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觀

各類道教建築的總稱,道教徒修煉、傳道和舉行各種宗教儀式以及生活的場所

ㄍㄨㄢˋ,即道觀道宮,是各類道教建築的總稱。它是道教徒們修煉、傳道和舉行各種宗教儀式以及生活的場所。多位於名山大川附近以及大城市裡。

發展

最早的道觀被稱作「靜室」,其結構就是一間或者數間茅屋,設在道民家。張道陵在創立道教前,便率領弟子們在靜室中修行。道教創立後,他設立了二十八個「治」。這些治也都是一些比較簡單的建築,設在道師家。根據天師道的規定,除了三會日信徒(道民)需要到治參與宗教活動,平時是分別在不同場所進行宗教活動的。[1]

到了兩南北朝時期,「廬」、「靖」、「館」、「觀」等代替了治的名稱,其規模和數量也大大增加。這時的「廬」、「靖」還只是祭祀神靈的場所,不作為生活場所。而「館」、「觀」的出現,則產生了很大變化。它們既是舉行宗教活動的場所,也是道士生活的場所;經濟來源不再像以往向信徒收取費用,而是通過各種賞賜和施捨來供養,一些道觀甚至擁有很多的地產。

唐朝時,道教受到皇帝的尊崇,因而修建了非常多的道觀。當時全國有將近一千九百座道觀。其中規模巨大、或者由皇家興建的,被稱為「宮」。道教建築在此時發展到了其頂峰時期,後來此類建築便被統稱為「宮觀」。

代,全國依然修建了不少宮觀。代以後,隨著道教的衰落,道教建築的發展開始逐漸趨緩。

形制

唐以後的道觀一般都是呈現坐北朝南、東西對稱的格局。在南北中軸線上修建有山門、中庭、殿堂和寢殿等建築,作為主體。而兩邊和後部還修有廊廡、旁房和花園、水池等。各種內部庭院多採用四合院形式。

大多數道觀內,都修建了數量不等的多座殿堂,以供奉各路道教神仙。主要的殿堂有三清殿、玉皇殿、三官殿、重陽殿、七真殿以及藥王殿、關聖殿、靈官殿等。

道觀的首領一般稱作監院,其下還設有都管、都講、都廚等職務。而方丈則是一種榮譽性的頭銜,由德高望重的老道士擔任。

全真道的道觀,稱作「十方叢林」。這類道觀的組織比較嚴密,其各種房屋、土地和財物都屬於道教界公有。目前中國大部分的道觀都屬於這一種。

正一道的道觀,被叫做「子孫廟」,由廟主總領一切。包括廟宇在內的所有財物,都是廟主的私人財產,並且可以繼承。

名觀

中國現存著名的宮觀大都為時興建或者重修的,其中還有不少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參考文獻

  1. ^ 宫观和道教文化的发展. 刘仲宇. 中国道教(2000). [2018-1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0-13). 

延伸閱讀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神異典·道觀部》,出自陳夢雷古今圖書集成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