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莎貝爾·阿葉德
伊莎貝爾·阿葉德(西班牙語:Isabel Allende,西班牙語:[isaˈβel aˈʝende] (ⓘ),1942年8月2日—),智利女作家[1][2],阿葉德的作品有時包含「魔幻現實主義」類型的各個方面,代表作有《精靈之屋》(1982年)和《野獸之城》(2002年),她被稱為「世界上最廣為人知的西班牙語作家」[3]。2004年,阿葉德入選美國藝術暨文學學會[4],2010年獲得智利國家文學獎[5]。美國總統巴拉克·歐巴馬授予她2014年總統自由勳章[6]。
伊莎貝爾·阿葉德 Isabel Allende | |
---|---|
出生 | Isabel Allende Llona 1942年8月2日 秘魯利馬 |
職業 | 作家,記者 |
語言 | 西班牙語 |
國籍 | 智利 |
公民權 | 智利-美國 |
獎項 | |
配偶 |
|
子女 |
|
親屬 | Allende family |
簽名 | |
中文譯名差異 | |
中國大陸 | 伊莎貝爾·阿連德 |
臺灣 | 伊莎貝·阿言德 |
官方網站 | |
www |
阿葉德的小說通常基於她的個人經歷和歷史事件,並向女性的生活致敬,同時將神話和現實主義的元素融合在一起。她曾在許多美國大學巡迴講授文學。阿葉德能用流利的英語作為第二語言,於1993年獲得美國公民身份,自1989年以來一直住在美國加州。
生平
1942年出生於秘魯首都利馬,是法蘭西斯卡·略納·巴羅斯(Francisca Llona Barros)和湯瑪斯·阿葉德的女兒,後者當時是智利大使館的二等秘書。其堂伯父(即她父親的堂兄弟)是1970年至1973年的智利總統薩爾瓦多·阿葉德。[7]
1945年,在湯瑪斯離開家庭之後,[7]伊莎貝爾的母親帶著她的三個孩子搬到了智利的聖地牙哥,他們在那裡一直生活到1953年。[8] 1953年,阿葉德的母親嫁給了拉蒙·惠多布羅,一家人經常搬家。惠多布羅是一名被任命到玻利維亞和貝魯特的外交官。在玻利維亞的拉巴斯,阿葉德上了一所美國私立學校;而在黎巴嫩的貝魯特,她上了一所英國私立學校。1958年,他們全家回到了智利,阿葉德也在那裡接受了短暫的家庭教育。在青年時期,她廣泛閱讀,特別是威廉·莎士比亞的作品。[9]1970年,薩爾瓦多·阿葉德任命惠多布羅為駐阿根廷大使。[10]
在智利生活期間,阿葉德完成了她的中學學業,並遇到了工程系學生米格爾·弗里亞斯,她於1962年與之結婚。[10]他們有兩個孩子,一個兒子和一個女兒。[11]
據報道,「阿葉德很早就結婚了,進入了一個英國人的家庭,過著一種雙重生活:在家裡,她是一個聽話的妻子和兩個孩子的母親;在公開場合,她在翻譯了芭芭拉·卡特蘭的作品之後,成為一個中等知名度的電視人,一個戲劇家和一個女權主義雜誌的記者」。[11]
從1959年到1965年,阿葉德在聖地牙哥的聯合國糧食和農業組織工作,然後在布魯塞爾和歐洲的其他地方工作。在智利的短時間內,她還有一份將愛情小說從英語翻譯成西班牙語的工作。[12]然而,她被解僱了,因為她擅自修改了女主人公的對話,使她們聽起來更有智慧,還改變了灰姑娘的結局,讓女主人公找到更多的獨立性,並在世界上做好事。[13]
阿葉德和弗里亞斯的女兒保拉於1963年出生;她於1992年去世。1966年,阿葉德再次回到智利,她的兒子尼古拉斯在這一年出生。[14]
流亡委內瑞拉
1973年,薩爾瓦多·阿葉德在奧古斯托·皮諾契特將軍領導的政變中被推翻。[15]伊莎貝爾發現自己在為「通緝名單」上的人安排安全通道,她一直這樣做,直到她的母親和繼父僥倖逃脫暗殺。當她自己被列入名單並開始收到死亡威脅時,她逃到了委內瑞拉,在那裡呆了13年。 [8][7]正是在這段時間裡,阿葉德寫下了她的處女作《幽靈之家》。阿葉德曾說過,她從智利的逃亡使她成為一個嚴肅的作家:「如果我留在智利,我想我不會成為一名作家。我將被困在雜務中,被困在家庭中,被困在人們期望我成為的那個人中。」阿葉德認為,作為父權制家庭中的女性,她沒有被期望成為一個「解放」的人。[15]她的許多小說中都有壓迫和解放的歷史,在這些小說中,女性與父權制領導人的理想相抗衡。在委內瑞拉,她是國家大報《國家報》的專欄作家。[16]1978年,她開始與米格爾·弗里亞斯暫時分居。她在西班牙生活了兩個月,然後回到了她的婚姻中。[17]
