娑羅樹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08年3月12日) |
娑羅樹(學名:Shorea robusta),又名沙羅雙樹、缽羅叉樹、波羅叉樹,摩訶娑羅樹、沙羅樹、鶴林、鵠樹、無憂樹,為龍腦香科娑羅屬植物,產於印度及馬來半島等南亞雨林之中。屬多年生喬木。樹身高大,葉為長卵形而尖,表面光滑,花淡黃色,萼及花瓣外有灰色剛毛。因為氣味芳香,木材堅固,可以用來製作傢具或建材,又可供作藥用或香料。佛教視之為聖樹之一。
娑羅樹 | |
---|---|
1819年威廉·羅克斯堡《烏木海岸植物志》插畫 | |
科學分類 | |
界: | 植物界 Plantae |
演化支: | 維管束植物 Tracheophyta |
演化支: |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
演化支: | 真雙子葉植物 Eudicots |
演化支: | 薔薇類植物 Rosids |
目: | 錦葵目 Malvales |
科: | 龍腦香科 Dipterocarpaceae |
屬: | 娑羅屬 Shorea |
種: | 娑羅樹 S. robusta
|
二名法 | |
Shorea robusta C.F.Gaertn., 1805
|
分布
娑羅樹是印度次大陸的原生種植物,主要分佈在喜馬拉雅山以南的地帶,從緬甸一直延伸到印度、孟加拉國和尼泊爾。在印度境內從阿薩姆邦、孟加拉邦、賈坎德邦延伸到哈里亞納邦。娑羅樹通常是那裡森林中主導的樹木。
形態
娑羅樹生長比較緩慢,樹的高度可達30—35公尺,樹幹的直徑大約是2—2.5公尺。葉子約10—25公分長和5—15公分寬。在潮濕的地方它是常綠植物。在乾燥的地方則是落葉灌木,在每年的二月到四月之間它的葉子幾乎掉光,可是到了五月葉子又重新長出來。
用途
娑羅樹是印度最主要的硬木木材之一。木材中含有豐富的樹脂,並且具有持久性,可採集為龍腦香油。在印度教儀式中常燃燒娑羅樹脂,或是娑羅樹的木材,作為薰香之用。其種子和果實是燈油和植物脂肪的來源,也可作為香料及藥用。
文化意義
娑羅,梵語Śāla,巴利語Sāla[2]。相傳摩耶夫人在蘭毗尼園中,手扶娑羅樹(一說無憂樹),產下悉達多太子[3]。玄奘在印度求學時,此樹已經枯死[4]。
後釋迦牟尼在拘尸那羅城外㕧賴拏伐底河(梵語:Hiraṇyavatī,巴利語:Hiraññavatī)娑羅林(梵語:Śālavana,巴利語:Sālavana)雙樹下入滅[5]。相傳釋迦牟尼入涅槃時,娑羅樹同時開花,林中一時變白,如同白鶴降落,因此又稱為鶴林[6]、鵠林。玄奘也曾造訪過此處[7]。
龍樹在《十住毗婆沙論》中說,毘首婆佛(毗舍浮佛)在娑羅樹下成道[8]。
因此,此樹在佛教中受到很大的尊敬,被認為是一種神聖的樹木。
同名異種
中國南方所說的娑羅樹為梭羅樹,學名為Reevesia sinica,屬梧桐科。
北方所說的娑羅樹,又名七葉樹,學名為Aesculus chinensis,屬七葉樹科,是中國北方特有的樹種,在北京碧雲寺及大覺寺皆有栽種。中國七葉樹的種子是一種中藥,名為娑羅子。
在日本則因為與娑羅樹相似,而稱茶科的旃檀屬植物Stewartia pseudocamellia為娑羅樹。
與印度的娑羅樹並不是同種植物。
參考文獻
- ^ Ashton, P. 1998. Shorea robusta.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1998: e.T32097A9675160. http://dx.doi.org/10.2305/IUCN.UK.1998.RLTS.T32097A9675160.en. Downloaded on 25 December 2016.
- ^ 《翻譯名義集》:「娑羅,此云堅固。北遠云:冬夏不改,故名堅固。西域記云:其樹類斛,而皮青白,葉甚光潤,四樹特高。華嚴音義,翻為高遠。其林森聳,出於餘林也。」《一切經音義》:「娑羅者,此云高遠,以其林木森端,出於餘林之上也。舊翻云堅固者,誤由娑羅之與婆羅聲勢相近,若呼堅固,即轉舌言之。若呼高遠,直爾稱之耳也。」
- ^ 印順《印度之佛教》:「摩耶夫人四十四歲時,夢白象入胎而有妊。翌年,分娩期近,乃從俗歸寧。途經嵐毘尼園,少憩,遂誕生太子於無憂樹(或作娑羅樹、缽羅叉樹)下。園去迦毗羅衛東四十里,為拘利城主善覺妃嵐毗尼之別墅,在今尼泊爾之蘭冥帝,時距今二干四百零九年前之四月八日日出時也。」
- ^ 《大唐西域記》:「箭泉東北行八九十里至臘伐尼林。有釋種浴池。澄清皎鏡雜華彌漫。其北二十四五步有無憂華樹。今已枯悴。菩薩誕靈之處。」
- ^ 《長阿含經》卷四:「爾時。世尊在拘尸那竭城,本所生處,娑羅園中雙樹間,臨將滅度。告阿難曰:汝入拘尸那竭城,告諸末羅。諸賢,當知如來,夜半於娑羅園雙樹間,當般涅槃。汝等可往諮問所疑,面受教誡,宜及是時,無從後悔。」《大般涅盤經》卷中:「汝今當知。我於今者。後夜分盡。在鳩尸那城力士生地熙連河側娑羅雙樹間。入般涅槃。說此語已。諸比丘眾虛空諸天。悲號啼泣不能自勝。」因為此處林中的娑羅樹兩兩成雙,一枯一榮,故此地名為「雙樹林」。《翻譯名義集》:「大經云:東方雙者,喻常無常。南方雙者,喻樂無樂。西方雙者,喻我無我。北方雙者,喻淨不淨。四方各雙,故名雙樹。方面皆悉一枯一榮。」
- ^ 南傳《大般涅槃經》卷1:「爾時拘尸那城娑羅樹林,其林變白,猶如白鶴。」
- ^ 《大唐西域記》:「城西北三四里渡阿恃多伐底河(梵語:Ajitavatī),唐言無勝。此世共稱耳,舊云阿利羅跋提河(巴利語:Aciravatī),訛也。典言謂之㕧賴拏伐底河Hiraṇyavatī,譯曰:有金河。西岸不遠至娑羅林。其樹類槲而皮青白。葉甚光潤,四樹特高。如來寂滅之所也。」
- ^ 《十住毘婆沙論》:「毘首婆世尊,坐娑羅樹下,自然得通達,一切妙智慧。於諸人天中,第一無有比,是故我歸命,一切最勝尊。」
延伸閱讀
[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