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東會戰

安東會戰(1946年10月—1946年11月),是東北戰場國軍進攻遼東解放區的一場戰役。[1]

戰前態勢

1946年8月下旬,國軍發動熱河攻勢第十三軍相繼攻占承德(8月29日)、隆化(8月31日)、圍場(10月8日)、赤峰(10月11日)、多倫(10月12日),與傅作義部隊閃擊晉察冀邊區首府張家口達成了戰略協同。第十三軍甚至推進到赤城崇禮,與張家口傅作義部會師。中共晉察冀黨政軍單位退入太行山老根據地;中共冀熱遼的黨政軍單位退到林西。東北戰場和華北戰場的國軍完全連為一體。

東北保安司令長官杜聿明根據蔣介石「對安東方面迭次進犯之匪,應予集結主力而痛擊之,並盡進展可能,予以迫擊殲滅之」的手令,制定了國軍在東北實施「先南後北,南攻北守」的戰略。東北國軍經過四個月的調兵、休整,於1946年10月初,部署重兵開始向南滿進攻。[2]首先是打通瀋吉鐵路,以駐鐵嶺新六軍新22師、駐撫順縣營盤(今屬章黨鎮)的第五十二軍第195師、駐梅河口新一軍新30師3個師的兵力分路出擊,發動了打通沈海(龍)鐵路作戰。1946年10月2日,東北民主聯軍第三縱隊遼東軍區獨立第2師(即「楊靖宇支隊」)、遼寧軍區保安第3旅協同下,冒雨奔襲四平街梅河口等地。10月4日,第三縱隊攻克西豐縣城,殲滅青年軍第207師工兵營、第5團(欠1個營),使其側後和南北聯繫受到嚴重威脅。駐鐵嶺新六軍新22師車運至開原,10月7日會同駐西安縣南下的青年軍第207師一部,重占西豐縣城。駐撫順縣營盤第五十二軍第195師、駐海龍縣的國軍,沿瀋海鐵路南北對攻,10月8日占領清原縣;10月10日占領山城鎮,打通了瀋吉鐵路小豐滿的水力發電可以直輸瀋陽。為沿瀋吉鐵路從松花江東迂迴哈爾濱或向通化、安東進攻創造了便利的鐵路運輸線。[3]

杜聿明的戰略計劃是分三步走:[3]第一步是以遼南的新六軍、第五十二軍,乘當面共軍兵力薄弱,快速攻勢拿下安東市。然後整個遼南的廣大地域南與旅大蘇聯駐軍相鄰,東至黃海海岸無需兵力防守,隔鴨綠江與朝鮮對峙,可以大大節約兵力;第二步再以新六軍、第五十二軍、青年軍207師共3個軍的兵力占領輯安、臨江,徹底肅清南滿的共軍;最後從長春的新一軍、永吉的第六十軍、四平的第七十一軍等部抽調部隊,以五個軍的兵力從吉林市右勾拳迂迴攻占哈爾濱。

1946年10月中旬,蔣介石親臨瀋陽,確認了在東北實行「南攻北守,先南後北」的戰略方針,集中兵力企圖吃掉南滿共軍與解放軍,然後集中全部兵力進攻北滿,以獨占東北。國軍5個師全部壓向安東通化兩市。國軍史稱「安東會戰」。國軍集中主力部隊的8個師34個團約10萬人(不含保安警備部隊)向通化、安東、遼南實施寬大正面進攻,企圖將南滿共軍主力壓縮圍殲於鳳城縣寬甸縣安東市區,奪取整個南滿解放區。[4]為防止在梅河口柳河當面的東北民主聯軍第三縱隊南下增援安東,進攻安東的國軍必須「出敵意外」、迅速前進、速戰速決、在共軍三縱達到前結束戰役,再轉用兵力各個擊破。杜聿明嚴令必須在10月27日之前「光復」安東市[5],並部署美械精銳第195師(師長陳林達)在新賓予以牽制。杜聿明部署為:

  • 第五十二軍沿瀋陽至安東鐵路及平行公路推進,從連山關安東約110km,預計共軍第四縱隊會在連山關、摩天嶺、鳳城節節抗擊。
  • 新六軍從海城出發,經析木城、岫巖、鳳城至安東。沿途有日滿修建的良好公路長約160km,其中至鳳城130km。新六軍的機動性強於第五十二軍,預計兩軍會在鳳城會師。新六軍應先派出一部攻占蓋平縣城,掩護右翼安全。

