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人民委員會
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人民委員會(Совет народных комиссаров РСФСР)是1917年—1922年蘇維埃俄國[註 1]和1922年—1946年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的最高行政機構。
蘇維埃俄國(1917—1922) 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1922—1946) 政府機構 | |
---|---|
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人民委員會 | |
Совет народных комиссаров Российской Советской Федеративной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ой Республики | |
機構概要 | |
成立時間 | 1917年11月7日 |
前身機構 | 俄國臨時政府(1917年3月15日—1917年11月7日) |
解散時間 | 1946年3月15日 |
後繼機構 | 蘇聯人民委員會(1922年) 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部長會議(1946年) |
機構類型 | 政府 |
機構駐地 | 蘇維埃俄國彼得格勒(1917) 蘇聯 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莫斯科(1918—1946) |
機構首長 | 列寧 阿列克謝·李可夫 謝爾蓋·瑟爾佐夫 丹尼爾·蘇利莫夫 尼古拉·布爾加寧 瓦西里·瓦赫魯舍夫 伊萬·霍赫洛夫 阿列克謝·柯西金 |
上級機構 | 全俄中央執行委員會(1918—1937) 俄羅斯最高蘇維埃(1937—1946) |
地圖 | |
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版圖(1940年) |
歷史
十月革命前夕,布爾什維克中央委員會曾指示加米涅夫與盟友左翼社會革命黨接觸,就新政府的組成進行談判。[1]
1917年11月7日晚間,彼得格勒軍事革命委員會發動起義奪取政權,與此同時全俄工人與士兵蘇維埃第二次代表大會召開。
11月8日凌晨,為表示對布爾什維克武裝奪權的不滿,社民工黨(孟什維克)及其國際派,與社會革命黨右翼一起退出了大會,左翼社會革命黨希望作為布爾什維克與溫和社會主義政黨的調解人,也拒絕了組建聯合政府的想法。布爾什維克不得不組成一黨制政府。[1]
蘇俄人民委員會根據此次大會通過的《關於成立工農政府的決定》而成立。[2]
全俄工兵農代表蘇維埃代表大會決定:
成立工農臨時政府,在立憲會議召開以前管理國家,臨時政府定名為人民委員會。設立各種委員會,主持國家生活各部門的事務,其成員應與工人、水兵、士兵、農民和職員等群眾組織緊密團結,保證實行代表大會所宣布的綱領。行政權屬於由這些委員會主席組成的會議,即人民委員會。
監督和撤換各人民委員的權利,屬於全俄工農兵代表蘇維埃代表大會及其中央執行委員會。
——關於成立工農政府的決定(10月26日〔11月8日〕)
1918年1月召開的全俄蘇維埃第三次代表大會把蘇維埃政府的名稱由「工農臨時政府」改為「俄羅斯蘇維埃共和國工農政府」。[3]
7月10日召開的全俄蘇維埃第五次代表大會通過了《1918年蘇俄憲法》,明確:[4]
第三十二條 全俄蘇維埃中央執行委員會總的指導工農政府及全國一切蘇維埃政權機關的活動。統一協調立法工作和管理工作,並負責監督蘇維埃憲法、全俄蘇維埃代表大會及蘇維埃政權中央機關各項決定的實施情況。
第三十三條 全俄蘇維埃中央執行委員會審查和批准人民委員會或各主管部門所提交的法令草案及其它建議,並頒布自己的法令及命令。——1918年蘇俄憲法 第七章
1922年12月30日,蘇聯成立,俄羅斯社會主義聯邦蘇維埃共和國成為蘇聯的一個加盟共和國,俄羅斯社會主義聯邦蘇維埃共和國人民委員會歸蘇聯人民委員會領導。
歷屆人民委員會列表
「清一色布爾什維克」政府(1917年11月8日—12月9日)
人民委員會(1917年11月8日—12月9日) | |||
---|---|---|---|
執政黨 | 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布爾什維克) | ||
№ | 主席 | 人民委員部 | 人民委員 |
(臨時) | 內務人民委員部 | 阿·伊·李可夫(11月8日—11月17日)
格·伊·彼得羅夫斯基(11月17日起) | |
農業人民委員部 | 弗·巴·米柳亭(11月8日—11月17日)
亞·格·施利希特(11月17日起) | ||
勞動人民委員部 | 亞·加·施略普尼柯夫 | ||
陸海軍人民委員會 | 弗·亞·奧弗申柯(安東諾夫)尼·瓦·克雷連柯 | ||
工商業人民委員部 (或譯為貿易和工業人民委員部) |
維·帕·諾金(11月8日—11月17日)
亞·加·什利亞普尼科夫(11月17日起) | ||
教育人民委員部 | 阿·瓦·盧那察爾斯基 | ||
財政人民委員部 | 伊·伊·斯克沃爾佐夫(斯捷潘諾夫)(11月8日—11月12日)
維·魯·緬任斯基(11月12日起) | ||
外交人民委員部 | 列·達·勃朗施坦(托洛茨基) | ||
司法人民委員部 | 格·伊·奧波科夫(洛莫夫)(11月8日—11月16日)
彼·伊·斯圖奇卡(11月16日起) | ||
糧食人民委員部 | 伊·阿·特奧多羅維奇 | ||
郵電人民委員部 | 尼·帕·阿維洛夫(格列博夫) | ||
民族事務人民委員部 | 約·維·朱加施維里(史達林) | ||
國家慈善人民委員部
(11月12日設立) |
亞·米·柯倫泰 | ||
鐵道人民委員部 | 馬·季·伊利扎羅夫(11月21日起) |
註:由於孟什維克和社會革命黨退出蘇維埃二大,全俄鐵路工會執委會質疑工農臨時政府的合法性,故鐵道人民委員暫缺至11月21日。
草擬的清一色社會主義者聯合政府
