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觀
宮
發展
最早的道觀被稱作「靜室」,其結構就是一間或者數間茅屋,設在道民家。張道陵在創立道教前,便率領弟子們在靜室中修行。道教創立後,他設立了二十八個「治」。這些治也都是一些比較簡單的建築,設在道師家。根據天師道的規定,除了三會日信徒(道民)需要到治參與宗教活動,平時是分別在不同場所進行宗教活動的。[1]
到了兩晉南北朝時期,「廬」、「靖」、「館」、「觀」等代替了治的名稱,其規模和數量也大大增加。這時的「廬」、「靖」還只是祭祀神靈的場所,不作為生活場所。而「館」、「觀」的出現,則產生了很大變化。它們既是舉行宗教活動的場所,也是道士生活的場所;經濟來源不再像以往向信徒收取費用,而是通過各種賞賜和施捨來供養,一些道觀甚至擁有很多的地產。
唐朝時,道教受到皇帝的尊崇,因而修建了非常多的道觀。當時全國有將近一千九百座道觀。其中規模巨大、或者由皇家興建的,被稱為「宮」。道教建築在此時發展到了其頂峰時期,後來此類建築便被統稱為「宮觀」。
形制
唐以後的道觀一般都是呈現坐北朝南、東西對稱的格局。在南北中軸線上修建有山門、中庭、殿堂和寢殿等建築,作為主體。而兩邊和後部還修有廊廡、旁房和花園、水池等。各種內部庭院多採用四合院形式。
大多數道觀內,都修建了數量不等的多座殿堂,以供奉各路道教神仙。主要的殿堂有三清殿、玉皇殿、三官殿、重陽殿、七真殿以及藥王殿、關聖殿、靈官殿等。
道觀的首領一般稱作監院,其下還設有都管、都講、都廚等職務。而方丈則是一種榮譽性的頭銜,由德高望重的老道士擔任。
全真道的道觀,稱作「十方叢林」。這類道觀的組織比較嚴密,其各種房屋、土地和財物都屬於道教界公有。目前中國大部分的道觀都屬於這一種。
名觀
中國現存著名的宮觀大都為明清時興建或者重修的,其中還有不少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鹿邑太清宮,坐落於老子故里。在唐代時,被奉為皇家祖廟。現屬於全真道。
- 終南山樓觀台,為老子向尹喜傳道之所,相傳始建於周代。
- 龍虎山天師府,為歷代張天師居所和正一道的總部。
- 青城山常道觀,又稱「天師洞」,是張道陵修道之所。現屬於全真道。
- 北京白雲觀,長春真人丘處機在此長住且葬於此,是全真道總部和三大祖庭之一。現為中國道教協會所在地。
- 北京大高玄殿,位於北京故宮西北角,是明、清兩朝的皇家道觀。
- 泰山岱廟,為祭祀泰山神東嶽大帝之廟,位於山東泰安城區。現屬於全真道。
- 嵩山中嶽廟,為祭祀嵩山神中嶽大帝之廟,因為臨近北宋首都開封,而受到北宋歷代皇帝的尊崇。
- 天津天后宮,三大媽祖祖廟之一。現屬於全真道。
- 芮城永樂宮,原址相傳為呂洞賓之故鄉,以其精美的壁畫而聞名天下。
- 解州關帝廟,位於關羽的家鄉——山西運城,是普天下關帝廟的祖廟。
- 瀋陽太清宮,現屬於全真道。
- 蘇州玄妙觀,觀內三清殿為今已罕見的宋代古建築。
- 武漢長春觀,祭祀丘處機,故名「長春」。
- 武當山太和宮,是世界遺產武當山古建築群的主體。
- 長沙雲麓宮, 位於長沙市湘江西岸的嶽麓山風景名勝區。該建築地處嶽麓山第二峰雲麓峰,為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二十三洞真虛福地。
- 長沙陶公廟, 位於長沙縣榔梨鎮瀏陽河畔,為祭祀陶淡、陶烜叔侄而建。
- 衡山南嶽大廟,奉祀衡山神南嶽大帝,是儒教、道教和佛教三教並存的寺廟,有道教八觀(東八觀)、佛教八寺、御書樓等建築。
- 成都青羊宮,傳說是老子的出生地。現宮觀為清代所修,屬於全真道。
- 昆明太和宮,以擁有銅鑄的「金殿」而聞名,現存建築主要為吳三桂所修。
- 西安八仙宮,相傳此處為唐代「長安酒肆」,呂洞賓在此飲酒,遇鍾離權點化而得道。慈禧太后、光緒皇帝避難時曾來此居住。現屬於全真道。
- 廣州五仙觀,為了感謝古時五位仙人騎羊降臨廣州,留下稻穗及仙羊,在他們降臨的地方修建了五仙觀以示紀念。
參考文獻
- ^ 宫观和道教文化的发展. 刘仲宇. 中国道教(2000). [2018-1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0-13).
延伸閱讀
[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