東北民主聯軍總部要求遼東軍區採取集中兵力、各個擊破的作戰方針,求得在運動中或以圍城打援戰法,殲滅國軍薄弱或孤立部隊,迫使國民黨軍處於被動地位,不能向通化方向進攻。遼東軍區遵照上述指示,決定以第三縱隊、第四縱隊各一部分別鉗制清原縣梅河口本溪市等地國軍,集中兩個縱隊主力先打由清原縣新賓縣鑽隙深入、側翼暴露、援助較少的第五十二軍第195師一部。如果第195師主力由清原縣南下,則將其在運動中殲滅,然後再向清原縣、撫順市之間出擊。根據國民黨軍被調動的情況,視情況打擊進犯柳河縣的國軍。

東北民主聯軍第三縱隊四平保衛戰失利後,東撤到樺甸輝南休整,在新賓縣永陵通化市柳河縣地區參加通化保衛戰,打擊國軍之左路部隊。

東北民主聯軍第四縱隊部署為:[6]

戰役經過

10月14日,東北民主聯軍第四縱隊第10師、第11師第32團附炮兵一部,由本溪縣草河口兼程北上。當他們趕至新賓縣永陵以南地區時,東北保安司令長官部直接指揮的第195師已經占領永陵新賓縣柳河縣輝南縣金川輝南縣一線。10月15日,第四縱隊第10師乘國軍立足未穩之際,將其1個團包圍壓縮在永陵城內,殲其一部。與此同時,遼寧軍區保安第3旅一部於永陵以東地區打擊由新賓縣來援之國軍,第三縱隊於柳河縣以南地區分兵對付梅河口山城鎮諸路之國軍。但是,由於兵力薄弱,共軍最後被迫撤出戰鬥。

10月17日,第四縱隊第11師(欠第32團)、遼東軍區警衛團主力、炮兵團一部,攻占本溪縣小市,擊潰第五十二軍第25師1個團。

永陵戰鬥、小市戰鬥等作戰,均因未徹底集中絕對優勢兵力,而未能全殲國軍一部。

10月18日,根據南滿攻防態勢,林彪彭真致電遼東軍區司令員兼第一政委蕭華、遼東軍區副司令員兼三縱司令員程世才:「......如我不集中兵力,向敵進行各個擊破的作戰,而採取分兵把口、單純防禦的方針,則不僅不能對付敵有計劃的大進攻,且不能打擊敵之蠶食政策,則我兵源區及戰場日益縮小,其前途是非常危險的......」10月19日,林彪、彭真致電蕭華程世才:「十師、十一師兩個戰鬥【按:永陵戰鬥、小市戰鬥】雖然勝利,但仍未打好,沒有全部殲滅敵人,可見你們仍未實行集中優勢兵力(應該為五六個團圍攻一個團,不應該用三個團打一個團),採取包圍迂迴和控制足夠部隊打敵增援部隊的作戰方法,如不實行此辦法,則多只能打成擊潰戰而不可能打一個好的殲滅戰。南滿三、四縱隊今後應很好的研究毛主席戰略學第五章,及總部前後作戰指示,要在思想上徹底解決集中兵力的思想,要徹底反對分兵把口的挨打方針,和分散兵力打擊潰戰的方針。」10月19日,林彪彭真致電中央軍委:「......在作戰方針上,目前階段上,不採取打大的防禦戰和進攻大的駐止的敵人,而採取集中兵力打中、小規模的運動戰,著重殲滅敵人的有生力量,以保持中小城市與廣大農村,造成敵人處於如過度分散則被我各個殲滅,如過度集中則廣大地區落在我軍控制之下的矛盾中......」「面對國民黨軍的大舉進攻,10月19日,東北局致電遼東軍區蕭華程世才江華等領導人......強調要研究毛澤東的戰略戰術,『必須集中兵力,選擇有利目標各個殲滅敵人,這才是勝利的根本道路』」。[7]10月20日,林彪又致電遼東軍區:「你們應一心一意集中兵力打運動戰,每次用八九個團打敵一個團(可用四五個團左右的兵力擔任直接進攻,以其餘部隊放在周圍防止敵突圍,打敵增援)。」[8]