全俄鐵路工會執委會不承認十月革命,並威脅阻斷運輸和舉行總罷工,要求組建清一色社會主義者聯合政府,布爾什維克於11月9日至12月與孟什維克和社會革命黨就聯合政府事宜進行談判,但最終未能成功。
人民委員會(草擬) | |||
---|---|---|---|
執政黨 | 社會革命黨 | ||
俄國社會民主工黨(聯合)(孟什維克) | |||
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布爾什維克) | |||
左翼社會革命黨 | |||
№ | 主席 | 人民委員部 | 人民委員 |
(草擬) |
社民工黨(布)—左翼社革聯合政府(1917年12月9日—1918年3月18日)
在全俄鐵路工會施壓後,布爾什維克與左翼社革組建了聯合政府。此屆聯合政府因雙方就《布列斯特和約》的不同意見而破裂。
在1918年1月末召開的蘇維埃三大上決議刪去「臨時工農政府」的「臨時」字眼,使此屆政府成為蘇俄的第一屆正式政府。
人民委員會(1917年12月9日—1918年3月18日) | |||
---|---|---|---|
執政黨 | 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布爾什維克) | ||
左翼社會革命黨 | |||
№ | 主席 | 人民委員部 | 人民委員 |
1 | 內務人民委員部 | 格·伊·彼得羅夫斯基 | |
農業人民委員部 | 安·盧·科列加耶夫 | ||
勞動人民委員部 | 亞·加·施略普尼柯夫 | ||
陸軍人民委員部 | 尼·伊·波德沃伊斯基(至3月14日)
列·達·勃朗施坦(托洛茨基)(3月14日起) | ||
海軍人民委員部 | 帕·葉·德賓科 | ||
工商業人民委員部 | 亞·加·什利亞普尼科夫(至2月7日)
弗·米·斯米爾諾夫(2月7日起) | ||
教育人民委員部 | 阿·瓦·盧那察爾斯基 | ||
財政人民委員部 | 維·魯·緬任斯基 | ||
國有財產人民委員部 | 弗·亞·卡列林 | ||
外交人民委員部 | 列·達·勃朗施坦(托洛茨基) | ||
司法人民委員部 | 艾薩克·斯坦伯格 | ||
糧食人民委員部 | 伊·阿·特奧多羅維奇(至12月31日)
亞·格·施利希特(12月31日—1918年2月25日) 亞·德·瞿魯巴(2月25日起) | ||
郵電人民委員部 | 普·佩·普羅希揚 | ||
民族事務人民委員部 | 約·維·朱加施維里(史達林) | ||
地方自治人民委員部 | 弗·葉·特魯托夫斯基 | ||
國家慈善人民委員部 | 亞·米·柯倫泰 | ||
交通人民委員部 | 馬·季·伊利扎羅夫(至2月24日)
阿·加·羅戈夫(2月24日起) | ||
弗·亞·布爾達科夫(阿爾加索夫) |
註:阿爾加索夫無實際人民委員職務而有投票權。
列寧政府(1918年3月18日—1924年1月21日)
人民委員會(1918年3月18日—1924年1月21日) | |||
---|---|---|---|
執政黨 | 俄國共產黨(布爾什維克) |
人民委員會組成部門的變更
- 陸海軍人民委員會隨後被改稱軍事人民委員部,1918年初軍事人民委員部被分解為陸軍人民委員部和海軍人民委員部。
- 1917年底成立了國家救濟人民委員部,1918年初,國家救濟人民委員部被社會保障人民委員部取代。
- 1917年底交通人民委員部成立。
- 1920年,工農監察人民委員部成立。
人民委員部隨後成立的部門 | ||
俄語名稱 | 漢語名稱 | 領導人 |
Народный комиссариат по морским делам | 海軍人民委員部 | 帕·葉·德賓科 |
? | 國家救濟人民委員部[註 2] | ? |
Народный комиссариат социального обеспечения | 社會保障人民委員部 | ? |
Народный комиссариат путей сообщения | 交通人民委員部 | 馬·特·伊利扎洛夫 |
Народный комиссариат рабоче-крестьянской инспекции | 工農監察人民委員部 | ? |
注釋
參考文獻
- ^ 1.0 1.1 (Doctor of Historical Sciences Agdas Burganov). Scientific Work[失效連結], Page 27
- ^ 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文献(1917年10月下旬). www.marxists.org. [2023-07-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7-15).
- ^ 全俄工兵农代表苏维埃第三次代表大会文献(1918年1月中旬). www.marxists.org. [2023-07-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7-15).
- ^ 1918年苏俄宪法(第五次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1918年7月10日会议通过). www.marxists.org. [2023-07-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7-15).
- ^ Huskey, Eugene. Executive Power and Soviet Politics: The Rise and Decline of the Soviet State. M.E. Sharpe. 1992: 281. ISBN 978-1-56324-060-7.
外部連結
- (簡體中文) 克雷連科——十月革命後的陸海軍人民委員(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簡體中文) 人民網——列寧全集第三十三卷:全俄工兵蘇維埃第二次代表大會文獻(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簡體中文) 人民網——列寧全集第三十七卷:對農業人民委員部修改工作細則的指示(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