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子關
37°57′57″N 113°52′44″E / 37.9657°N 113.8788°E
娘子關為中國萬里長城的一個關隘,位於太行山脈西側河北省石家莊市井陘縣西口,山西省陽泉市平定縣東北的綿山山麓。娘子關原名「葦澤關」,因唐平陽公主曾率兵駐守於此,平陽公主的部隊當時人稱「娘子軍」,故得今名。
歷史沿革
楹聯二:樓頭古戍樓邊寨,城外青山城下河。
娘子關為戰國時期中山國所建長城的關口之一,唐朝設立承天軍戍守處,唐大曆年間(767年—779年)修建「承天軍城」。宋代建「承天寨」。娘子關之名最早見於金朝的元好問的《游承天懸泉》詩句中「娘子關頭更奇崛」之句。明代為「承天鎮」。由於明朝時期因邊患頻仍,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重修城堡,專設守備把守,今為當時原貌。清代增建「固關營」,分設把總駐守。因關城處於萬里長城內邊的「內三關長城」南端,有「萬里長城第九關」之稱。
軍事意義
娘子關同井陘關隔山相對,同為軍事重地,扼太行山井陘口,為山西和河北之間為數不多的通道之一,不論是要保障山西,還是要保障河北的安全,娘子關都起著重要作用。現今石太鐵路和山西省道S315均從此關口經過,為交通要道。
經歷戰役
- 唐長慶元年(821年),成德節度使王庭湊叛唐,宰相裴度親自督師出娘子關討伐。光化二年(899年),朱溫部將葛從周從井陘關攻河東,攻破承天軍。
- 五代後晉末年,河東節度使劉知遠在晉陽稱帝,不久,契丹兵滅後晉從開封北歸,到恆州後襲擊承天軍,燒了承天軍市邑,後來劉知遠把它收復。
- 明代,北方蒙古騎兵屢次侵入山西向東叩明京畿大門。明末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軍的一部分,自西安入山西後,經太原攻占了此關,然後出井陘關與主力會合。
建築結構
關城分上關、下關,東為上關,鐫有「娘子關」橫額;西為下關,上有閣樓,題「唐平陽公主駐兵處」,門額書「秦晉屏蔽」。明嘉靖時重修。關城東門為一般磚券城門,額題「直隸娘子關」,上有平台城垛;南門為石灰岩砌券,額題」京畿藩屏」,上建「宿將樓」。石柱鐫刻有兩副著名楹聯:「雄關百二誰為最,要路三千此併名」;「樓頭古戍樓邊寨,城外青山城下河」。關城東南側,關門前僅有一條四十五度的石坡古道可通過。
主要景觀
娘子關有多處飛泉,西北側的「懸泉」最為出名,又稱為娘子關瀑布、水簾洞瀑布。瀑布寬6.5米,落差40米。明代王世貞有詩讚:「噴玉高從西極下,擘崖雄自巨靈來。」郭沫若於1965年游娘子關時有詩《過娘子關》道:「娘子關頭懸瀑布,飛騰入谷化潛龍。茫茫大野銀鋤陣,疊疊崇山鐵軌通。回顧陡驚溶碧玉,倒流將見吸長虹。坡地二十六萬畝,跨過長江待望中。」娘子關城前後還留有多處與平陽公主相關的歷史遺蹟,如公主洗臉潭、「點將台」和綿山頂上的「避暑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