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干孟之亂

刀干孟之亂是指明朝初期,雲南麓川土司酋長刀干孟的叛亂事件。1397年10月,刀干孟造反,麓川平緬宣慰使思倫法逃走尋求明朝幫助。明太祖朱元璋沐春何福瞿能等將領率兵擊敗麓川的叛軍,送還思倫法。

刀干孟之亂
日期1397年–1398年
地點
結果 明朝勝利
參戰方
麓川叛軍 明朝
指揮官與領導者
刀干孟
刀名孟
沐春
何福
瞿能
虎都沙(麓川將領)
兵力
5,500
傷亡與損失
70,000被俘

背景

麓川明朝時期雲南西部的一個傣族土司,曾因攻打叛投明朝的傣族小土司而與明朝爆發戰爭。明麓戰爭後,思倫法不再爭奪明朝控制的傣族土司,將開疆擴土的重點轉向南部[1]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思倫法進攻緬甸,緬方訴諸明廷[2]。明太祖朱元璋派遣錢古訓李思聰攜詔書出使緬甸和麓川,警告思倫法,並詔令兩國罷兵言和[3]。思倫法謝罪,聽從詔令,與緬甸停戰[3]

經過

使者調停

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二月,刀干孟造反,錢古訓李思聰以明廷的威德向刀干孟施壓,叛眾有所收斂[4][5]。思倫法用象馬金寶行賄,希望明朝使者能夠留在麓川,借其身份之便壓制住反叛勢力[4]。錢、李不為財物所動,嚴詞拒絕:

錢、李向思倫法表示,儘快送使者回朝,才能顯示其忠君之心,思倫法只得設宴送錢、李回朝[4]

造反

洪武三十年(1397年)九月,刀干孟公開造反[6],進攻宣慰司駐地者藍城,思倫法逃至金齒,棲身高黎貢山[7]。效忠於思倫法的麓川將領虎都沙(又作忽都)率騰衝舊漢人[註 1]前來保護思倫法,並向省府求援[7]。鎮守雲南的西平侯沐春接報後,令雲南三司商討方案。按察司認為不應發兵遠征,主張放棄麓川地;布政司認為應等待叛軍勢衰時再乘機發兵平叛;都司認為,思倫法作為宣慰使,今已窮途末路,朝廷不體憫是沒有恩德的行為,地方叛亂,不及時處理就喪失了威信,建議發兵平叛。最終決定,令虎都沙固守騰衝待援[8]

隨後,刀干孟派手下刀名孟進攻騰衝[8],思倫法攜家小逃至昆明,沐春將思倫法遣送南京[6]。十一月,思倫法抵達南京,朱元璋對其表示「不能無懷土之思」,明朝將發兵送還思倫法,要他先與沐春駐紮在怒江邊,派遣心腹之人潛回麓川,觀察麓川內部的政治動向,如果麓川境內還有效忠於思倫法的勢力,那麼刀干孟的反叛勢力會日漸消減,平叛只是時間問題[9]。十二月,朱元璋送思倫法回雲南,順便賜其黃金百兩,又敕諭沐春:「思倫法窮而歸我,當以兵送還其土」,要求明軍先駐紮在怒江邊,招降刀干孟,不從就發兵征討[10]

這時,刀干孟因懼怕朝廷發兵征討,通過景東衛向明廷說明情況[7],請求入貢,並稱早前已派遣使者入貢乞求土官職位,但是使者被大甸刀的弄半路攔截[10]。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二月,沐春將情況上報京師,認為刀干孟並非真的想納貢,只是緩兵之計[11]朱元璋作出批示,姑且同意刀干孟納貢,以伺其變,並要求沐春撫諭虎都沙,如果刀干孟防禦空虛,應尋找機會解決叛亂,不能錯失時機[11]

思倫法出走後,麓川擁立思佑法為君主[12]

明軍反攻

洪武三十年(1397年)十一月,思倫法初到南京時,朱元璋任命西平侯沐春為征虜前將軍,何福為左將軍,徐凱為右將軍,率雲南、四川諸衛兵討伐刀干孟[9]。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四月,沐春率軍攜思倫法至金齒[13]

