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蘇里闊步龍
密蘇里闊步龍(學名:Hypsibema missouriensis,/ˌhɪpsɪˈbiːmə mɪˌzʊəriˈɛnsɪs/;[1]原為密蘇里新龍,後改名為密蘇里帕爾龍,[1][2]部分文獻中也拼寫為Hypsibema missouriense[3])是草食性恐龍闊步龍屬下的一個物種,為美國密蘇里州的州恐龍,[4][5]也是為數不多的官方恐龍之一。該物種的骨骼發現於1942年,出土地點位於格倫艾倫附近一個後來被稱作克里斯特恐龍遺址(Chronister Dinosaur Site)的地方。密蘇里闊步龍的殘骸是密蘇里州已知首次發現的也是唯一產自該地區的恐龍化石。儘管它最初被認為是一種蜥腳類,但是後期研究將其確認為一種鴨嘴龍科或「鴨嘴恐龍」,此分類群的成員皆有著扁平顎部,類似鴨嘴。[1][4]該物種的部分骨骼發現於克里斯特恐龍遺址,現保存於華盛頓特區的史密森學會。[1]
密蘇里闊步龍 化石時期:
| |
---|---|
與人類的體型比較 | |
科學分類 (遺失名) | |
界: | 動物界 Animalia |
門: |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
綱: | 蜥形綱 Sauropsida |
總目: | 恐龍總目 Dinosauria |
目: | †鳥臀目 Ornithischia |
亞目: | †鳥腳亞目 Ornithopoda |
屬: | †闊步龍屬 Hypsibema Cope, 1869 |
種: | 密蘇里闊步龍 H. missouriensis
|
二名法 | |
Hypsibema missouriensis Baird & Horner, 1979
| |
異名 | |
特徵
該物種估計具有約1,000顆小型牙齒,[4][6]重3—4短噸(2.7—3.6公噸)[7](或接近於現代大象),站立時背部高10英尺(3.0公尺),體長從頭到尾可伸展約30—35英尺(9.1—10.7公尺)。[6][8]密蘇里闊步龍生存於晚白堊世坎帕階的密蘇里州南部。[9][10]它並非是一種食肉動物,與其它鴨嘴龍類相比,其牙齒更接近鋸齒狀,為當時密蘇里植被非常粗糙或堅硬的標誌。[4][11]
古生物學家查爾斯·惠特尼·吉爾摩(Charles Whitney Gilmore)與地質學家丹·斯圖爾特(Dan R. Stewart)在1945年的《古生物學雜誌》報告中描述了從密蘇里取回的尾椎,寫道:「尾椎為骨雙凹形(amphicoelus);尾椎椎體長於其寬度;端部具有凹入的中央區域,該中央區域飾有被平坦外圍邊界包圍的放射狀隆起及凹陷;人字骨面僅位於後端。」在十三節成年恐龍的尾骨中,十二節看起來是連續的,最小的椎體長69公釐(2.7英寸)。[12]
發現
在密蘇里州的布靈格縣,當克里斯特家族的成員在挖掘一個蓄水池時首次發現密蘇里闊步龍的遺骸,這些化石隨後被斯圖爾特收集,[4][8]後來暱稱為「恐龍丹」(命名自以丹·斯圖爾特)。[13]1942年,密蘇里州地質調查局的斯圖爾特在檢查格倫艾倫附近的粘土時偶然遇見一個男孩,後者帶著斯圖爾特來到他家,此刻其家人正在挖掘地面。[13][14]據斯圖爾特說,房主露露·克里斯特(Lulu Chronister)在挖掘時發現幾塊「不尋常」的骨頭,並把它們保存了下來。這些化石發現於斯圖爾特家地下8英尺(2.4公尺)左右深處,總深度為24英尺(7.3公尺),並「嵌入黑色塑性粘土中。」[12]斯圖爾特向史密森學會報告了他的發現,該學會以50美元的價格從克里斯特一家手中購買13塊恐龍尾椎,後來又用於購買一頭牛。[8][13]另外兩塊類型不明的骨頭也發現於現場,還有一塊椎骨是露露·克里斯特送給一個朋友的。[12]在史密森學會,人們對這些骨頭進行了分析,但是對它們的物種類別做出了錯誤的鑑定。[8][13]
直到1990年左右,發掘工作重新開始,古生物學家們基本上沒有接觸過發現骨頭的地方。該地還發現了其他恐龍、魚類、海龜和植物的遺骸,其中包括一些牙齒,可能屬於暴龍超科。[8][9][13]此地亦出土了密蘇里闊步龍骨骼的其它部分,包括牙齒[15]與部分頜骨。[3]在克里斯特遺址發現的各種動物群的遺骸表明,該地區附近曾經存在一大片水域。[15]
挖掘現場的地質學
來自密蘇里州聖路易斯市的古生物學家蓋伊·達魯(Guy Darrough)目前在挖掘現場工作,他說,在密蘇里州發現恐龍骨骼「簡直是個奇蹟」,因為該州鬆軟的土壤導致了大部分史前遺蹟的退化,[6][8]一些找到的遺骸已被侵蝕作用或其它作用破壞了。[9]雖然密蘇里州大部分地區位於古生代或前寒武紀時期的岩石上,但克里斯特遺址位於中生代岩石之上。[16]斯圖爾特在被指派研究歐扎克高地東南部粘土的起源後發現這些骨骼,並能夠得出結論:該地區部分位於早白堊紀時期的沉積物上,儘管該時期的大部分沉積物已被侵蝕殆盡。[12]
