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斯特·比替聖經殘卷
切斯特·比替聖經殘卷(Chester Beatty Papyri),為11個寫在莎草紙上的古老手抄本《聖經》的合集[1],用希臘語寫成,源自初期的基督教信仰。其中包括7個《舊約》片段、3個《新約》片段、1個《以諾書》片段、以及另外一篇講道講章。 這些殘卷可以確定是在第三世紀寫成。[2]一部分保存於愛爾蘭首都都柏林的切斯特·比替圖書館,另一部分保存於美國密西根大學和另外幾個地方。
這些聖經殘卷的發現背景尚不清楚。一般的說法指這些聖經殘卷是於埃及法尤姆城,一個科普特人墓穴的罈子里被發現。阿爾弗雷德·切斯特·比替買下了大部分的殘卷。密西根大學、其他的收藏家和機構亦買下了剩下的一些,但這些殘卷還是以「阿爾弗雷德·切斯特·比替」來命名。[3]
雖然在後續的幾十年裡有其它的經卷被陸續發現,但對外公布發現經卷的時間仍是1931年9月19號。之後經卷由弗羅德里克·G·肯永出版,書名為《切斯特·比替聖經殘卷:希臘語聖經12個手抄本的描述和內容》。其共分為8卷,以羅馬數字I-XII排序。
特點
大部分手抄本的成書時間可以確定為第三世紀,而其中有一些則可追溯到第二世紀。這些經卷的尺寸從14X24.2 cm到18X33 cm不等。
不同於之前的捲軸,這些手抄本全部都是活頁,這令最早研究這些經文的學者們倍感驚奇,因為人們一般認為基督徒在第四世紀之前並不普遍使用活頁的莎草紙。每個經卷的形成之間都有不同。有一些是由若干頁的莎草紙裝訂成一個書本(類似於記事薄),(II,VII, IX,X), 其它的則各不相同,有的是單獨一頁(I),有的是五頁(V),或者七頁(VII)。最多的經卷最早有大概236頁。[4]
經卷目錄
- P.切斯特·比替III:若望默示錄,時間為第三世紀。
- P.切斯特·比替IV:創世紀。時間為第三世紀末。
- P.切斯特·比替VIII:耶肋米亞先知書,殘缺不全。時間為第三世紀初。
- P.切斯特·比替XI:訓道篇的殘缺不全。時間為第四世紀的上半世紀。
相關條目
參考
- Bruce, F.F. "The Chester Beatty Papyrii,"(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The Harvester 11 (1934): 163-164.
- "Chester Beatty Papyri". The Anchor Bible Dictionary. vol. 1. Doubleday: 1992. pp. 901–903
- Kenyon, Frederic G.. "Chapter 9 – The Age of Discoveries (continued): The Chester Beatty Papyri."(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The Story of the Bible. London: J. Murray, 1936.
- Kenyon, Frederic G. The Chester Beatty Biblical Papyri: Descriptions and Texts of Twelve Manuscripts on Papyrus of the Greek Bible. London: Emery Walker Ltd., 1933, 1937. Fasciculus I: General Introduction, Fasciculus II: The Gospels and Acts, Fasciculus III, Supplement: Pauline Epistles.
- ^ Kenyon, Frederic G. The Story of the Bible. 倫敦: Butler & Tanner Ltd. 1936.
- ^ Bruce, Frederick Fyvie (1934). The Chester Beatty Papyri. The Harvester. No. 11. p. 163.
- ^ Nongbri, Brent. God's Library: The Archaeology of the Earliest Christian Manuscripts. 倫敦: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18. ISBN 978-0-300-21541-0.
- ^ Freedman, David Noel; Herion, Gary A.; Pleins, John David. The Anchor Bible Dictionary.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92. ISBN 978-030014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