1946年10月19日,國軍中路兵團中央縱隊的第2師第5團、第25師75團由橋頭沿安奉鐵路攻擊南芬下馬塘;右翼縱隊第2師(欠第5團)攻擊河欄甜水;左翼縱隊第25師(欠第75團)攻占小市

10月19日,第四縱隊司令員胡奇才按照遼東軍區司令員兼政委肖華的命令,率領第11師連夜抄小路返回賽馬集胡奇才決心以第11師(欠第32團)一部在分水嶺(今蘭河峪鄉最南)阻敵第25師主力從鹼廠賽馬挺進,以保證第12師(欠第35團)、第四縱隊直屬隊轉入賽馬集地區集結。四縱12師從安奉鐵路沿線向賽馬地區集結,準備在賽馬東北部與第11師主力會合。[9]

10月20日拂曉,第四縱司令員胡奇才賽馬集的第11師司令部收到遼東省委第二書記、軍區第二政委江華發來的電報,中路敵軍(第2師主力於10月19日)突破了遼陽縣牛蹄崖、河欄溝的防禦,逼近連山關摩天嶺主陣地,故命令四縱11師31團速去草河口阻擊來自連山關沿安奉鐵路推進的敵軍。如果執行這個命令,將使四縱的兵力更加分散(此時四縱的三個師分別在新賓賽馬集連山關,分兵據敵,相距一百公里以上)。由於擔心部隊過於分散,敵25師攻占賽馬集後直插寬甸,把四縱主力與安東地區的後方機關單位壓在安奉鐵路,安東市區將難保,胡奇才未執行江華的命令分兵,而是命令第31團於20日當天火速搶占分水嶺,阻擊自東北方向鹼廠進攻賽馬集的敵第25師,掩護縱隊主力轉移、集結於賽馬集;同時向遼東軍區報告了他的顧慮,並命令第12師堅守摩天嶺陣地,遲滯中路敵人推進,為遼東軍區後方機關單位轉移到北朝鮮爭取時間。20日第25師主力(欠第75團)從小市出發占領了田師傅。10月20日傍晚,第四縱隊司令員胡奇才遵照肖華的電示,從賽馬集的第11師司令部趕到在通遠堡的縱隊司令部,與縱隊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歐陽文、參謀長李福澤及機關人員召開緊急會議,討論了兩個作戰方案:

  • 第一個作戰方案,按照遼東軍區指示,第四縱隊第11師、第12師分兵扼守現有陣地,節節抗擊國民黨軍的進攻。作戰目的是爭取時間,掩護遼東軍區機關及後方物資安全轉移到北朝鮮,在安奉線上選擇有利時機、有利地點殲敵一部分,遲滯敵人的進攻。在完成阻擊任務後,向東轉移。
  • 第二個作戰方案,不在安奉線戀戰,立即把第四縱隊第11師、第12師主力集中靠攏,尋找時機,打一個殲滅戰。最低作戰目標,殲滅國民黨軍1個團。這就要求第12師除留1個團阻擊中路國民黨軍,其餘部隊立即向第11師方向靠攏。然後集中第四縱隊主力,選擇便於第四縱隊機動、背靠第三縱隊控制區域的有利地形,全力打擊對遼東軍區威脅最大的中路第25師。如果這樣能奏效,南滿戰局就將發生有利於共軍的變化。

經過反覆比較、權衡利弊,會議認為第二作戰方案比較穩妥可靠。「戰場上的時間刻不容緩,必須當機立斷,我當即拍板,決定按第二個方案部署部隊下一步的行動。」[10]當晚第四縱隊政委彭嘉慶在安東市區開會未回,胡奇才將以運動戰調動敵25師,相機集中兵力殲滅之的方案電話告知彭,彭表示同意,並於次日趕回了縱隊司令部。20日當晚,胡奇才通遠堡縱隊司令部接到遼東軍區轉來林彪關於集中兵力打殲滅戰的電報:「你們應一心一意集中兵力打運動戰,每次用八九個團打敵一個團(可用四五個團左右的兵力擔任直接進攻,以其餘部隊放在周圍防止敵突圍,打敵增援)。」看了林彪的這個電報,胡奇才對自己上午未執行江華關於分兵的電報、心裡的那塊「有違軍令」的石頭也落了地。[11]

10月21日,杜聿明部署的安東會戰正式開始。國軍部署使用6個師(共軍的史料記載為8個師,還包含新一軍新30師和新六軍新22師),平均三等份,歸三個指揮官指揮:[12]