克里斯特一家在其農舍西南面的一塊石灰岩上挖了一口井(由於無法提供足夠的水,他們最終放棄了這口井)。農舍位於一個陡峭山谷的底部,坐落於該遺蹟之上。斯圖爾特將發現骨頭的粘土層描述為:9英尺(2.7公尺)厚,位於地表黃棕色粘土和礫石的7英尺(2.1公尺)以下、緻密的石灰岩之上。[12]之前對該遺址的解釋認為它僅是一個水坑中的少量粘土沉積;然而,從沉積物中發現的水生分類群(如甲魚)表明在白堊紀時代其為沿海平原湖泊環境。
綱 Class |
目 Order |
科 Family |
屬 Genus |
種 Species |
---|---|---|---|---|
軟骨魚綱 Chondrichthyes |
弓鮫亞目 Hybodontoidea 鰩目 |
弓鮫科 Hybodontidae 不明 |
滑齒鯊屬 Lissodus 不明 |
未定種 sp. 不明 |
硬骨魚綱 Osteichthyes |
半椎魚目 Semionotoidea 弓鰭魚目 |
雀鱔科 Lepisosteidae 弓鰭魚科 |
雀鱔屬 Lepisosteus 普拉塔克魚屬 |
未定種 sp. Platacodon nanus |
爬行綱 Reptilia |
龜鱉目 Chelonia 龜鱉目 鱷目 蜥臀目 蜥臀目 蜥臀目 鳥臀目 |
泥龜科 Dermatemydidae 鱉科 鱷科 似鳥龍科 暴龍科 馳龍科 鴨嘴龍科Hadrosauridae |
內米奧龜屬 Naomichelys 鱉屬 雷迪氏鱷屬 不明 不明 不明 闊步龍屬 |
Naomichelys speciosa
未定種 未定種 不明 不明 不明 Hypsibema missouriensis |
雖然該礦床的年齡為晚白堊世,但發現了與含生物骨骼的粘土有關的幾種古生代沉積物;材料來自中奧陶世普拉丁(Plattin)和金姆斯威克(Kimmswick)石灰岩、晚奧陶世馬庫克塔組(Maquoketa formation)、早志留世班布里奇群(Bainbridge Group)石灰岩以及早泥盆世貝利組(Bailey Formation)石灰岩中,並為研究該礦床的地質學家所認知。這些沉積物在成分和年齡上都與大理石山(Marble Hill)和格倫艾倫(Glen Allen)發現的沉積物相似,而且很可能與其有關。大理石山構造中的白堊紀層狀粘土中發現了晚白堊世的樹葉印痕,但沒有發現脊椎動物化石。
鑑定
史密森學會的吉爾摩和斯圖爾特在1945年1月的《古生物學雜誌》(Journal of Paleontology)上首次將該物種描述為一種蜥腳類,[17]這是一種錯誤的、無確鑿證據的分類方法。[18][19]吉爾摩僅根據排除法將其鑑定為蜥腳類,而當時他僅知道該物種的分類有兩種可能性,即鴨嘴龍科或蜥腳類,而他駁斥了前者,並說:「克里斯特標本的椎體更為拉長,可能為粗尾闊步龍(H. crassicauda Cope, 1869)的例外,並且僅於後端存在人字骨面,似乎足以表明這些化石不屬於鴨嘴龍科成員。」
這一物種最初被稱為密蘇里新龍(Neosaurus missouriensis),同年晚些時候,吉爾摩和斯圖爾特將其更名為密蘇里帕爾龍(Parrosaurus missouriensis),因為前者是一個復名。[2][20]然而,吉爾摩不久後就去世了,這些骨頭幾十年來一直沒有動過。[21]
密蘇里帕爾龍在1979年由唐諾·貝爾德(Donald Baird)和約翰·霍納再次被移到闊步龍屬下。[2][14]20世紀70年代末,地質學家布魯斯·斯汀科姆(Bruce L. Stinchcomb)讀到吉爾摩20世紀50年代的報告後來到克里斯特遺址,並從克里斯特家族的一位成員那裡購買了這處房產,[21]在20世紀80年代,他和大衛·帕里斯(David Parris)和芭芭拉·格蘭德夫(Barbara Grandstaff)進行了試驗性挖掘,這使得他們得出結論:密蘇里闊步龍實際上是一種鴨嘴龍科,而非蜥腳類動物。[1][22]托馬斯·霍茲(Thomas Holtz)曾建議將此物種改名為帕爾龍。[23]
州恐龍的選定
2004年1月21日,[24]密蘇里州眾議員羅德·傑頓[8]和傑森·克勞威爾在密蘇里州眾議院提出了一項法案。[25]傑頓最初提議將鴨嘴龍作為州恐龍,但不夠具體,因此眾議院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決定將密蘇里闊步龍作為其州恐龍。[8]該法案隨後被提交給第92屆密蘇里州議會,[26]並於2004年3月8日在密蘇里州眾議院以147票贊成、4票反對的結果獲得通過,[24]隨後亦在密蘇里州參議院於2004年5月14日以34票對0的投票結果獲得通過,[24]並於2004年7月9日獲得時任州長鮑勃·霍登的批准。[4][6]該法案,即眾議院法案1209於2004年8月28日生效。[24][25]密蘇里州隨後成為繼科羅拉多州、馬里蘭州、新澤西州、德克薩斯州、懷俄明州以及哥倫比亞特區之後美國第六個指定官方恐龍的州。[27]