明軍招諭刀干孟,叛軍不從,沐春準備等內地大軍到達後,在冬天發動進攻。刀干孟仗恃夏季的瘴氣,明軍水土不服,不敢輕易救援,於是猛攻騰衝,虎都沙告急。沐春認為此時派兵偷襲能有出其不意的效果,於是命何福瞿能率兵五千至騰衝匯合虎都沙[14][13]

虎都沙提供情報,叛軍有近五萬人駐紮在南甸,叛軍前鋒靠近芒干寨(今九保阿昌族鄉),那邊都是昔剌兵[註 2],統軍的刀名孟在陣營的尾部,可分兵牽制叛軍,使其首尾不能相顧,用精兵猛攻陣尾,即可擒獲刀名孟。四鼓時分(凌晨兩點),叛軍酣睡之時,明軍縱火燒其營地,叛軍潰敗,刀名孟被斬[14]。隨後,明軍回擊景罕寨[註 3],但景罕寨地勢較高,叛軍據險固守,明軍久攻不下,彈盡糧絕,叛軍聲勢大漲。何福向沐春求援,沐春親率五百騎前往景罕救援,令騎兵在寨外奔馳,揚起漫天塵土,叛軍誤以為大軍抵達,於是投降。爾後,沐春乘勝攻下崆峒寨[13]

刀干孟遣人乞降,明廷認為其詭詐多端,拒絕受降[16]。不久後,沐春病逝,刀干孟又變卦拒絕投降,明廷令何福率軍討伐叛軍,最終將刀干孟生擒,明軍俘虜叛軍七萬人[17]。叛亂平息後,思倫法回到麓川[13]

造反原因

按《明實錄》與《明史》記載,刀干孟造反的原因是,思倫法寵幸從昆明去到麓川的僧侶以及懂得製造火器的明軍逃兵,他們的地位甚至凌駕於各部落酋長之上,以刀干孟為首的部落酋長感到不滿,於是發動兵變[6][18]永樂四年(1406年),明成祖朱棣曾派遣使者張洪赴滇西地區,張洪根據所見所聞著有《南夷書》一卷[19]。據《南夷書》所載,刀干孟造反的原因是:麓川地區有習俗,逢新君即位,各酋長將女兒嫁予新君,而思倫法之妻因為妒忌,每有酋長獻女,便誣告其造反,思倫法聽信妻子的話,發兵攻打酋長,將其女縊死,拋屍瑞麗江,引起眾怒。思倫法要求木邦酋長刀干孟前往麓川朝見,刀拒絕,於是思倫法發兵征討木邦,被刀擊敗,其後刀干孟造反[7]

在傣文史書《嘿勐咕勐》中,思倫法的風評極差,《嘿勐咕勐》講述其貪戀女色,有命令青年婦女過江時走沉橋、逼婦女將筒裙英語Sinh (clothing)捋起以便觀賞大腿的癖好,還將看中的拉去同宿,引起民憤[12]。《勐卯弄傣族歷史研究》認為,《嘿勐咕勐》等史籍對思倫法有極差評價的原因是他在明麓戰爭中喪失了對東部景東等地的控制,並且主張親明,不再爭奪明朝控制下的傣族地區,招致部分貴族的不滿,被誣為荒淫無道的昏君,《研究》認為這也是刀干孟之亂暴發的真正原因[20]

注釋

  1. ^ 已被傣族同化的早期漢族移民。
  2. ^ 麓川最為善戰的勇士。
  3. ^ 景罕寨位於今保山市潞江鎮惠人橋以北的怒江西岸[15],並非今隴川縣景罕鎮