  • 右翼軍(南路):由新六軍軍長廖耀湘指揮第14師、第六十軍第184師的2個師,10月20日沿中長路南下,攻擊大石橋蓋平普蘭店。10月21日晨新22師進攻析木城,遭共軍遼南軍區獨立第一師固守,廖耀湘派第14師一個加強團從南側迂迴,10月22日攻占析木城。10月23日新六軍主力向岫巖黃花甸進發,當日黃昏進占。10月24日分3路向鳳城雞冠山通遠堡前進,當日進占並與第五十二軍部隊會合。10月25日只派出一個汽車裝載的步兵營在裝甲汽車支援下和第五十二軍部隊一起進占安東市。10月26日分4個縱隊進占沿海各城鎮:10月26日占大孤山青堆子,27日占莊河,28日占貔子窩,29日占城子疃
  • 中央攻擊軍(中路):由第五十二軍軍長趙公武指揮,轄第2師、第25師共2個師,沿安奉路,攻擊摩天嶺連山關鳳凰城安東市以至左面的寬甸。分成獨立的3路縱隊:
    • 第2師(欠第5團)為右縱隊,由大安平出發集結在亮甲山(位於河欄鎮以北的村莊),10月20日攻占河欄溝與甜水站,守軍為第四縱隊第12師第36團一營。10月21日以全力仰攻摩天嶺(本溪縣與遼陽縣交界處的連山關至鞍山遼陽公路的越嶺段,守軍為第四縱隊第12師3個營)[13]。10月25日,杜聿明合眾社記者說:東北「冬季氣候對國軍有利,因他們的防寒衣著裝備,遠較中共軍為佳。」[14]10月26日,第25師回師進攻賽馬集,於26日午後到了賽馬集西南30里的雙嶺子,並向河南堡子、馬房子攻擊。10月26日,東總再次致電遼東軍區:「自敵進攻以來,你們打的儘是擊潰戰,或被敵擊退。這種仗就會使士氣越打越低,使敵越加猖狂。你們使用的兵力沒有達到絕對優勢,而又未斷敵後路,故形成這種結果。望你們堅決實行六至九個團打敵一個團的方針......只有這樣才能改變遼東形勢。」[15]

10月25日國軍進占安東市後,轉入會戰第三階段,分兵進占黃海沿岸各城鎮。

10月27日,東北局派出副書記陳雲東北民主聯軍副司令員蕭勁光離開哈爾濱出發去南滿,改組遼東的黨、軍領導。

10月27日午夜24時,軍部轉長官部急電,命安東市第2師派一部馳援寬甸解圍。副師長胡晉生率第6團及直屬部隊一部,奔襲寬甸縣城,繳獲共軍第四縱隊的後勤基地大批物資。

10月28日第25師在賽馬集休整一日。中路第五十二軍軍長趙公武意圖尋機與安東市區北撤的共軍在鴨綠江邊決戰,致電第25師:東北保安司令部已令地方保安隊接防賽馬集,第25師應立即經灌水迅速向寬甸縣城攻擊前進,鉗制東北民主聯軍,使第五十二軍主力攻擊奏效。當日,第25師師直搜索連、各團搜索排發現賽馬集以東有共軍活動,但是對第四縱隊第12師的隱蔽集結和第10師南返毫無察覺,判斷當面只有第11師殘部的節節抵抗,因此對戰場形勢看法樂觀,急不可耐指揮所部向寬甸方向攻擊前進。[16]

10月30日下午,第25師追擊誘敵的第11師一部,進入靉陽邊門盆地。四縱司令部進駐靉陽邊門東山以東北的「小邊溝」。胡奇才彭嘉慶認為,敵第25師孤軍深入到新開嶺、靉陽地區,其他各路國民黨軍與其距離較遠,難以迅速增援;第25師在小市、分水嶺、賽馬集、雙嶺子遭受連續打擊,往返奔波,甚為疲勞;第四縱隊集中8個團的兵力,形成三倍於敵的優勢,部隊士氣高漲;新開嶺、靉陽地形有利於圍殲戰,第四縱隊掌握著作戰主動權,決定全力殲滅敵25師。10月30日夜,第25師遭四縱徹夜猛烈圍攻,拼命抵禦,雙方戰鬥膠著,互無進展。[17]