地區影響
2005年,布林格縣的企業代表和當地政府官員舉行會議,試圖創造更多收入,並提出了一個以恐龍為中心的旅遊活動。一些企業在55號州際公路上製作了一塊廣告牌,上面寫著「密蘇里恐龍的故鄉,布林格縣自然歷史博物館(Bollinger County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同時展示了一些已發現的骨骼,[5]並指出他們對該物種化石的展覽吸引了來自美國其他地區的遊客。[8]他們還指出,密蘇里闊步龍被指定為州恐龍後,遊客人數增加了兩倍。[6]
2008年3月,密蘇里州一個全尺寸模型建造完成並於博物館展出。2008年3月7日,時任密蘇里州眾議院議長的傑頓為州議會議員舉辦了一場晚宴,慶祝展覽的完成。[7]這項為期兩年的項目由達魯指導,他同時負責克里斯特恐龍遺址的挖掘工作。它也是唯一一個永久性的博物館展品。在展覽開幕式上,傑頓提到,他希望挖掘地點有一天能成為國家公園的一部分。[3]目前,密蘇里州歐扎克恐龍項目的挖掘工作正在進行中。[9][16]遺址已被覆蓋,以防止水流過挖掘中的材料。[9][16]格倫艾倫附近的克里斯特遺址目前為斯汀科姆私人所有,[13]也是密蘇里州唯一發現恐龍骨骼的地方。[6][8]
參見
參考文獻
- ^ 1.0 1.1 1.2 1.3 1.4 Missouri State Dinosaur. e-ReferenceDesk. Web Marketing Services, Inc. LLC. 2010 [January 12,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2-04).
- ^ 2.0 2.1 2.2 Hypsibema missouriensis. DinoData. DinoData. 2011 [January 12,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2-04).
- ^ 3.0 3.1 3.2 Hale-Davis, Candice. Dinosaur replica unveiled at Bollinger County museum. Southeast Missourian (Southeast Missourian). March 15, 2008 [January 12,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2-04).
- ^ 4.0 4.1 4.2 4.3 4.4 4.5 The State Dinosaur. State Symbols of Missouri. Missouri Secretary of State. [January 12,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13).
- ^ 5.0 5.1 Obert, Jim. Bollinger County trying to cash in on the Hypsibema hype. Southeast Missourian (Southeast Missourian). August 22, 2005 [January 12,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2-04).
- ^ 6.0 6.1 6.2 6.3 6.4 6.5 Powers, Marc. Holden signs state dinosaur bill. The Daily Dunkin Democrat (Daily Dunklin Democrat). July 11, 2004 [January 14,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2-04).
- ^ 7.0 7.1 Jetton throws party for fossil, but could it offend his base?. Prime Buzz (The Kansas City Star). March 2008 [January 12,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2-04).
