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措號重巡洋艦

呂措號[註 1](德語:Lützow)是納粹德國戰爭海軍建造的一艘重巡洋艦,為希佩爾將軍級的第五個成員及末艦,但未能完工。它於1937年8月開始架設龍骨、1939年7月下水,之後蘇聯要求購買該艦。德國海軍於1940年2月同意出售,至同年4月15日完成轉讓。艦隻在售予蘇聯時仍然是未完工的,僅安裝了八門203公釐口徑的主炮塔的一半,艦艛的大部分缺失。

在蘇聯服役的呂措號
歷史
納粹德國
艦名 呂措號
艦名出處 路德維希·阿道夫·威廉·馮·呂措
建造者 不來梅德席馬格船廠英語Deutsche Schiff- und Maschinenbau Aktiengesellschaft
動工日 1937年8月2日
下水日 1939年7月1日
結局 1940年2月11日售予蘇聯海軍
蘇聯
艦名 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號
獲取日 1940年4月15日拖至列寧格勒
更名
  • 塔林號(自1944年)
  • 聶伯號(自1953年)
結局 1960年之前拆解報廢
技術數據
艦級 希佩爾將軍級
艦型 重巡洋艦
排水量
  • 設計:17600噸
  • 滿載:20100噸
全長 210公尺
全寬 21.80公尺
吃水 7.90公尺
動力輸出 100,000匹馬力(75百萬瓦特)
動力來源 三軸,三台布洛姆-福斯蒸汽輪機
速度 32節
乘員 1382人
武器裝備
裝甲
艦載機 3架
飛行設施 1套飛機彈射器

艦隻於1940年9月更名為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號(俄語:Петропавловск[註 2],但由於德蘇兩國本身嫌隙,在船員培訓和移交技術資料以完成在列寧格勒造船廠進行的工作方面合作不力,該艦的建造工作一再拖延。

當德國於1941年6月入侵蘇聯時,艦隻仍未完工,但它反而曾短暫地參加了列寧格勒保衛戰,為蘇聯守軍提供火炮支援。它於1941年9月反遭德國火炮嚴重破壞,1942年4月沉沒,至1942年9月打撈上岸。在修復完成後,該艦被重新命名為塔林號Таллин),並於1944年蘇聯反攻列寧格勒期間使用。戰爭結束後,艦隻被用作固定的訓練平台浮動兵營,然後在1953年至1960年間拆解報廢。

設計

 
希佩爾將軍級艦隻識別圖

希佩爾將軍級重巡洋艦是隨著納粹黨於1933年上台並廢除《凡爾賽條約》的裁軍條款後,在德國海軍重整軍備的背景下訂購的。1935年,德國與英國簽訂《英德海軍協定》,為德國海軍重整軍備提供了法律依據;該條約明確規,德國將能夠建造五艘10,000長噸(10,000公噸)的「條約巡洋艦」。[6]希佩爾將軍級儘管名義上在萬噸的限制框架內,但實際上大大超出了這個數字。[7]

呂措號的全長為210公尺,有21.8公尺的舷寬和7.9公尺深的吃水。其設計排水量為17,600長噸(17,900公噸),滿載排水量可高達20,100長噸(20,400公噸)。艦隻的推進系統由三組齒輪減速蒸汽輪機組成,渦輪機的蒸汽則由十二台超高壓燃油鍋爐供應。這些動力裝置的額定功率為13,200匹軸馬力(9,800千瓦特)、最高速度為32[8]其標準船員編制為42名軍官和1340名水兵。[9]

武裝

呂措號的主艦炮為八門安裝在四座雙聯裝炮塔內的203公釐34式速射炮,它們是以背負式布局成對安裝在艏、艉兩端。其防空武器則包括十二門105公釐65倍徑炮、十二門37公釐炮以及八門20公釐炮。艦隻還配備有一對管徑為533公釐(21.0英寸)的三聯裝魚雷發射管,與後部艦艛並排安裝。此外,呂措號也搭載有三架阿拉多196型水上飛機和一套飛機彈射器[9]在裝甲方面,艦隻的水線裝甲帶裝甲帶厚度為70至80公釐(2.8至3.1英寸);其上層甲板有12至30公釐(0.47至1.18英寸)厚,而主裝甲甲板的厚度為20至50公釐(0.79至1.97英寸)。主炮炮塔則有105公釐(4.1英寸)厚的表面和70公釐(2.8英寸)厚的側面。[8]

服役歷史

呂措號

呂措號是由納粹德國海軍戰爭海軍)向不來梅德席馬格船廠英語Deutsche Schiff- und Maschinenbau Aktiengesellschaft訂購。[8]它最初被設計為希佩爾將軍級重巡洋艦的輕量化版本,配備十二門150公釐(5.9英寸)口徑炮而非希佩爾將軍號的的八門203公釐(8.0英寸)口徑炮。然而,戰爭海軍其後於1936年11月14日決定,將以與希佩爾將軍號相同的方式建造該艦。[9]呂措號於1937年8月2日開始架設龍骨[10]建造編號為941。[8]艦隻於1939年7月1日下水,但沒有完工。[11]

