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發新星

再發新星是一類曾被人類觀測到多次爆發的新星,屬於激變變星。再發新星與經典新星一樣,它們在爆發中向太空拋出的一層物質可以被利用分光設備探測到,而矮新星沒有表現出這種行為。再發新星在銀河系中的分布與新星相似,有向銀心方向集聚的趨向,同屬於盤星族

再發新星約每隔幾十至上百年爆發一次,其爆發時在可見光波段光度變幅為7~9等,小於一般新星的變幅(超過9個星等);但爆發之前,再發新星的光度通常比新星強,絕對目視星等約2~3等(新星只有約4~5等)。再發新星的光變曲線頁與經典新星的十分相似,人們只有在觀察到一顆新星出現幾次爆發時才能確定其為再發新星。再發新星每次爆發釋放1036~1037J能量,約拋射出10-6太陽質量(約2×1021t)的物質,較經典新星損失的質量少。

爆發過程

再發新星的爆發一般發生於一些熱簡併矮星深層大氣內:矮星通過吸積過程在其赤道及周圍形成一個富氫殼,不斷累積的吸積能收縮能使該氣殼的溫度逐漸升高至臨界值,使其中開始劇烈的熱核反應,並以熱核逃逸的形式釋放能量,光度劇增。最終,外層氣殼在爆發中被拋向星際空間,而內層大氣則向內收縮、光度降低,使恆星回到相對穩定的狀態。但觀測發現,當再發新星的光度降到極微弱時,仍不時有較小規模爆發活動

分類

世界上已觀測到超過10顆再發新星,它們分為至少兩種類型:

  1. 天蠍座U南冕座V394LMC 1990#2。這種類型的再發新星是一類由於被附近的一顆高、高密度的作為伴星白矮星吸收了大量物質,而失去自身表面的大部分大氣層的伴星。
  2. 蛇夫座RS北冕座T。一顆紅巨星與一顆高密度白矮星組成的雙星系統。它的爆發是由於白矮星吸引的作為核燃料的伴星的物質出現了熱失控而造成的,爆發出現在紅巨星外大氣內。[1]

相關連結

參考資料

  1. ^ 再发新星的分类. [2010-05-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