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姓
姓氏 | |
孔 | |
《百家姓》第25位 | |
3: | 朱秦尤許 何呂施張 |
4: | 孔曹嚴華 金魏陶姜 |
5: | 戚謝鄒喻 柏水竇章 |
郡望 | 魯郡 |
孔姓為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25位,2007年數據按人口計算排名第98位。來自公安部2009年身份證資料庫數據,孔姓人口計算排名第83,約270萬。
來源
- 一、出自子姓,是殷商成湯之後裔,其子孫中有一支以商族的姓「子」以成湯名字中的「乙」組合起來,為子姓孔氏。[1]
- 二、出自子姓。西周初期,成湯的後裔微子啟被封於宋國,微子啟死後,其弟宋微仲繼位。微仲九世孫孔父嘉為宋上卿,遭受迫害,他的後代逃到魯國,以其名字中的「孔」為氏,也是子姓孔氏。仲尼(孔子)即是孔父嘉七世孫[2]。
- 三、出自姬姓,春秋時,鄭穆公之子公子志,字「士孔」,後為姬姓孔氏;鄭穆公另有一子公子嘉,字「子孔」,其後代中有人名叫孔張,後代亦成姬姓孔氏。
- 四、出自姜姓,春秋時齊國公族孔虺,其後為姜姓孔氏。
- 五、出自媯姓,春秋時陳國公族孔寧,其後代成為媯姓孔氏。
- 六、出自姞姓,黃帝裔孫伯鯈為姞姓,封於南燕國,後被鄭國攻滅。該國公族奔衛,世為衛卿,為姞姓孔氏。孔達(莊叔),孔文子(孔圉)即屬於此族。[3]
- 七、少數民族改姓,清代滿族有孔姓,世居瀋陽;滿族溫屯氏、溫都氏、扣岱氏、庫雅拉氏、崆果羅氏,後均改姓孔;錫伯族孔果爾氏、孔佳氏、孔格里氏,漢姓均為孔;景頗族支孔氏、木圖氏,漢族均為孔;裕固族孔薩氏,漢姓為孔;獨龍族孔當家有改姓孔者。
- 八、冒姓孔,南朝劉宋元嘉十九年(公元442年),朝廷下令撥魯郡上民五戶給曲阜孔子後裔,為孔林掃灑戶。其中一戶因改隨主姓,名為孔景。五代十國時期,孔景的後代孔末殺害孔子的第四十二世孫孔光嗣,以孔子後裔自居,此事造成孔子的嫡系血統差點斷絕。孔光嗣之子孔仁玉長大成人後稟明後唐明宗,將孔末處死,並成為孔子世家的中興家主。但孔末後代,有繼續冒姓孔姓者,形成偽孔一脈。
繁衍
由於孔氏先祖孔子在中國史上備受尊崇,因此孔家自古祖譜完善,獲尊為「天下第一家」、「儒家第一姓」,歷代孔家後人都有社會和經濟方面的殊遇。自古有「天下孔姓一家人」之稱。
孔家後人不斷繁衍、開枝散葉,其家族最初分為五大嫡系血脈,後又擴增為二十大分支,到明清兩代,增加至六十戶。嘉慶十年《六十戶戶頭戶舉點名清冊》列舉了這六十戶的名稱。乾隆十年(1745年)修《孔子世家譜》時,在譜人數約二萬人。
真孔與「偽孔」
南朝劉宋元嘉十九年(公元442年),朝廷下令撥魯郡上民五戶給曲阜孔子後裔,為孔林掃灑戶。其中一戶因改隨主姓,名為孔景。五代後梁乾化三年(公元913年),天下大亂,孔景的後裔孔末殺害了孔子第四十二代嫡長孫孔光嗣,以孔子後裔自居。孔光嗣的獨子孔仁玉年方九月,其母張氏將他抱回娘家,被外祖父張溫藏匿起來,倖免於難。後唐明宗長興元年,孔光嗣之子孔仁玉稟明朝廷,唐明宗下令誅殺孔末,由孔仁玉主孔子祀,任曲阜縣主簿。兩年後又加封孔仁玉為「文宣公」。險些斷宗的孔子世家得以中興,孔氏後世尊稱孔仁玉為「中興祖」。孔仁玉為報母家救命養育之恩,奏請皇上恩准孔府認張家為世代恩親,張家的後人不管哪一代到了孔府,都必須以貴賓相待。此事稱為孔末亂孔,但此說最早出自元朝衍聖公孔思晦,不見於之前的史書以及孔仁玉墓志銘,因此,真實性值得懷疑。
宋朝建立後,孔仁玉的後裔均同居於孔廟內,稱為「內院」,世稱「真孔」或「內院孔」。孔景後代稱為「外院」,世稱「偽孔」或「外院孔」。內院孔仁玉有曾孫十一人,其中三人無嗣,一人後嗣失考,一人傳一代而絕,一人的後裔外遷,剩下的五人世稱「五位」,即襲封位(嫡長)、中散位、侍郎位、中舍位以及博士位。外院亦別其子孫為五系,稱為五院,依次為宅上院,為小薛社民;洙泗院,為張陽社民;駕部院,為西隅社民;文登院,為東忠社民;三傳院,為西忠社民。因孔末之亂,雙方永為世仇。之後又有大量外孔試圖造假,混入真孔,享受朝廷對真孔的免徭役待遇,所以歷代衍聖公對孔子世家譜的修訂極為審慎。
字派
括號內為表字的字派,前帶*表示為偏旁。五十八代之前的字派因不是事先制定,有時並非完全統一。
四十五代至五十五代:
延、宗/輔、若、 端、*王、
*扌、元/應、之/萬、 *氵、思、克。
五十六代至六十五代(明建文二年[4]定):
希(士)、言(伯)、公(文)、彥(朝)、 承(永)、
宏(以)、聞(質)、貞(用)、 尚(之)、衍(茂)。
六十六代至七十五代(明崇禎元年(1628年)定):
興(起)、毓(鍾)、傳(振)、繼(體)、 廣(京)、
昭(顯)、憲(法)、慶(澤)、 繁(羽)、祥(瑞)。
七十六代至八十五代(清同治二年(1863年)定):
令、德、維、垂、佑,欽、紹、念、顯、揚。
八十六代至一百零五代,民國時期定:
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
裕、文、煥、景、瑞,永、錫、世、緒、昌。
注釋
相關
延伸閱讀
[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