- ^ 8.00 8.01 8.02 8.03 8.04 8.05 8.06 8.07 8.08 8.09 Powers, Marc. A bone to pick for Missouri. Southeast Missourian (Southeast Missourian). February 19, 2004 [January 12,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2-04).
- ^ 9.0 9.1 9.2 9.3 9.4 Fix, Michael F.; Darrough, Guy. Dinosauria and associated vertebrate fauna of the Late Cretaceous Chronister site of southeast Missouri. Abstracts with Programs (美國地質學會). 2004, 36 (3): 14 [2010-04-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3-31).
- ^ Parris, David C.; Grandstaff, Barbara S.; Strinchcomb, Bruce L.; Denton, Robert Jr. Abstract of Papers. 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Taylor & Francis). 1988, 8 (3): 23A. JSTOR 4523220. doi:10.1080/02724634.1988.10011734.
- ^ Bush Strikes Out. Riverfront Times (Riverfront Times, LLC). March 31, 2004 [January 12,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2-04).
- ^ 12.0 12.1 12.2 12.3 12.4 Gilmore, Charles Whitney; Stewart, Dan R. A New Sauropod Dinosaur from the Upper Cretaceous of Missouri. Journal of Paleontology (Society for Sedimentary Geology). January 1945, 19 (1): 23–29. JSTOR 1299165.
- ^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Holloway, Brad. Rock of ages – Museum reveals fossil find in Bollinger County. Southeast Missourian (Southeast Missourian). January 31, 2005 [January 14,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13).
- ^ 14.0 14.1 The Missouri Dinosaur Story. Bollinger County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2010 [January 12,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2-04).
- ^ 15.0 15.1 Darrough, Guy; Fix, Michael; Parris, David; Granstaff, Barbara. Abstracts of Papers. 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Taylor & Francis). September 2005, 25 (3): 49A–50A. JSTOR 4524499. doi:10.1080/02724634.2005.10009942.
- ^ 16.0 16.1 16.2 Hoffman, David; Stinchcomb, Bruce L.; Palmer, James R. (編). Field Trip 1: Chronister Mesozoic Vertebrate Fossil Site Bollinger County, Missouri (PDF). Field Trip Guidebook – 2006 Association of Missouri Geologists Meeting (Association of Missouri Geologists). October 6–7, 2006 [January 12, 201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9-08-13).
- ^ Neosaurus missouriensis – Gilmore 1945. National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Smithsonian Institution. [January 14,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2-04).
- ^ Glut, Donald F. Dinosaurs, the encyclopedia. McFarland & Company. 1997: 485 [2020-07-27]. ISBN 978-0-89950-917-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14).
- ^ Salgado, Leonardo; Calvo, Jorge Orlando. Report of a sauropod with amphiplatyan mid-caudal vertebrae from the Late Cretaceous of Neuquén Province (Argentina). Ameghiniana. 1993, 30 (2): 217. ISSN 0002-7014.
- ^ Gilmore, Charles Whitney. Parrosaurus, N. Name, Replacing Neosaurus Gilmore, 1945. Journal of Paleontology (Society for Sedimentary Geology). September 1945, 19 (5): 540. JSTOR 1299009.
- ^ 21.0 21.1 Brusatte, Steve. The Leader of the Search for Illinois Dinosaurs. DinoData. DinoData. 2011 [January 14,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3-24).
- ^ Hypsibema. DinoChecker. DinoChecker. January 8, 2011 [January 14,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2-04).
- ^ Holtz, Thomas R. Jr. Winter 2010 Appendix (PDF). Dinosaurs: The Most Complete, Up-to-Date Encyclopedia for Dinosaur Lovers of All Ages. 2011 [November 26, 201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1-07-20).
- ^ 24.0 24.1 24.2 24.3 Activity History for HB1209. Missouri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92nd General Assembly, 2nd Regular Session. 密蘇里州眾議院. November 4, 2004 [January 14,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2-04).
- ^ 25.0 25.1 HB1209. 密蘇里州眾議院. November 4, 2004 [January 14,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2-04).
- ^ House Bill No. 1209. 密蘇里州眾議院. May 14, 2004 [January 14,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2-04).
- ^ Bryner, Jeanna. Mistaken Identity: Texas State Dinosaur Needs Name Change. LiveScience (TechMediaNetwork). January 14, 2009 [January 14,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2-04).
Stinchcomb, Bruce L.; Parris, David C.; Grandstaff, Barbara S.; Dento, Jr., Robert, The Chronister Site (Cretaceous of Missouri) and its Vertebrate Fauna, M.A.P.S. Digest: Mid-America Paleontology Society, 1994
Parris, David, Chronister Investigations: New Information on the Cretaceous of Missouri, lakeneosho.org, 20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