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奇(?—?),字子異,扶風茂陵人,孔子十六代孫,孔霸曾孫[1]孔捷之孫,孔奮之弟。

孔奇出身於世代傳習經學的魯國孔氏,定居於扶風茂陵,未曾到遠方去拜師求學。[2]王莽之亂的時候,孔奇與孔奮以及老母在河西躲避兵禍,依附在竇融家中,此時孔奇二十一歲。孔奇每每與孔奮議論學問,孔奮都要感激和服從弟弟的意見。[3][4]

東漢建立後,孔奮出任武都太守,孔奇卻極其喜好儒學,淡薄榮祿,不願意從政,遊學於洛陽。孔奮對弟弟十分厚愛,把自己的俸祿分給孔奇供給他吃喝,四季都送去衣物和照明用的油脂,一旦有了味道鮮美的食物,必定分送給孔奇。[5]孔奇博通經典,他剔除併集合《左傳》中意義艱難的部分,集成為《春秋左氏刪》,闡述並揭示其中隱含的深意,幫助彰顯孔子的思想,以驅逐後世的謬說。在著作完成之前,孔奇去世。他的族人孔子通對孔奇的心願沒有達成而感到痛心,嘆惜聖哲的教導無法施行於世間,便為孔奇校訂篇目,各篇都如同原本的順序,並為之作序,回答問題,編輯為三十一卷。[6][7]《春秋左氏刪》已失傳。[8]

參考資料

  1. ^ 《後漢書·郭杜孔張廉王蘇羊賈陸列傳》:孔奮字君魚,扶風茂陵人也。曾祖霸,元帝時為侍中。
  2. ^ 《孔叢子·連叢子·敘世》:先生名奇,字子異,其先魯人,即褒成君次孺第二子之後也。家於茂陵,以世學之門,未嘗就遠方師也。
  3. ^ 《後漢書·郭杜孔張廉王蘇羊賈陸列傳》:遭王莽亂,奮與老母、幼弟避兵河西。
  4. ^ 《孔叢子·連叢子·敘世》:王莽之末,君魚避地至大河之西,依大將竇融為家,常為上賓,從容以論道為事,是時先生年二十一矣。每與其兄議學,其兄謝服焉。
  5. ^ 《東觀漢記·傳九》:孔奮篤於骨肉,弟奇在雒陽為諸生,分祿奉以供給其糧用,四時送衣,下至脂燭,每有所食甘美,輒分減以遺奇。
  6. ^ 《孔叢子·連叢子·敘世》:及世祖即祚,君魚乃仕,官至武都太守、關內侯,以清儉聞海內。先生雅好儒術,淡忽榮祿,不願從政,遂刪撮《左氏傳》之難者,集為《義詁》,發伏闡幽,贊明聖祖之道,以祛後學。著書未畢,而早世不永。宗人子通,痛其不遂,惜茲大訓不行於世,乃校其篇目,各如本第,並序答問,凡三十一卷將來君子儻肯游意,幸詳錄之焉。
  7. ^ 《後漢書·郭杜孔張廉王蘇羊賈陸列傳》:弟奇,遊學洛陽。奮以奇經明當仕,上病去官,守約鄉閭,卒於家。奇博通經典,作《春秋左氏刪》。
  8. ^ 《四庫全書總目·經部·春秋類》:孔奇、孔嘉之說久佚不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