四縱副司令員韓先楚率領第10師,從本溪縣鹼廠等地出發,經17小時130餘里行軍於30日21時趕到靉陽邊門東北的柏林川地區集結。但第10師炮兵營因繞路尚未到達。四縱副司令員韓先楚所乘吉普車翻了車,10月31日凌晨才趕到小邊溝的第四縱隊指揮所。[18]

10月30日,即第25師冒進至新開嶺之日,毛澤東看到了南滿的戰機,再次要求集中兵力打殲滅戰,以扭轉南滿局勢。10月30日,中央軍委致電林彪:「南滿方面敵很分散,我須集中十幾個主力團一起行動,每次殲敵一個團左右,打幾個好仗轉變戰局。你們部署如何?」

10月31日上午,李正誼杜聿明電:「已令新二十二師主力急運草河口,前往增援。」 李正誼認為白天有空軍支援,只要堅守一日,援軍即可到達,決心原地固守。10月31日5時,四縱兵分三路向敵25師發起總攻擊。與此同時,遼東軍區副司令員兼三縱司令員程世才、遼東軍區副政委兼三縱政委羅舜初、三縱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唐凱致電林彪彭真陳雲:「......總部規定集中兵力數倍完全正確,否則是打不好仗的......整個南滿形勢處於被動,兵力不集中,不能完全集中八、九個團去對付敵人,且主力不充實,後勤機關龐大,安置均有困難......」同日(10月31日),林、彭、陳致電遼東軍區司令員兼第一政委蕭華、第二政委江華程世才羅舜初:「......只要沒有物資需要掩護,則敵人要占什麼地方就讓他占(如通化)。只有這樣才能完全成為主動,才能各個殲滅敵人,才能使敵人的力量每次整個失掉一股,而我軍能在戰鬥中以俘虜補充傷亡,使敵人越打越小,我越打越大......」

11月1日,國軍援軍從三面逼近戰場:第七十一軍第91師,占領桓仁縣之後向南推進;第五十二軍第2師,占領鳳城縣安東市之後向北推進;新六軍新22師附坦克裝甲車一部,接近鳳城縣賽馬集以南的雙嶺子,直接威脅第四縱隊側後安全。11月1日夜,縱隊領導開會研究下一步作戰。胡奇才彭嘉慶分析形勢,認為戰場形勢仍對第四縱隊有利。如果能迅速攻克戰場北側制高點老爺山,就完全取得戰場上的主動。胡奇才說:敵人的退路已被我十一師、十二師切斷,就整個戰局來說,是兩面已成,一點未下;在幾天戰鬥中,我軍傷亡很大,但敵比我傷亡更大;我有困難,敵比我更困難;只要我堅持最後五分鐘,老爺山一定能攻下。彭嘉慶政委說:「這一仗必須打勝!只有勝利,才能挫敗敵人的銳氣,打亂它的進攻計劃,才能保住自己,消滅敵人。不然,我們南滿以後的處境就會更困難。」最後決定貫徹既定作戰方針,爭取在新22師到達之前迅速解決戰鬥,因此決定四縱投入戰役預備隊第30團(欠固守靉陽邊門東山的第1營),調動所有炮兵,集中火力,掩護第10師強攻老爺山;第11師、第12師從側後發起進攻,積極配合第10師作戰。縱隊司令員胡奇才下到第10師位於老爺嶺北山(514.6高地,可對海拔391.7米的老爺嶺居高臨下俯視)的師指揮所,縱隊副司令員韓先楚下到縱隊炮兵團組織炮火。11月2日拂曉,四縱全線發起進攻,至上午8時30分攻克了老爺嶺。第25師全盤崩潰,向南404高地方向突圍,被第11師截回;轉而向西的潘家堡子方向突圍,又被第12師堵擊。最後壓縮在黃家堡子以西河套內全殲。[19]張晴光記述第25師最後覆沒時刻:「四面山上的共軍,看到二十五師部隊已經潰亂,共軍乘此以輕重機槍、迫擊炮無目標的亂打亂射,共軍部隊跟蹤放膽追擊。此時我部官兵亂成一團,指揮系統亦斷,各級指揮官對下多失去掌握,不能組成一個抵抗線或固守點,百戰雄師的二十五師就如此的覆沒了!!!」[12]四縱以1800人負傷、第10師第28團參謀長李書軒、第10師作戰科副科長段然等328人犧牲的代價,全殲第25師8000餘人,俘師長李正誼少將、少將副師長黃建庸、少將副師長段培德、第73團團長李公言、第74團團長董魁武少將、第75團團長趙振戈(軍長趙公武胞弟)等6200餘人,斃傷2100餘人,繳獲步槍、衝鋒鎗、短槍等共2617支,輕重機關槍270挺,山炮10門、機關炮7門、迫擊炮和速射炮等100門,汽車3輛,裝甲車4輛,電台13部,各種彈藥100餘萬發。[20]在押解途中黃建墉、趙振戈逃脫。趙振戈被再次捕獲後,被處決。「唯有擔任師預備隊的七十五團梁鳳彩營長,帶著僅有的一個連和七十四團數百官兵」在數輛輪式裝甲車的掩護下突圍。[12]戰後,第25師第75團第1營營長梁鳳彩草河口收容突圍官兵,5天後收容2500餘人。[21]以1個警備團、5個保安大隊、新六軍1個補充團為基礎,重建了第25師,以第五十二軍第2師副師長胡晉生(湖南常德人,黃埔五期步科一隊,1948年2月在鞍山被俘)繼任師長。