中年生活
1987年,她與第一任丈夫米格爾·弗里亞斯離婚。1988年,阿葉德在訪問加利福尼亞的旅途中,遇到了她的第二任丈夫,加利福尼亞律師和小說家威廉·C·"威利"·戈登。他們於1988年7月結婚。[14]1994年,她被授予加芙列拉·米斯特拉爾榮譽勳章,是第一位獲得這一榮譽的女性。阿葉德居住在加利福尼亞州的聖拉斐爾。她的大部分家人都住在附近,她的兒子和他的第二任妻子以及她的孫子孫女就在山下,住在她和第二任丈夫騰出的房子裡。[7]2015年4月,她與戈登分開。[18]
2004年,獲選美國文學藝術院院士。2006年,她是義大利都靈冬奧會開幕式的八名旗手之一。[19]她在2007年TED大會上發表了《激情的故事》的演講。[19]2008年,阿葉德因其「作為文學藝術家和人道主義者的傑出貢獻」而獲得舊金山州立大學頒發的榮譽學位人文博士。[20]2014年,阿葉德因其對文學的貢獻獲得哈佛大學頒發的榮譽文學博士學位。
2019年,她與來自紐約的律師羅傑·庫克拉斯結婚。[21]
雖然沒有像她的一些當代作家那樣公開發表政治言論,但她在2016年唐納·川普當選後對他和他的政策表示蔑視,[22]後來她在2020年總統選舉期間支持民主黨人喬·拜登。她還經常為她父親的表哥薩爾瓦多·阿葉德辯護。
基金會
阿葉德於1996年12月9日成立了伊莎貝爾·阿葉德基金會,以紀念她的女兒保拉·弗里亞斯·阿葉德,她因卟啉症的併發症而陷入昏迷。[23]保拉在1992年去世時只有29歲。[24]該基金會「致力於支持促進和維護婦女和兒童獲得權力和保護的基本權利的項目」。
寫作生涯
阿葉德自1967年開始成為《寶拉》雜誌的編輯部成員,這是智利唯一的女權主義雜誌。1969年至1974年是兒童雜誌《Mampato》的編輯部成員,後來成為該雜誌的編輯。[25]她出版了兩個兒童故事《La Abuela Panchita》和《Lauchas y Lauchones》,以及一本文集《Civilice a Su Troglodita》。1970年至1974年,她還在智利第7和第13頻道從事電視節目製作。[25]作為一名記者,她曾尋求採訪詩人巴勃羅·聶魯達。聶魯達同意了這次採訪,他告訴她,她的想像力太豐富了,不適合做記者,而應該成為一名小說家。[12]他還建議她把她的諷刺專欄編成書—— 她這樣做了,這成為她的第一本出版的書。[13]1973年,阿葉德的戲劇《大使》在聖地牙哥演出,在她因政變而被迫逃離該國的幾個月前。
在委內瑞拉期間,阿葉德從1976年到1983年是卡拉卡斯《國家報》的自由記者,從1979年到1983年是卡拉卡斯馬羅科學校的行政人員。[25]
1981年,在卡拉卡斯時,阿葉德接到一個電話,告知她99歲的祖父已接近死亡,她坐下來給他寫了一封信,希望以此「讓他活著,至少在精神上」。這封信演變成了一本小說《幽靈之家》;這部作品旨在驅除皮諾契特獨裁政權的幽靈。這本書被許多拉丁美洲的出版商拒絕,但最終在布宜諾斯艾利斯出版。這本書的西班牙語版本很快就超過了20多個,並被翻譯成了幾十種語言。阿葉德被譽為加布列·加西亞·馬奎斯。[7]
雖然阿葉德經常被引為魔幻現實主義的實踐者,但她的作品也顯示出後拉美文學爆炸的元素。阿葉德還堅持非常嚴格的寫作程序。她在電腦上寫作,周一至周六,9:00至19:00工作。「我總是從1月8日開始」,阿葉德說,」這個傳統是她在1981年開始的,她寫給她臨終祖父的信,後來成為《幽靈之家》。「
阿葉德的《保拉》(1995)一書是她在聖地牙哥的童年和流亡歲月的回憶錄。這本書是以給她女兒的一封痛苦的信的形式寫的。1991年,保拉的一次用藥錯誤導致了嚴重的腦損傷,使她處於持續的植物人狀態。[26]阿葉德在保拉的床邊待了幾個月,才得知是醫院的失誤導致了腦損傷。阿葉德讓保拉轉移到加利福尼亞的一家醫院,她於1992年12月6日去世。
