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人民共和國

內蒙古人民共和國是由巴彥塔拉盟盟長、蒙疆聯合自治政府最高法院院長補英達賴等前蒙疆聯合自治政府的高級官員1945年在察哈爾蘇尼特右旗建立的有限承認政權[1]

內蒙古人民共和國
1945年—1945年
內蒙古國旗
國旗
內蒙古國徽
國徽
地位未受國際普遍承認的歷史政權
首都蘇尼特右旗
張北縣
常用語言漢語蒙古語
政府共和國
內蒙古人民共和國
臨時政府主席
 
• 1945年
補英達賴
蒙古自治政府主席 
• 1945年
烏蘭夫
歷史 
• 建立
1945年9月9日
• 終結
1945年11月6日
前身
繼承
蘇聯佔領下的滿洲
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
今屬於 中華人民共和國

沿革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後,蒙疆聯合自治政府亦隨之瓦解。曾在蒙疆聯合自治政府中任職的部分高級官員、民族上層人士以及部分蒙古族青年知識分子等均聚集在錫林郭勒盟蘇尼特右旗南部的陶高圖廟。部分青年知識分子有早先曾秘密成立蒙古青年革命黨,主張聯合,反對日本侵略者。[1][2]

1945年8月16日,由於國民政府對於內蒙古尚且鞭長莫及,一時不及派員接收,在蘇蒙聯軍駐蘇尼特右旗部隊負責人羅布桑伊萬諾夫策動下,部分蒙古族人士遷至德穆楚克棟魯普王府,並由吉爾嘎朗穆克登寶補英達賴都古爾蘇榮德力格爾朝克圖等13人成立內蒙古人民委員會,作為臨時權力機構,下設參議府、參軍府及若干委員會,以號令內蒙古中、西部各。同時,蒙古青年革命黨和內蒙古人民委員會向羅布桑、伊萬諾夫正式提出內外蒙古合併的要求,並以蒙古青年革命黨和內蒙古人民委員會的名義,通告錫林郭勒察哈爾烏蘭察布等盟以及東部盟旗在蘇尼特右旗召開內蒙古盟旗人民代表大會,討論內外蒙古合併問題。此訴求遭蒙古人民共和國拒絕後,遂將其議題改為討論內蒙古獨立問題,並草擬《內蒙古獨立宣言》、《內蒙古人民共和國臨時憲法》。[1][2]

9月9日,內蒙古盟旗人民代表大會在蘇尼特右旗溫都爾廟蒙古軍幼年學校禮堂召開。與會者共80餘人,計有錫林郭勒盟各旗、察哈爾盟7個旗(正藍旗太僕寺左旗未派代表),烏蘭察布盟四子王旗派出的代表;聚集在蘇尼特右旗的東、西部各界人士也以其所屬盟旗代表的身份參加了大會,會期為3天。[1][2]

經會議代表選舉,組成了大會主席團和秘書處,選定吉爾嘎朗為大會秘書長,札奇斯欽為副秘書長。在會議中,代表們討論並通過了《內蒙古獨立宣言》和《內蒙古人民共和國臨時憲法》;選舉出內蒙古人民共和國臨時政府委員27人,其中常務委員會委員11人。政府委員有補英達賴達密凌蘇隆穆克登寶都古爾蘇榮吉爾嘎朗特克希卜彥(王宗洛)、阿拉坦瓦其爾烏力吉敖喜爾道爾吉蘇榮德力格爾朝克圖胡爾沁畢力格布仁賽因烏力吉那仁等。選舉結束後,召開了全體政府委員會議,選舉出臨時政府主席、副主席,同時設立了政府職能部門內政、外交、軍事、經濟、交通、宣傳、總務等部、廳。補英達賴(原蒙古自治邦最高法院院長、巴彥塔拉盟盟長)任臨時政府主席,達密凌蘇隆(原蒙古軍第7師師長,察哈爾右翼正黃旗總管)任副主席兼軍事部長。吉爾嘎朗、穆克登寶、特克希卜彥、烏力吉敖喜爾、胡爾沁畢力格、布仁賽因、郭勒敏色等任各部正副部長。[1][2]

臨時政府主張內外蒙合併和內蒙古獨立,號召「民族獨立」。為了擴大影響,臨時政府派出由達密凌蘇隆吉爾嘎朗穆克登寶等6人組成的代表團前往蒙古人民共和國,要求通過烏蘭巴托廣播電台向全世界宣布內蒙古已經獨立,另要求蘇聯蒙古人民共和國承認其獨立,並在軍事、經濟上給予幫助。然而,蒙古人民共和國政府拒絕其請求,並稱由於受《雅爾達密約》及《中蘇友好同盟條約》的制約,外蒙古應以維持現狀為原則;內蒙古事情屬於中華民國內政,因此不能越界干涉;有關內蒙古問題,應由內蒙古各界人士共同決定。另指示應同中共合作,以「解決內蒙古的民族問題」。在赴蒙代表團啟程後不久,內蒙古人民共和國臨時政府又遣宣傳部長特克希卜彥等人往張北,代表臨時政府與中共晉察冀中央局八路軍晉察冀軍區接觸,試探中共的態度,尋求承認和支持。[1][2]