1939年10月,在德蘇兩國簽訂《德蘇信貸協定德語Deutsch-Sowjetischer Wirtschaftsvertrag》的經濟援助背景下,蘇聯向德國提出購買當時尚未完工的希佩爾將軍級巡洋艦呂措號、塞德利茨號尤金親王號的請求,並計劃購入德國的主力艦、海軍大炮及其它海軍技術。戰爭海軍拒絕了塞德利茨號和尤金親王號的請求(主因是兩者幾乎完工,擔心她們會成為麻煩的對手[11]),但同意出售完工程度較低的呂措號、380公釐(15英寸)炮塔及其它軍備。[12]這艘重巡洋艦的價格定為1.5億國家馬克[13]幾乎是其最初成本8359萬馬克的兩倍。[8]銷售內容包括完整的技術規格、發動機試驗結果以及備件。80%的材料將在轉讓後的十二個月內提供,其餘材料則會在十五個月內提供。[14]為了轉運至蘇聯,呂措號被重新命名為「L」,這也是它最初的合同名稱。[15]

1940年2月,當購銷協議達成時,呂措號正在不來梅進行舾裝工作。由於其主炮已被轉移至德國陸軍並安裝用作列車炮;它們不得不進行拆除然後送返不來梅。然後,艦隻於4月15日由德國一家私營拖輪公司拖運至列寧格勒[14]兩國海軍同意由德國負責海上護航,其中包括出動驅逐艦和小型艦艇,並由海軍少將奧托·費格英語Otto Feige (naval officer)受命指揮此次行動。[16]費格隨後還負責帶領一個顧問委員會,負責協助蘇聯完成該艦的建造。[12]

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號

當艦隻抵達列寧格勒時,只有兩座前部炮塔已經安裝完畢,而艦艛的橋跨結構則仍不完整。唯一安裝的副炮為37公釐高射炮。[17]蘇聯海軍於1940年9月25日將艦隻更名為「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號」,[18]並指定它在船舶「83號項目(Pr.83)」的框架下完成建造。該艦的設計為規劃中的重巡洋艦項目,即「82號項目」提供了基礎,儘管後者在工程開始前便被取消。[19]對蘇聯船員的培訓則存在著較大分歧;蘇聯人希望他們的人員在德國接受培訓,而德國人更願意向蘇聯派遣教官。語言障礙和缺乏國際培訓任務的經驗也妨礙了培訓工作的順利開展。[20]

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號的海上試航定於1941年末的某個時候開始,根據培訓計劃,蘇聯水兵直至試航前一個月才開始訓練。[21]蘇聯軍官則決定預計於1941年秋季在德國海軍學校接受培訓,另有五名軍官則在塞德利茨號展開服役試航時跟艦接受訓練。德國教官也將被派往列寧格勒,以培訓輪機艙英語Engine room人員。在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號入役時,相關的德國訓練和技術手冊將發放給蘇聯海軍,但僅限於德文版。[22]

至1941年6月情況丕變,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號仍未完工。儘管如此,它還是在當年8月德國入侵蘇聯時,被用作一個浮動的炮台協助參與列寧格勒保衛戰。而其它幾艘軍艦,包括巡洋艦馬克西姆·高爾基號英語Soviet cruiser Maxim Gorky,也加入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號的行列,對推進中的德國人實施炮擊。[23]9月7日,艦隻向包圍該城的德國部隊開火;它從前部主炮炮塔——即僅有的兩座可用設備中射出四十輪齊射,在作戰中共耗費了約700發彈藥。[24]1941年9月17日,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號遭德國重炮擊至失效;[25]在中彈58次之後,該艦被迫擱灘以避免沉沒。[26]

塔林和聶伯號

 
塔林號約1949年於列寧格勒

1942年4月4日,德國第一航空軍團英語1st Air Corps (Germany)對列寧格勒的蘇聯海軍部隊發動了一次大型攻勢:62架Ju87、33架Ju88和37架He111轟炸機輪番襲擊了港口內的艦艇。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號被命中1次(計入漢斯-烏爾里希·魯德爾戰功),遭受了嚴重的破壞,隨後沉沒。[27]蘇聯海軍於1942年9月17日將該艦打撈出水面,並拖至涅瓦河進行維修。[11]在1943年更名為「塔林號」後,艦隻於1944年重新入役以支持蘇聯的反攻,進而解除列寧格勒的圍城。[25]1945年戰爭勝利後,該艦被拖回波羅的海造船廠進行維修,但困於預算,艦隻從未完工,縱使在1945年蘇聯俘虜同級4號艦——已成為輕航威悉號的塞德利茨號,但最終計畫取消,理由是價格昂貴(1.6億盧布[11]。最後於戰爭結束後被用作一艘固定式的教練船。它後來再被移至涅瓦河擔任浮動兵營,並於1953年3月11日更名為「聶伯號(Днепр)」。艦隻最終的處置日期尚不明確;海軍歷史學家埃里希·格勒納的報告稱它一直被保留至1960年才拆解報廢,[11]而《康氏世界戰艦大全》則聲稱該艦於1958-59年間年拆解。[25]托比亞斯·菲爾賓的報告則指出,該艦於1953年便已拆解。[24]