阿葉德的小說已被翻譯成42種以上的語言,銷售量超過7700萬冊。它側重於她與家人的生活,其中包括她長大的兒子尼古拉斯、第二任丈夫威廉·戈登和幾個孫子。[27]2010年出版了一部以紐奧良為背景的小說《深海島嶼》。2011年出版了《瑪婭記事本》,其中的背景在加利福尼亞州的伯克利和智利的奇洛埃以及內華達州的拉斯維加斯之間交替出現。
評價
《拉丁美洲領導人》雜誌在2007年的一篇文章中稱她為「文學傳奇」,稱她是世界上第三大最具影響力的拉丁美洲領導人。
她的作品引起了一些負面的批評。在《Entre paréntesis》上發表的一篇文章中,羅伯托·波拉尼奧稱阿葉德的文學作品是貧血的,把它比作「一個臨終的人」,後來又稱她是「一台寫作機器,而不是一個作家」。 [28]文學評論家哈羅德·布魯姆說,阿葉德只「反映了一個確定的時期,之後大家就會忘記她」。 [28]小說家貢薩洛·孔特雷拉斯說,」她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把商業成功和文學質量混淆起來「。
阿葉德對《El Clarín》說,她認識到她在智利並不總是得到好的評價,並說智利的知識分子「厭惡」她。然而,她並不同意這些評價:
人們認為當你賣出很多書的時候,你就不是一個嚴肅的作家,這是對讀者群的極大侮辱。當人們試圖說這種話時,我有點生氣。在一家美國報紙上有一篇關於我的最後一本書的評論,作者是一位拉丁美洲研究的教授,他對我進行了人身攻擊,唯一的理由是我賣了很多書。這是不可原諒的。[29]
有人說,」阿葉德對拉丁美洲和世界文學的影響怎麼估計都不過分。「《洛杉磯時報》稱阿葉德是「一個天才」,她獲得了許多國際獎項,包括授予「對世界的美有貢獻」的作家的多蘿西和莉蓮-吉什獎。
作品
風格
她的作品被劃分為著名的文學流派post-boom,雖然有些學者更喜歡稱它為「Novísima literatura」,這個文學潮流的特點在於回歸現實主義,一篇簡單易於閱讀的散文那麼便免於對新的寫作形式的擔憂,在歷史中的重點,地方性的文化,等等。
參考資料
- 《天鷹與神豹的回憶:怪獸之城》作者簡介
- ^ Isabel Allende: "Big Think Interview with Isabel Allende" June 16, 2010". Big Think. [2014-11-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21).
- ^ Isabel Allende: "¡Escribo bien! Por lo menos admítanme eso"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Emol, 17 December 2009
Vengo a Chile por lo menos tres veces al año, me comunico con Chile todos los días a través de Skype con mi mamá, estoy enterada de lo que pasa y cuando me preguntan 'qué eres' digo automáticamente 'chilena'. Vivo en América, pero me siento profundamente chilena en la manera de vivir, de ser: soy mandona, metete, dominante, intrusa, hospitalaria, tribal. (Isabel Allende) - ^ Latin American Herald Tribune - Isabel Allende Named to Council of Cervantes Institute. Laht.com. [2017-1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4-30).
