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哲學學院

復旦大學哲學學院,成立於1956年,是復旦大學的下屬院系之一,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最早成立的哲學系之一。

復旦大學哲學學院
類型學院
地址 中華人民共和國上海市
 中華人民共和國上海市楊浦區復旦大學邯鄲校區
建立日期1956年哲學系正式建立,2006年改稱哲學學院
隸屬復旦大學
下屬宗教學西方哲學等方向
院長張雙利
教師數31人
網站philosophy.fudan.edu.cn 編輯維基數據鏈接

歷史沿革

1915年,復旦大學校長李登輝改革課程體系,將課程分成八大部類,以哲學部為首,並親自講授哲學類課程;復旦大學逐漸建立起由邏輯倫理、性理(包括心理學形上學)組成的哲學教學體系。

1949年,同濟大學哲學系、浙江大學哲學系併入復旦大學,學校在原先的社會學系中專設哲學組。

1955年,胡曲園等著手籌建哲學系,並招收了首屆哲學研究生班。1956年,復旦大學哲學系正式建立並招收第一批五年制本科生。

1957年至1959年,哲學系先後建立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中外哲學史、自然辯證法邏輯學四大教研室;1959年開始招收外國留學生;1960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1961年,哲學系率先開展了現代西方哲學思潮的教學與研究工作。1964年,在中國大陸最早開設了關於世界三大宗教的選修課程。

1966年至1976年的文革期間,哲學系的教學和科研工作受到巨大衝擊,招生工作一度被迫停止,至1971年恢復。但該系的總體工作在此期間並未中斷,1973年建立了自然辯證法專業。

1977年,中國大陸恢復高考,哲學系恢復招收本科生;1978年,恢復招收研究生。1979年,成立現代西方哲學研究室。1980年,恢復招收留學生。1982年,先後建立外國哲學、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哲學三個博士點,最早開始培養博士。

1983年,成立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室。

1994年,復旦大學哲學學院被評為中國全國人文學科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同年,依託哲學系成立了復旦大學人文學院應用倫理學研究中心(2001年與原上海醫科大學生命醫學倫理學研究中心合併,成立復旦大學應用倫理學研究中心)。

1995年,外國哲學學科被評為上海市重點學科,並被列入中國教育部211工程。1999年,學院設立宗教學本科專業。同年,以哲學係為主幹力量,成立復旦大學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心;1998年,成立國內最早的哲學博士後流動站。

2000年,復旦大學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心被評為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2005年,以該中心為核心成立了復旦大學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與國外思潮創新研究基地。2000年,成立復旦大學科學技術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同年,哲學系通過教育部哲學一級學科評審。2002年,馬克思主義哲學、外國哲學被評為國家重點學科。[1]

現狀

根據哲學學院網站敘述哲學學院的特色是注重高層次研究人才的培養,與加拿大維真學院、台灣輔仁大學、美國印第安納大學有學術交流合作關係;還與美國哲學學會、美國哲學促進會、國際價值與哲學學會等學術團體等建立了長期的學術交流關係,每年有多位教師在哈佛耶魯圖賓根弗賴堡康斯坦斯等大學做訪問學者。創辦了《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評論》、《復旦哲學評論》、《基督教學術》等學術刊物。

研究機構

  • 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心
  • 現代哲學研究所
  • 宗教研究所
  • 基督教研究中心
  • 佛學研究中心
  • 應用倫理學研究中心
  • 科學技術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
  • 杜威與美國哲學研究中心
  • 管理哲學研究中心[1]

參考資料

  1. ^ 1.0 1.1 哲学学院. [2013-08-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