援軍新22師聞訊第25師被殲後,2天未乾前進,使得四縱從容打掃戰場、處理俘虜。第195師也在通化止步,停止向輯安臨江急進。

新開嶺戰役同時,通化方向的東北民主聯軍第三縱隊、遼東軍區獨立第2師,殲滅左路國軍1000餘人,拖住了左路國軍大部,策應了新開嶺方向作戰。遼東軍區獨立第1師於莊河縣以西、蓋平縣熊岳以南,殲新六軍第14師、第六十軍第184師1500餘人,拖住了右路國軍大部。遼寧軍區保安第3旅在寬甸縣掩護四縱的東側安全。

結果與影響

安東會戰雖然「千里駒師」第25師被殲,但杜聿明的會戰計劃基本順利完成。因此杜聿明認為這是東北戰場國軍進攻的巔峰。[3]隨後的四保臨江戰役國軍雖握有戰略進攻主動權,但未能取勝,攻守之勢異手。

安東會戰雖使東北民主聯軍失去了遼東、遼南大片解放區,退縮至長白山以南的臨江濛江長白撫松4縣,但新開嶺戰役遼東軍區戰略調整贏得了時間,為「四保臨江」奠定了基礎。東野第四縱隊司令部1948年7月寫的《新開嶺殲敵二十五師總結》認為新開嶺戰役的勝利,仰賴四縱全體指戰員「勇敢頑強作戰,不怕傷亡,死打硬拼,上下一心,堅決執行林總及中央集中兵力殲滅敵人的指示,並積極負責堅持決心,堅決執行命令,咬得住牙,連續行軍作戰,不顧疲勞克服困難所得。」

出身於第25師的國軍將領張晴光在回顧該戰時認為,[12]杜聿明指揮的安東會戰之所以失敗,一是犯了平均用兵的錯誤,三路進攻的國軍兵力平均,沒有重點;二是杜聿明只顧占領更多的城鎮,卻沒有將消滅共軍主力作為主要作戰目標;三是戰區預備隊新22師,由本溪宮原以摩托化方式馳援第25師,由於懼怕重蹈第25師覆轍,竟然3晝夜不能到達。國軍與共軍作戰「打則打不到共軍,被圍卻跑不了,最後多被消滅……部隊只能分不能合,算戰區總兵力,比共軍多、比共軍強。但共軍在戰場上攻防,比我們兵力在戰鬥中大三、四倍,占絕對優勢。原因是他能集結這一戰區百分之百的兵力,我則一個兵團、一個軍,分離得遠遠,集結不到一起。結果是『解圍攻不動,突圍突不開』......只能進,不能退,請示再請示,不敢獨斷專行......有誰敢發覺共軍部隊合圍之初,不待命令,放膽突圍?多是被圍之前表示勇敢,要與陣地共存亡;被圍之後,一再呼救,請求解圍。上級一再指示『堅守待援』......結果是我軍全軍覆沒。」

杜聿明的參謀長趙家驤,五十年代在台灣回憶總結國軍在東北的失敗:「當主力攻略安東時,掩護後方的第二十五師向靉陽邊門隘路進出之際,遭遇匪之節節截擊,我主力進展過速形成分離態勢,無法救援。該師終於陷入匪軍之包圍,全軍覆沒,為我軍在東北失利之肇端。此後國軍攻勢力量,再衰三竭:攻勢既超過頂點,力量漸趨於降低。匪察知我方兵力捉襟見肘,乃悍然發動長、吉之攻擊。東北局勢,從此逆轉......此後國軍攻勢力量,再衰三竭:攻勢既超過頂點,力量漸趨於降低」[22]

