要路,掎角進攻。[2]韓游瑰屯邠寧,戴休顏屯奉天,駱元光屯昭應,尚可孤屯藍田,[7]都受李晟節度,李晟軍聲大振。[9][10][11]當月,李晟、駱元光、尚可孤軍隊都在長安城東屢次擊敗叛首朱泚軍。[12][13]
五月,原本助唐平亂的吐蕃受朱泚賄賂而撤軍,考功郎中陸贄卻認為吐蕃貪得無厭,其撤軍反而可賀,由渾瑊統戴休顏、韓游瑰乘其西北,李晟率駱元光、尚可孤攻其東南,即可平叛。[14]李晟發牒文召集渾瑊、駱元光、尚可孤約期於京城下集合。仇敬忠又來犯藍田,尚可孤率兵急擊,在藍田之西打敗敵軍,擒斬仇敬忠,斬獲二千餘人,[15]於是進軍與李晟決策攻討叛軍。[8][16]李晟大集諸將駱元光、尚可孤、兵馬使吳詵、王佖、都虞候邢君牙、李演、史萬頃、神策將孟涉、康英俊、華州將郭審金、權文成、商州將彭元俊等,號令誓師後陳兵於光泰門外。李晟率尚可孤及駱元光的軍隊收復京城,尚可孤的軍隊為先鋒。[7]叛軍大潰。[12][17]尚可孤軍士擅取叛軍馬匹,李晟斬之,軍中震懾。李晟令尚可孤屯望仙門。[10]尚可孤以功升檢校右僕射,封馮翊郡王,增封邑至八百戶,實封二百戶。[3]德宗從興元府還京,渾瑊與韓游瑰、戴休顏隨駕,李晟、尚可孤、駱元光奉迎,[2][6]步騎十餘萬,旌旗數十里。[9][18]京城的百姓和僧人道人都歡呼感泣。六月,加檢校尚書右僕射,實封五百戶。[19][20]一子獲賜七品正員官。[21]
尚可孤性情謹愿沉毅,雖然有功績,但聚會時未嘗言功。平亂之後,在白花亭紮營,御眾公平,號令嚴整,時人稱讚,李晟也很親近器重他,數次稱讚他。官至左龍武將軍。[22]李懷光在河中的叛亂仍在繼續,詔尚可孤率軍與諸軍進討。尚可孤率兵到沙苑附近,染病,閏十月死於軍中,當時身份為神策行營節度使、檢校尚書右僕射、馮翊郡王。[19]贈司空,[3][23]賻(賞賜財物助辦喪事)布帛米粟加一等,由官府供給喪葬所須。[2][24]
評價
延伸閱讀
[編]
參考文獻
- ^ 徐世明主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赤峰市委員會編. 赤峰人物 总古代卷. 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 1999.08: 47. ISBN 7-5034-0868-5.
- ^ 2.0 2.1 2.2 2.3 2.4 2.5 《舊唐書》卷一百四十四
- ^ 3.0 3.1 3.2 3.3 《新唐書》卷一百一十
- ^ 《資治通鑑》卷二百二十九
- ^ 張濛《鎮國軍節度使李公功德頌(並序)》
- ^ 6.0 6.1 《新唐書》卷一百五十六
- ^ 7.0 7.1 7.2 《新唐書》卷二百二十五中
- ^ 8.0 8.1 《新唐書》卷七
- ^ 9.0 9.1 《舊唐書》卷一百三十三
- ^ 10.0 10.1 《新唐書》卷一百五十四
- ^ 《資治通鑑》卷二百三十
- ^ 12.0 12.1 《舊唐書》卷二百上
- ^ 李振剛主編. 克什克腾旗志. 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 1993.10: 1043–1044. ISBN 7-204-02330-7.
- ^ 《興元賀吐蕃尚結贊抽軍回歸狀》
- ^ 於邵《賀破賊表》
- ^ 《舊唐書》《新唐書·德宗紀》作四月事,此從《資治通鑑》等。
- ^ 於公異《李晟收復西京露布》
- ^ 《資治通鑑》卷二百三十一
- ^ 19.0 19.1 《舊唐書》卷一十二
- ^ 《舊唐書》卷一百三十四
- ^ 陸贄《平朱泚後車駕還京大赦制》
- ^ 《冊府元龜》
- ^ 《舊唐書》作贈司徒。此從《新唐書》《冊府元龜》。
- ^ 權佩亮編著. 三贤故里名吏录. 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 2009: 111–112. ISBN 978-7-224-09108-3.
- ^ 傅樂成. 唐代宦官與藩鎮的關係. 漢唐史論集.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1977. ISBN 9789570813821.
- ^ 李文鄭編著. 百家姓宗祠对联. 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 2015.01: 286. ISBN 978-7-5668-1264-3.
- ^ 張明林主編. 中华姓氏通史 第11卷. 呼和浩特:遠方出版社. 2006.06: 5139–5140. ISBN 7-80595-925-0.
- ^ 黃節厚編著. 百家姓探秘. 北京:中國文聯出版公司. 1998.01: 532. ISBN 7-5059-26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