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哲學

学科

宗教哲學(英語:philosophy of religion)是對宗教以及其所包含的問題和觀念的哲學思考。宗教哲學所研究的課題包括:神的存在與否屬性宗教與科學的關聯、宗教與道德的關聯、善與惡的本質[1]

宗教哲學和宗教信仰哲學有所不同,前者站在宗教之外而對其進行研究。因此,研究宗教哲學的人並不需要有任何宗教信仰。

神的本質

宗教哲學家們對於上帝的本質多有研究,類似命題有:

  • 什麼是上帝?
  • 上帝到底是一個(一神論)還是多個(多神論)的?對此,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曾認為,比起希臘神話里的多神論觀點,人們應該相信一個完美至上的上帝;這即是一種傾向於一神論的觀點。
  • 上帝有什麼特質?
  • 上帝是不是和宇宙是相等的?

以上命題又衍生出無數相關的哲學思考和悖論。例如,關於幾個常常用來形容基督教的單一神耶和華的特質,就分別產生了如下相關思考:

全知 - 耶和華常常被認為是全知的,但是這個特質卻威脅到人類的自由意志。假設承認上帝是全知的,那麼他必然知道某人在將來會做什麼(比如某一特定事件的完成)。而一旦上帝知道某人在將來會完成該事件,此人必定會去做這件事情,因為承認上帝是「全知的」,所以它不會被矇騙。可是假如同時承認人類有自由意識,那麼難道此人不能夠自主選擇避免去完成該事件麼?考慮到承認上帝的全知性,此人的自由意志並不能對未來事件的發展做任何影響、改變,那麼即否認了人類有自由意志。所以上帝的「全知性」和人類的「自由意志」是相悖的。

永世 - 耶和華一般被認為是永恆的,他的存在沒有開始也沒有結尾。那麼,是上帝有沒有「過去、現在和將來」呢?還是上帝存在於時間之外?如果上帝存於時間之內,那上帝應該因時間的不同而變化,又怎麼能是永恆不變?如果上帝存在於時間之外,他又怎麼和存在於時間之內的我們有任何交流呢?有沒有什麼東西是可以在時間之外存在的?

慈善 - 耶和華的善和人類所理解的善是一樣的嗎?善的事情之所以是善的是因為上帝指定它們是善的,還是因為它們本身是善的所以上帝才規定它們是善的?上帝是慈善的因為他只做慈善的事情還是因為不管他做什麼都是慈善的?[2] 參見游敘弗倫困境

神的存在

 
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提出「不動的推動者」這個概念

宗教哲學的主要課題之一就是推論上帝是否存在。在這個問題上,很多知名的哲學家都闡述過他們的見解。比如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曾提出,每一個運動的物體都有其因。如果我們追溯物體之間的因果關聯,我們必然會找到一個「不動的推動者英語Unmoved Mover」,也就是所有運動的始因或第一個運動者。而這就是上帝。[3] 以下為宗教哲學裡幾個著名的對於上帝存在性的論證。

上帝存在的論證

  • 第一原因論 - 托馬斯·阿奎那在他的「五種方法」中寫道世界中有些事情為後果。而後果們都必然有其前因。但這些前因也會有他自己的前因。如果我們追溯前因,我們必定會找到「第一原因」,因果關係不可能是無限的。這個「第一原因」本身沒有前因,但卻是萬物的前因,而它就是上帝。[4]
  • 本體論證明 - 本體論證明最著名的版本由哲學家安瑟倫提出。上帝被安瑟倫定義為「沒有比其更偉大的東西」(a being than which no greater can be conceived)。如果這個東西不存在的話,那這個定義就錯了,因為世上有比這個東西更偉大的東西(一個存在的上帝)。所以,世界上最偉大的東西必須存在。因為上帝是最偉大的,所以他必須存在。[5]
  • 設計論證 - 設計論證(Argument from Design)也稱目的論論證(Teleological Argument)。設計論證試著從自然世界的表象推出上帝的存在:自然界裡有很多東西都看似被有目的設計過,比如提供視覺的眼睛。如果這些東西被有目的的設計過,那必然有一位設計者的存在。這個設計者就是上帝。[6]
  • 帕斯卡的賭注 - 布萊茲·帕斯卡提出:假設人們對上帝的存在做賭注,那麼一個理智的人應該賭上帝是存在的。如果上帝不存在,那不管你賭上帝存在或者不存在,你都不會有太大損失。但是如果上帝存在而你賭上帝存在,那你可以得到永久的快樂。相反,如果在這種情況下你賭上帝不存在,那你將會付出相當大的代價。所以理智的人會相信上帝的存在。[7]

上帝不存在的論證

 
哲學家萊布尼茨曾嘗試解決罪惡問題
  • 罪惡問題 - 上帝的存在和邪惡的存在看起來是矛盾的。如果一個完美的上帝存在,他必是全知、全能和全善的。如果上帝是全能的話,他就有能力消除邪惡。如果上帝是全知的話,他就知道邪惡存在。如果上帝是全善的話,他就會希望消除邪惡。可是邪惡卻一直存在著。如果邪惡和上帝同時存在,那麼(1)上帝不是全能的或者(2)上帝不是全知的或者(3)上帝不是全善的。但是上帝必然是全知,全能和全善的。所以上帝不存在。[8]

宗教與科學

總體來說,科學致力於研究可以通過經驗觀測到的世界,而宗教則涉及非物質、無法用感官直接察覺到的領域。歷史上,科學和宗教曾和平相處。在科學發達的今天,一派宗教哲學家們認為宗教和科學是互不相容的,而另一派則認為科學和宗教是兩個分開的領域,並不互相影響。[9]

相容論

歷史上很多偉大的科學家,如牛頓笛卡爾克卜勒培根都是相容論的支持者。相容論者分兩派。一派認為科學研究可以讓人們進一步了解上帝所創造的自然世界。我們越是了解自然世界的奧秘就越能夠體會到上帝的偉大和萬能。

而相容論的另一派則認為科學和宗教是兩個互不干涉的領域。科學研究的是自然世界,而宗教涉及的是非物質世界。既然兩者的研究領域是完全不同的,那兩者就不會有矛盾和衝突。

不相容論

不相容者認為科學和宗教並不能夠同時是正確的。如果宗教信仰是正確的,那科學就是錯誤的。而如果科學是正確的,那宗教信仰就是錯誤的。不相容論者常常舉出進化論為例子。如果進化論是正確的話,那亞伯拉罕諸教里所說的上帝親手創造人類的事跡就肯定是錯誤的。

宗教與道德

參考文獻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