引用

  1. ^ 畢奧南(2005),110頁
  2. ^ 明太祖實錄·二四二卷,3524頁,洪武二十八年閏九月己未條:"緬國王卜剌浪遣使桑乞剌查貢方物因言百夷思倫發屢出兵侵奪其境土之故上謂廷臣曰遠夷相爭蓋其常事然中國撫馭四夷必使之無事當遣使諭解之"
  3. ^ 3.0 3.1 明太祖實錄·二四四卷,3540-3543頁,洪武二十九年二月庚寅條:"遣行人李思聰錢古訓使緬國及百夷……詔緬國王曰……朕之旨意恨不一言而止使彼此各罷兵守樂黎民於市野……詔思倫發曰……敢有憑弱犯寡者則天子發兵以眚之賊賢害民者亦發兵以伐之暴內凌外則興師以壇之野荒民散則用兵以削之負固不服則舉兵以侵之賊殺其親則正其罪以殺之放弒其君則明其罪以誅之犯令凌政則杜而絕之內外亂鳥獸行則殄滅之此九伐之法也……思倫發聞詔恐懼俯伏謝罪願罷兵"
  4. ^ 4.0 4.1 4.2 明太祖實錄·二四四卷,3543頁,洪武二十九年二月庚寅條:"適其部酋刀干孟叛思聰等以朝廷威德諭其部眾叛者稍退思倫發欲倚使者以服其下強留思聰等又以象馬金寶為饋思聰等為書諭卻之以謂中國不以象馬金玉為寶所寶者惟忠臣烈士強兵勇將孝子順孫宜送使者還朝自此不為侵擾斯可以明忠君之心思倫發大喜邀思聰等設晏為樂率其部眾送之境上"
  5. ^ 百夷傳,135頁:"時古訓等適遇百夷其部下酋長曰刀干孟者叛其國,余等以大義諭其部眾,而叛者聞之稍卻。"
  6. ^ 6.0 6.1 6.2 明太祖實錄·二五五卷,3679-3680頁,洪武三十年九月戊辰條:"麓川平緬宣慰使司刀干孟叛逐其宣慰使思倫發初平緬俗不好佛有僧至自雲南善為因果報應之說思倫發甚信之又有金齒戍卒逃入其境能為火炮火銃思倫發喜其有藝能俾系金帶與僧位諸部落上刀干孟惡之遂與其屬叛率兵寇騰衝府思倫發畏其勢盛率其家走雲南西平侯沐春遣送京師"
  7. ^ 7.0 7.1 7.2 7.3 南夷書,67頁:"夷俗:新君立,則土酋各獻其女備內列。曩怙寵而妬,凡一女進,則誣其女以叛,思倫法輒徵而誅之,並縊殺女,棄屍麓川江中。見者憐其冤,且憂及己,相次以待死。復徵木邦酋長刀干孟,不赴,起兵伐之,敗績。刀干孟遂連結各處以叛,攻宣慰司,拔之。思倫法走金齒,限潞江不得渡,棲於高良工山。其屬虎都沙率騰衝舊漢人為之捍蔽,使人來求援。刀干孟亦因景東衛求自白,西平侯以聞。"
  8. ^ 8.0 8.1 南夷書,68頁:"詔命三司議。按察司以為毋勤兵遠略,請棄之;布政司請待其敝而乘之;都司以為彼既受命為宣慰,窮而不恤則無恩,亂而不治則無威,當為拔出,然後以兵納之。朝廷是都司議,令金齒衛遣入諭諸夷,毋遏思倫法;且命虎都沙謹守騰衝府待援。於是思倫法來歸,刀干孟遣其屬刀名孟攻騰衝益急。"
  9. ^ 9.0 9.1 明太祖實錄·二五五卷,3688頁,洪武三十年十一月癸酉條:"思倫發至京師 上閔之命西平侯沐春為征虜前將軍左軍都督何福為左將軍徐凱為右將軍率雲南四川諸衛兵往討刀干孟諭思倫發曰爾遠離鄉土經涉歲月不能無懷土之思強臣為亂勢不自容奔逃至此欲謀還國非將勇兵強不可得也朕今送爾至雲南與西平侯且駐怒江上先遣爾平日心腹之人入國中諭爾還國之意以觀國中之向背立衛騰衝以觀其勢若威遠遠乾已附朝廷他郡亦皆聽命則刀干孟反逆之威日消腹心之人效順者多爾歸國之期可數日而待矣"