臨時政府的成立及其活動引起了中共的密切關注,中共中央認為這是一種民族分裂行為,與其主張的「民族區域自治」政策相違。為了推行民族區域自治政策,阻止內蒙古獨立,中共晉察冀中央局根據中共中央指示,派烏蘭夫等前往蘇尼特右旗「解決問題」。同年10月初,綏蒙政府主席烏蘭夫奎璧克力更陳炳宇黃靜濤達成義田戶等10餘蒙漢幹部,和當時在張家口壽明圖賽音吉亞胡爾沁畢力格等蒙古族青年知識分子,在一個警衛排護衛下由當時中共綏蒙區委員會、綏蒙政府、綏蒙軍區駐地商都出發,抵達蘇尼特右旗溫都爾廟王府後,向駐當地蘇蒙聯軍負責人說明中共民族政策。同時,對大量的青年知識分子和民族上層人士製造輿論,稱補英達賴是日偽蒙奸,使更多的人接受了中國共產黨的觀點。經過同蘇蒙聯軍負責人及內蒙古人民共和國臨時政府各方面人士廣泛接觸與深入調查研究後,改組內蒙古人民共和國臨時政府的條件成熟。10月23日,中共中央書記處晉察冀中央局晉綏分局發出《關於內蒙古工作方針》。10月下旬,烏蘭夫在蘇尼特右旗主持召開了人民代表會議,改組臨時政府為蒙古自治政府。烏蘭夫任自治政府主席兼軍事部長,奎璧任內政部部長、克力更任經濟部部長、田戶任軍事部副部長,部分蒙古族青年知識分子和上層人士被選入政府任職,同時保留補英達賴政府委員的職位。並說明該政府仍屬臨時政府,以後將召開「內蒙古人民代表大會」產生正式的政府。11月,蒙古自治政府搬遷到張家口張北縣,並停止使用臨時政府名義。[1][2]

之後,烏蘭夫根據中共中央指示和內蒙古地區形勢發展,提出籌備成立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11月10日,中共中央再次電示成立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作為統一領導內蒙古自治運動的機構。23日,中共晉察冀中央局提出開展內蒙古自治運動的具體政策。同月25日至27日,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成立大會在張家口召開,通過《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會章》、《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目前工作方針》和《大會宣言》。大會選出了以烏蘭夫為主席的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執行委員會。參加大會的察哈爾十二旗代表中,索特那木卓穆綽察哈爾盟明安旗人,又名趙興福[3])被選為執行委員會常委,並擔任青年部部長。至此,蒙古自治政府解散,並改組為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1][2]

參考文獻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第二节 内蒙古人民共和国临时政府,内蒙古区情网,2011-4-14. [2012-07-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02).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锡察地区的民族自治运动,锡林郭勒盟旅游局,2007-09-02. [2012-10-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02). 
  3. ^ 索特那木卓穆綽(1916~2003)察哈爾鑲黃旗(現太僕寺旗烏蘭淖爾)人。私塾學蒙古、漢、滿文,入八旗第一高等小學察哈爾省立師範學校、北京蒙藏學校、張家口蒙疆學院學習,畢業後到張北蒙古青年學校任教。1940年任偽蒙疆政府政務院院長卓特巴扎普私人秘書。1943年,赴日本東京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專科學習。1944年到察哈爾盟明安旗公署工作。日本投降後任明安旗旗長,並出席了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被選為自治運動聯合會執行委員會常務委員兼青年部部長。1947年代表察哈爾盟烏蘭浩特出席了內蒙古自治區成立大會,1948年任自治區政府教育部教育司司長。1951年至「文化大革命」,在內蒙古出版局、內蒙古人民出版社歷任編審、主任、副局長、副總編、社長等職。195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了《中國共產黨與中國革命》《勞動創造了人》《實踐論》《新民主主義論》《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阿Q正傳》《把一切獻給黨》《社會發展史》《論聯合政府》《蒙古中央部落察哈爾》等大量書籍的翻譯、編審和出版工作。1978年任自治區出版局副局長,1985年離休。1990年,經中宣部、中國新聞出版署,中國韜奮基金會和中國出版工作者協會聯合評審,授予他中國新聞出版界最高獎——「韜奮出版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