後世登場

遊戲

  • 2020年5月,呂措號分別以「塔林號」與「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號」的身分在戰艦世界中登場,前者為基於呂措號被蘇聯完成全面維修後恢復現役的架空假設8階科研船,後者為全架空的10階科研船,國籍為蘇聯艦船[28][29]

注釋

腳註
  1. ^ 呂措號[1],也譯作「呂佐夫號」[2]、「呂佐號」[3]或「呂措夫號」[4]
  2. ^ 譯名參考自《艦載武器》2004年第8期。[5]
引用
  1. ^ 新華,第393頁.
  2. ^ 斯塔夫,第77頁.
  3. ^ 吳世民,第19頁.
  4. ^ 章騫,第445頁.
  5. ^ 艦載武器2004 08,第45頁
  6. ^ Williamson,第4–5頁.
  7. ^ Koop & Schmolke,第9頁.
  8. ^ 8.0 8.1 8.2 8.3 8.4 Gröner,第65頁.
  9. ^ 9.0 9.1 9.2 Gröner,第66頁.
  10. ^ Williamson,第43頁.
  11. ^ 11.0 11.1 11.2 11.3 11.4 Gröner,第67頁.
  12. ^ 12.0 12.1 Rohwer & Monakov,第113頁.
  13. ^ Philbin,第46頁.
  14. ^ 14.0 14.1 Philbin,第120頁.
  15. ^ Rohwer & Monakov,第140頁.
  16. ^ Philbin,第120–121頁.
  17. ^ Philbin,第121–122頁.
  18. ^ Philbin,第122頁.
  19. ^ Rohwer & Monakov,第195–196頁.
  20. ^ Philbin,第122–123頁.
  21. ^ Philbin,第123頁.
  22. ^ Philbin,第125頁.
  23. ^ Philbin,第127–128頁.
  24. ^ 24.0 24.1 Philbin,第128頁.
  25. ^ 25.0 25.1 25.2 Gardiner & Chesneau,第328頁.
  26. ^ Gardiner & Chesneau,第229頁.
  27. ^ Ward,第143頁.
  28. ^ Tallinn. wiki.wargaming.net. [2022-07-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8-14). 
  29. ^ Petropavlovsk. wiki.wargaming.net. [2022-07-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8-14). 

參考資料

  • 新華通訊社譯名室 (編). 德语姓名译名手册. 北京: 商務印書館. 1999. ISBN 978-7-100-02674-1. 
  • 加里·斯塔夫.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德国战列巡洋舰:设计、建造与作战 从K号到“约克”号. 海上力量. 黃純洲、付洪寶 譯. 北京: 海洋出版社. 2017. ISBN 978-7-5027-9902-1. 
  • 理察·亨布爾. 希特勒公海艦隊—通商破壞戰. 吳世民 譯. 台北: 星光出版社. 2005. ISBN 978-9-5767-7629-8. 
  • 章騫. 无畏之海:第一次世界大战海战全史. 濟南: 山東畫報出版社. 2013. ISBN 978-7-5474-0541-3. 
  • Gardiner, Robert; Chesneau, Roger (編). Conway's All the World's Fighting Ships, 1922–1946. Annapolis: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80. ISBN 978-0-87021-913-9. OCLC 18121784. 
  • Gröner, Erich. German Warships: 1815–1945. Annapolis: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90. ISBN 978-0-87021-790-6. 
  • Koop, Gerhard; Schmolke, Klaus-Peter. Die Schweren Kreuzer der Admiral Hipper-Klasse. Bonn, Germany: Bernard & Graefe Verlag. 1992. ISBN 978-3-7637-5896-8. 
  • Philbin, Tobias R. The Lure of Neptune: German-Soviet Naval Collaboration and Ambitions, 1919–1941. Columbia, SC: 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 Press. 1994. ISBN 978-0-87249-992-8. 
  • Rohwer, Jürgen; Monakov, Mikhail S. Stalin's Ocean-Going Fleet: Soviet Naval Strategy and Shipbuilding Programmes, 1935–1953. London: Frank Cass. 2001. ISBN 978-0-7146-4895-8. 
  • Ward, John. Hitler's Stuka Squadrons. St. Paul, MN: MBI. 2004. ISBN 978-0-7603-1991-8. 
  • Williamson, Gordon. German Heavy Cruisers 1939–1945. Oxford: Osprey Publishing. 2003. ISBN 978-1-84176-502-0. 

外部連結

蘇聯海軍油畫(編號五即為描繪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號在列寧格勒保衛戰時的油畫)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