  10. ^ 10.0 10.1 明太祖實錄·二五五卷,3691-3692頁,洪武三十年十二月乙巳條:"遣思倫發還雲南敕諭之曰……已遣將問罪刀干孟故命爾還舊邦賜黃金百兩白金百五十兩鈔五百錠以遣之又敕西平侯沐春曰思倫發窮而歸我當以兵送還其土若至雲南令且止怒江遣人往諭刀干孟毋為不臣必歸而主如其不從則聲其罪以討之是時刀干孟既逐思倫發懼朝廷致討乃先遣人至西平侯沐春所請入貢言先嘗遣人致方物乞授土官職事為大甸刀的弄所劫由是弗克上聞願為奏之春許之"
  11. ^ 11.0 11.1 明太祖實錄·二五六卷,3700-3701頁,洪武三十一年二月庚子條:"西平侯沐春奏麓川刀干孟請入貢且言刀干孟叛逐其酋長思倫發恐朝廷聲罪致討故來歸款而思倫發所部忽都亦據守騰衝怒江及景東迤外威遠等處俱已向化歸朝刀干孟懼為所攻故欲假朝廷之威以拒忽都其言入貢恐未可遽信今姑勒兵俟之 上遣人諭春曰遠夷詭詐誠有之然姑從所請以伺其變其忽都所守諸路爾可從宜撫諭若刀干孟之虛詐當審度其宜而處之毋自失事機"
  12. ^ 12.0 12.1 嘿勐咕勐,92頁
  13. ^ 13.0 13.1 13.2 13.3 明太祖實錄·二五七卷,3713-3714頁,洪武三十一年五月丁未條:"西平侯沐春進兵擊平緬先以兵送思倫發於金齒使人諭刀干孟不從乃遣左軍都督何福瞿能等將兵五千往討之福等逾高良公山直搗南甸大破之殺其酋刀名孟斬獲甚眾回兵擊景罕寨寨乘高據險堅守不下官軍糧械俱盡賊勢益盛福使告急於春春率五百騎往救之乘夜至怒江詰旦徑度令騎馳躪寨下揚塵以驚之賊乘高望見塵起蔽天不意大軍卒至驚懼遂率眾降春乘勝復擊崆峒寨賊夜潰走刀干孟乃遣人乞降事聞朝廷以其誕詐復授春征虜前將軍令俟變以討之春後病卒刀干孟竟不降乃命都督何福往討擒刀干孟以歸思倫發思得還平緬逾年卒"
  14. ^ 14.0 14.1 南夷書,68頁:"四月,我師至金齒,欲遙為聲援,待追內地兵至,至冬大舉。虎都沙告急,日再至。西平侯曰:「夷人恃炎瘴,度漢兵不能救,故併力攻之。若潛師遠襲,出其不意,亦一奇也。」乃命何福、瞿能率兵赴之。至騰衝,召虎都沙議計。沙曰:「夷兵在南甸者及五萬,迫芒干而營者,皆悉刺也,其酋長刀名孟殿其尾。若分兵牽制芒干悉刺,使不得歸援,直以精兵擊其尾,則刀名孟可禽。其眾不戰而自潰矣。」夜四鼓,軍土蓐食。昧爽,薄其營。夷人誅茆以茇,我兵縱火焚之,夷兵潰,追及刀名孟,斬之。留數日,夷不出,乃還。"
  15. ^ 方國瑜(1987),1212頁
  16. ^ 明史紀事本末·卷十二·太祖平滇,176頁:"春乘勝復擊崆峒寨,賊夜潰走。刁干孟乃遣人乞降,帝以其反覆,不之許。"
  17. ^ 明史·卷一百四十四·列傳第三十二,4072頁,何福傳:"福遂破擒刀干孟,降其眾七萬。"
  18. ^ 明史·卷三百十四·雲南土司傳二,8113頁,麓川平緬條:"初,平緬俗不好佛。有僧至自雲南,善為因果報應之說,倫發信之。又有金齒戍卒逃入其境,能為火硫、火炮之具,倫發喜其技能,俾系金帶,與僧位諸部長上。刀干孟等不服,遂與其屬叛,攻騰衝。"
  19. ^ 雲南通志·卷二百八·藝文志之一·記載滇事之書上,十七頁:"南夷書一卷明張洪撰……永樂四年緬甸宣慰使那羅塔刦殺孟養宣慰使刁查及思欒發而據其地洪時為行人齎勅往諭因探見聞記其梗概"
  20. ^ 刀保堯(2005),111頁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