- ^ 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Letters – Current Members. Artsandletters.org. [2012-1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6-24).
- ^ Isabel Allende gana el Premio Nacional de Literatura tras intenso lobby | Cultura. La Tercera. 1990-01-01 [2012-1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7-28).
- ^ President Obama Announces the Presidential Medal of Freedom Recipients. The White House. 2014-11-10 [2014-1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1-11).
- ^ 7.0 7.1 7.2 7.3 7.4 Edemariam, Aida. The undefeated. The Guardian. 2007-04-28 [2023-06-13]. ISSN 0261-307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05) (英國英語).
- ^ 8.0 8.1 Ojito, Mirta. A Writer's Heartbeats Answer Two Calls. The New York Times. 2003-07-28 [2023-06-13]. ISSN 0362-43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09) (美國英語).
- ^ Carson, Susannah. Living with Shakespeare : essays by writers, actors, and directors. New York. 2023. ISBN 978-0-307-74291-9.
- ^ 10.0 10.1 Isabel Allende. web.archive.org. 2010-12-13 [2023-06-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2-13.
- ^ 11.0 11.1 Edemariam, Aida. The undefeated. The Guardian. 2007-04-28 [2023-06-13]. ISSN 0261-307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05) (英國英語).
- ^ 12.0 12.1 Questia. www.gale.com. [2023-06-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13) (英語).
- ^ 13.0 13.1 Alter, Alexandra. Isabel Allende's Magic Potions, Now in 'The Island Beneath the Sea'. Wall Street Journal. 2010-04-22 [2023-06-13]. ISSN 0099-966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05) (美國英語).
- ^ 14.0 14.1 Isabel Allende - Timeline. isabelallende.com. [2023-06-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23).
- ^ 15.0 15.1 Puchner, Martin. The Norton anthology of world literature. New York. 2018: 1133–1141. ISBN 978-0-393-60281-4.
- ^ Isabel Allende: "mis mejores amigos son venezolanos" - Internacional. web.archive.org. 2014-04-25 [2023-06-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4-25.
- ^ Isabel Allende. web.archive.org. 2010-12-13 [2023-06-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2-13.
- ^ Isabel Allende, The Japanese Lover: 'Fiction comes from the womb, not the brain' - book review. The Independent. 2015-11-13 [2023-06-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1-19) (英語).
- ^ 19.0 19.1 Allende, Isabel, Tales of passion, 2008-01-03 [2023-06-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13)
- ^ SF State celebrates 107th Commencement: Transcript « SF State News - San Francisco State University. www.sfsu.edu. [2023-06-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7-03).
- ^ Así es Roger Cukras, el nuevo amor de Isabel Allende al que dedica su última novela. ELMUNDO. 2017-06-10 [2023-06-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3-25) (西班牙語).
- ^ Daily Show for November 07, 2017. Democracy Now!. [2023-06-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13) (英語).
- ^ Texas Papers on Latin America. lanic.utexas.edu. [2023-06-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09-01).
- ^ Isabel Allende Foundation. isabelallende.org. [2023-06-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13).
- ^ 25.0 25.1 25.2 A view from the bridge. The Guardian. 2000-02-05 [2023-06-13]. ISSN 0261-307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5-08) (英國英語).
- ^ Hornblower, Margot. BOOKS: GRIEF AND REBIRTH. Time. 1995-07-10 [2023-06-13]. ISSN 0040-781X.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13) (美國英語).
- ^ This old “House” opened a lot of doors for Isabel Allende. The Seattle Times. 2007-06-01 [2023-06-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3-25) (美國英語).
- ^ 28.0 28.1 Clarín.com. Los éxitos y las críticas. Clarín. 2003-02-09 [2023-06-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13) (西班牙語).
- ^ Donegan, Lawrence. This much I know. The Guardian. 2008-07-12 [2023-06-13]. ISSN 0261-307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08) (英國英語).
外部連結
- 官方網站 (英文及西班牙文)
- 伊莎貝爾·阿葉德在柏林國際文學節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伊莎貝爾·阿葉德基金會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英文及西班牙文)
- 伊莎貝爾·阿葉德在網際網路電影資料庫(IMDb)上的資料(英文)
- 網路推理小說資料庫上的伊莎貝爾·阿葉德
- TED上的伊莎貝爾·阿葉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