唐洪森《國共爭戰大東北》評價此役:[23]

「此役結果,即使對日後繼續堅持南滿根據地和敵後鬥爭,也產生很深遠的影響。首先,第四縱隊以8個團的兵力取得殲敵1個整師的戰績,極大地鼓舞了士氣,鍛鍊和培養了部隊英勇頑強、死打硬拼的戰鬥作風,充分認識到了集中兵力在運動戰中消滅敵人有生力量方針的正確,在思想上樹立起戰勝敵人、克服困難的信念。這為(以後)參加諸次保衛臨江戰鬥,在異常艱苦的條件下,能始終保持部隊高昂的士氣,機動靈活地滅敵,打下了牢固的素質基礎。其次,有力地打擊了國民黨軍進攻氣勢,擾亂了其進攻南滿解放區核心區域的時間表。當時正向新開嶺增援之敵新二十二師,已到達距戰場僅15公里處,聞悉第二十五師覆滅,即停止在雙嶺子地帶徘徊3天未敢前進。其餘各路國民黨軍也由快進轉慢來,由分散冒進到以師為單位集團緩進,由輕視民主聯軍戰力而轉變為懼戰。同時,敵人由於整師損失,進攻臨江的兵力頗感不足,為遼東軍區部隊逐次打敗敵之進攻創造了有利的戰爭條件。再次,在戰局異常緊張時刻,爭取了極為寶貴的時間,保障了遼東的黨政軍群機關和大批戰略物資向臨江方向安全轉移。從10月19日敵進攻起,至12月2日遼東軍區兩個主力縱隊會合,共爭取到44天有效時間,使後方機關人員和新開嶺戰鬥傷員安全轉運,大部分資財未受損失,保持了部隊戰力。同時由於遲滯了敵軍進攻速度,亦使遼東軍區得以重新籌劃作戰部署,及時地調動部隊設防,從而,為迎接陳雲、蕭勁光赴任南滿最高領導做了準備。」

新開嶺戰役的勝利,也為東北局東北民主聯軍總部10月31日堅持南滿的決定,以及七道江會議與會者中占少數的「堅持派」,提供了最有說服力的依據。

1946年11月3日,中央軍委、毛澤東致電遼東軍區:「(一)慶祝你們殲滅敵人一個師的大勝利。望對有功將士傳令嘉獎。(二)這一勝仗後南滿局勢開始好轉,望集中兵力,爭取新的殲滅戰勝利。」11月3日,東北民主聯軍總部致電遼東軍區蕭華、程世才,傳令嘉獎遼東軍區部隊全體指戰員。

11月9日,中央軍委、毛澤東總結了新開嶺戰役的經驗教訓,致電遼東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蕭華、第二政治委員江華、副司令員兼第三縱隊(兼遼寧軍區)司令員程世才、副政委兼三縱政治委員羅舜初並告林彪及西滿、東滿:[24]

「你們此次作戰經驗很好。(一)第一次集中五個團打二十五師未能奏效【按:10月27日雙嶺子之戰】,第二次集中八個團打該師,就勝利了。以後作戰凡打大一點的仗,總要集中10團、8團兵力,最好能集中12個團打,以期必勝。這是戰役上的集中兵力。(二)戰術上亦必須集中兵力。你們31日包圍敵二十五師,1日9次攻擊皆未奏效,2日拂曉集中炮火攻破南北山一點,從此擴大戰果,即於半日內將該師全部殲滅。而後作戰每次均需採用此種方法。」

