勐來鄉

中国云南省临沧市沧源县下辖的乡

勐來鄉佤語:Mēng Nōi[1][2]:949),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雲南省臨滄市滄源佤族自治縣下轄的一個。勐來一詞由傣語音譯,「勐」為壩子,「來」為小,意為「小壩子」(即勐來壩)。鄉政府駐勐來村,陸距滄源縣城17.9千米。境內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滄源崖畫[3][4]

勐來鄉
Meng Noi(佤語
Měnglái Xiāng(漢語拼音
舊稱:勐來公社、勐來區
勐來鄉天際線
勐來鄉街道、滄源崖畫1號點
勐來鄉(紅)在滄源縣的位置
勐來鄉(紅)在滄源縣的位置
勐來鄉的位置
地圖
坐標:23°15′59″N 99°17′25″E / 23.26639°N 99.29028°E / 23.26639; 99.29028
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
上級行政區滄源佤族自治縣
建立1973年
語源因駐地在勐來壩而得名
政府駐地勐來村
村級區劃單位數
面積
 • 總計188.03 平方公里(72.60 平方英里)
人口
 • 總計11,061人
 • 密度58.8人/平方公里(152人/平方英里)
時區北京時間UTC+8
行政區劃代碼53 09 27 204
郵政編碼677405
電話區號+86 (0)883
毗鄰東:勐省鎮
南:糯良鄉勐角鄉
西:班洪鄉
北:耿馬縣賀派鄉
網站雲南省臨滄滄源佤族自治縣勐來鄉數字鄉村新農村建設信息網

歷史沿革

早期歷史上,勐來由勐角董土司管轄。1973年勐來公社糯良公社劃出,是滄源縣內現有鄉鎮中成立最晚的一個,1984年改置為勐來區。1988年撤區建鄉成立勐來鄉。[5]

地理

勐來鄉位於滄源縣中部,北與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賀派鄉接壤,東南西依次與勐省鎮糯良鄉勐角鄉班洪鄉為鄰。勐來鄉總面積188.1平方千米,2010年普查總人口14,443人,居民以佤族為主,其次是傣族漢族,佤族人口超過總人口的98%。鄉內主要壩子勐來壩,山脈有窩坎大山班考大山公答山等,地勢南高北低,最高點為窩坎大山(2,605米,這也是滄源縣的最高點),最低點為永安村的河谷地帶(1,050米)。主要河流有勐董河、擋怕河等,屬瀾滄江水系,勐董河在勐來鄉境內進入地下,成為暗河。氣候上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全年氣候溫和,立體氣候顯著,年均氣溫17.2℃,年均降水1671.5毫米。勐來鄉的部分地區屬南滾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11年全鄉森林覆蓋率達75.6%。礦產資源蘊藏有等,其中錳和煤儲量最大,但是當地不具備商業冶煉條件,私營礦主將礦石運往內地冶煉。[3][6]

行政區劃

勐來鄉下轄以下地區:

民良村、​永安村、​丁來村、​拱弄村、​英格村、​班列村、​勐來村、​公撒村和曼來村。[7]

經濟

勐來鄉的經濟以農業為主,2011年農民人均純收入3,518元。2011年,勐來鄉糧食種植面積2.3萬畝,年產3,915噸;甘蔗9127畝,年產2.99萬噸;茶場1.05萬畝,年產222噸,其他農作物還有烤菸油菜等。畜牧業方面,2011年末生豬和其他大牲畜共存欄17,548頭。2011年政府財政收入106萬元。[3]

基礎設施

勐來鄉內有小學9所,九年一貫制學校1所,在校學生共1,739人。醫療方面有衛生院1所、街道門診1個、村衛生室11個,共有病床10張,專業衛生人員51人。交通方面有鄉村公路19條共120.21千米,其中砂石路面19條共119.26千米,剩餘0.95千米由水泥鋪裝,耿滄公路(耿馬至滄源)經過勐來鄉。[3]

參考資料

  1. ^ 顏其香等. 《佤汉简明词典》. 雲南民族出版社. 1981. [失效連結]
  2. ^ 王敬騮主編. 佤汉大词典. 昆明: 雲南民族出版社. 2014. ISBN 978-7-5367-6031-8. 
  3. ^ 3.0 3.1 3.2 3.3 段麗元主編;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 云南卷》. 北京: 中國社會出版社. 2016年5月: 1503-1504. ISBN 978-7-5087-5306-5. 
  4. ^ 勐来乡. www.xzqh.org. 行政區劃網. 2010-06-03 [2018-01-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1-06). 
  5. ^ 李明富主編; 滄源佤族自治縣地方志編撰委員會. 《沧源佤族自治县志》. 昆明: 雲南民族出版社. 1998年12月: 42. ISBN 7-5367-1498-X. 
  6. ^ 滄源佤族自治縣概況編寫組; 滄源佤族自治縣修訂委員會. 《沧源佤族自治县概况》. 北京: 民族出版社. 2007年11月: 35-36. ISBN 978-7-105-08553-8. 
  7. ^ 2023年勐来乡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2023-06-30 (中文(中國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