參考文獻

  1. ^ 《東北三年解放戰爭軍事資料》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軍區司令部 編,1949年10月,196頁。
  2. ^ 劉志青:「東北首殲國民黨軍整師的新開嶺戰役」,《黨史博覽》2019年04期
  3. ^ 3.0 3.1 3.2 杜聿明:「東北保安司令長官部侵占安東戰役紀要」,《文史資料存稿選編 全面內戰(上)》,2002年版,第777-795頁,ISBN:9787503412547
  4. ^ 《蘇俄在中國:中國與俄共三十年經曆紀要》蔣介石,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5年第3版,第十八節
  5. ^ 梁肅戎:「第三章 目睹東北的悲劇」,《大是大非—梁肅戎回憶錄》,天下文化. 1995年11月30日. ISBN 9576212995.
  6. ^ 《東北解放戰爭大事記》丁曉春、戈福祿、王世英 編,中共黨史資料出版社,1987年7月,ISBN 7-80023-007-4,第15頁。
  7. ^ 《江華傳》第118頁,中共黨史出版社,2007年第1版
  8. ^ 何仁學、楊峰:《解放戰爭全紀錄(卷二)》第239頁,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9月第1版。
  9. ^ 胡奇才:「回憶新開嶺戰役」,《軍事歷史》,1988年第1期, 第36-39頁。
  10. ^ 胡奇才:《坎坷的路》第330頁,白山出版社,1995年9月第1版。
  11. ^ 胡奇才:《坎坷的路》第327頁-331頁,白山出版社,1995年9月第1版。
  12. ^ 12.0 12.1 12.2 12.3 張晴光(時任第五十二軍第2師第6團副團長,因「安東會戰」之前騎馬摔傷在瀋陽住院未參戰):《安東會戰陸軍第二十五師於靉陽邊門覆沒記》,發表於:中華學術院、中華戰史研究協會《戰史會刊》第二十二期,第243頁,中華民國八十年十二月。
  13. ^ 1974年中國電影製片廠以此戰鬥拍攝電影故事片《大摩天嶺》)。10月22日,以第4團為左支隊,第6團為右支隊挺進掃蕩,22日中午左支隊進抵連山關附近,擊破其外圍警戒陣地後順利占領連山關;右支隊到達鶯歌地。轉入休整、10月22日14時與中央縱隊會合,第5團歸建第2師。利用共軍未拆的安奉鐵路電話與安東軍區司令部通話,獲悉鳳城只有共軍1個營,遂於10月23日向鳳城急進。10月24日進占鳳城,並與新六軍第14師一部會合。10月25日留第6團何乃祁營守備鳳城,與新六軍一個營共同進占安東市。10月26日占大東港 另以第七十一軍(欠第91師)附保安團,從鄭家屯昌圖縣八面城出發進攻通遼,吸引西滿共軍,以策應南滿主要方向作戰。新一軍(欠新30師)配屬第六十軍暫21師扼守長春、吉林地區,利用松花江水障,防禦東滿北滿共軍南下支援作戰。 10月21日開始,東北民主聯軍第四縱隊在司令員胡奇才、政委彭嘉慶、參謀長李福澤指揮下,機動作戰,吸引國軍第25師主力(欠第75團)孤軍轉戰,逐步進入賽馬集以東地域<ref>赵海军:“围歼千里驹:新开岭战役”,《轻兵器》,2018年01期,第68-71页。
  14. ^ 「第二十五師的毀滅」,《解放日報》1946年11月5日社論。
  15. ^ 唐洪森:《國共爭戰大東北》第519頁,科學普及出版社1999年6月出版。
  16. ^ 周為民:「衝鋒,在新開嶺精神感召下——寫在紀念新開嶺戰役勝利60周年之際」,《黨史縱橫》,2006年12期,第37-38頁
  17. ^ 三二七一部隊 紅彤:「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的輝煌戰例——評新開嶺戰役」,《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75年第2期,第21-27頁。
  18. ^ 王燦:「全殲千里駒——新開嶺戰役簡介」,《黨史縱橫》,2001年11期,第35頁。
  19. ^ 盧驊:「有勇有謀 威震敵膽——戰將江燮元」,《黨史縱橫》,1996年08期,第22-24頁。
  20. ^ 《中國人民解放軍全史》軍事歷史研究部 編,軍事科學出版社,2000年,ISBN 7-80137-315-4,卷「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役戰鬥總覽」。
  21. ^ "國民革命軍陸軍第五十二軍軍史",第230頁
  22. ^ 《趙家驤將軍詩文集(上卷)》第3頁,「剿匪重要戰役之追述及檢討」,趙上將遺著編印委員會編印,1960年。
  23. ^ 唐洪森:《國共爭戰大東北》第527頁,科學普及出版社1999年6月出版。
  24. ^ 「戰役和戰術上均須集中兵力以期必勝」,1946年11月9日,《毛澤東軍事文集》第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