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美尼亞第一共和國
亞美尼亞第一共和國,正式名稱為亞美尼亞共和國(亞美尼亞語:Հայաստանի Հանրապետություն,羅馬化:Hayastani Hanrapetut'yun),又稱亞美尼亞民主共和國(Դեմոկրատական Հայաստանի Հանրապետություն),是亞美尼亞歷史上第一個現代化的民主共和國。它的存在時期是從1918年至1920年。1917年俄國革命導致俄羅斯帝國的覆滅,亞美尼亞革命聯盟乘機建立了亞美尼亞民主共和國。其議會的203個席位中有103個由亞美尼亞革命聯盟占據[1]。它成立時它的北邊鄰喬治亞民主共和國,西邊鄰鄂圖曼帝國,南邊鄰波斯帝國,東邊鄰亞塞拜然民主共和國。
亞美尼亞共和國 Հայաստանի Հանրապետություն Hayastani Hanrapetut'yun | |||||||||||
---|---|---|---|---|---|---|---|---|---|---|---|
1918年—1920年 | |||||||||||
國歌:《我們的祖國》 | |||||||||||
首都 | 葉里溫 | ||||||||||
常用語言 | 亞美尼亞語 | ||||||||||
宗教 | 亞美尼亞使徒教會 | ||||||||||
政府 | 共和國 | ||||||||||
總理 | |||||||||||
議會主席 | |||||||||||
歷史時期 | 戰間期 | ||||||||||
• 獨立 | 1918年5月28日 | ||||||||||
• 蘇聯入侵 | 1920年11月29日 | ||||||||||
人口 | |||||||||||
• 1918年 | 3,000,000 | ||||||||||
貨幣 | 亞美尼亞盧布 | ||||||||||
ISO 3166碼 | AM | ||||||||||
|
1918年新成立的共和國在高加索戰役中擊退了鄂圖曼帝國的進攻,導致了《巴統條約》的簽訂。這個條約是該共和國的第一個國際條約。第一次世界大戰末鄂圖曼帝國戰敗,美國總統伍德羅·威爾遜在巴黎和會上建議擴張亞美尼亞民主共和國的疆域,使得它包括歷史上的亞美尼亞地區。這個建議最後導致《色佛爾條約》的簽署。但是實際上這個條約從未生效。亞美尼亞民主共和國的疆域由《亞歷山卓普條約》、《卡爾斯條約》和《洛桑條約》決定。
1920年亞美尼亞民主共和國的疆域包括今天亞美尼亞的大多數地區、卡爾斯、厄德爾和阿爾達漢的部分。與亞塞拜然之間關於納希切萬、納戈爾諾-卡拉巴赫、休尼克的領土爭議。亞美尼亞民主共和國稱擁有洛里的主權,但是這個地區當時受喬治亞管理。亞美尼亞軍隊占據了與亞塞拜然有爭議的地區並能夠維護當地的穩定,而亞塞拜然則繼續宣稱擁有這些地區的主權。
亞美尼亞民主共和國成立後面臨著嚴重的內憂外患的問題。亞美尼亞民主共和國崩潰後被蘇俄紅軍占領,並被併入外高加索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2]。1922年約瑟夫·史達林作為蘇聯民族政策的一部分將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劃給亞塞拜然作為自治州。1931年洛里被劃給亞美尼亞。1936年外高加索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解散,今天亞美尼亞的疆域事實上繼承自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時代的領土。
成立
1916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俄羅斯在東安納托利亞展開攻勢並占領了這個地區,其中包括凡城、比特利斯省和埃爾祖魯姆省以及黑海海岸的特拉布宗地區。這些地區脫離了鄂圖曼帝國統治後產生了獨立的願望。因此俄羅斯帝國的軍隊受到當地的亞美尼亞人的支持。但是俄羅斯軍隊達到了他們的目的之後他們就開始防止亞美尼亞人進入俄羅斯內地,並且解散了當地亞美尼亞人的志願軍。他們被遣返回亞美尼亞家鄉。而留在高加索山脈的亞美尼亞人則受到俄羅斯的控制和暴政。
1917年布什維克革命後亞美尼亞人才了解到俄羅斯帝國的企圖。沙皇政權與三國協約簽署了一個分割鄂圖曼帝國的戰時秘密協約。按照這個協約戰後沙皇俄羅斯將獲得中東的部分、西安納托利亞和奇里乞亞。他們也想把北安納托利亞和伊斯坦堡的居民通過更可靠的哥薩克取代[3]。俄羅斯沒有計劃把亞美尼亞高原交給亞美尼亞人。1917年革命後這些秘密計劃被公開來贏得亞美尼亞人支持革命。亞美尼亞歡迎羅曼諾夫王朝的推翻。
俄國臨時政府成立後亞美尼亞人獲知答應他們從高加索的難民營重返家鄉的許諾是空的。依靠自己的力量回到他們家鄉的亞美尼亞人發現本來應該保護他們的俄羅斯士兵全部離開了。
此時亞美尼亞人認識到他們需要一個自己的政府。1917年10月他們組織了一個自己的國家議會。1917年在提比里西大會召開。與會的203名代表中有103名是亞美尼亞革命聯盟的。
大會做出了一系列決議指揮作戰、救濟和使得逃難者重返家園。大會還發布了一條法令使用撤離的俄羅斯軍隊留下的大量補給和彈藥抵抗土耳其重新攻占高加索地區。在外高加索大會建立了一個地方管理系統。大會選舉了一個由15人組成的常駐執行委員會,其主席為亞維提斯·亞哈隆楊(Avetis Aharonyan)。這個委員會的第一個任務在於促使亞美尼亞民主共和國的成立。
第一任政府
亞美尼亞民主共和國有過四位總理,全部是亞美尼亞革命聯盟的人。1918年亞美尼亞警察建立,他們受內務部管理。內務部還負責通訊和電報、鐵路以及公共教育。1920年4月21日議會發布了一條法令規定警察的結構、法律界限和責任。
第一次世界大戰
新共和國成立的第一年裡許多亞美尼亞人從安納托利亞逃到高加索地區。至1918年4月亞美尼亞軍隊在凡城抵擋土耳其軍隊,但是此後被迫撤出,撤退到波斯。亞塞拜然與土耳其聯盟後割斷了巴庫與提比里西之間的通訊。
高加索戰役
1918年1月1日鄂圖曼帝國與俄羅斯的布爾什維克簽署了一個友好條約。由此鄂圖曼帝國可以向亞美尼亞進攻。亞美尼亞軍隊被迫從埃爾津詹省撤到埃爾祖魯姆省。1918年凡城也失陷,上十萬亞美尼亞人隨他們的軍隊撤退。土耳其軍隊還攻占了特拉布宗,在這裡有許多俄羅斯軍隊留下來的補給。最後亞美尼亞軍隊還撤出了埃爾祖魯姆。這些戰鬥最後導致了巴統條約。
與喬治亞的戰爭
1918年12月亞美尼亞與喬治亞之間發生了一次短時間的軍事衝突。其原因是主要由亞美尼亞人居住的洛里地區和鄰近地區。鄂圖曼帝國撤出這個地區後雙方均稱對它擁有主權。在兩周的作戰時間裡雙方各有勝負。一開始亞美尼亞軍隊有所勝利,但是被喬治亞低檔住了。在英國調和下雙方停火,決定在洛里中立區設立一個聯合民政管理。
與亞塞拜然的戰爭
1917年俄羅斯革命後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獨立,此後雙方於1918年、1920年和1922年發生了殘忍和激烈的戰爭。
色佛爾條約
1920年8月10日同盟國和鄂圖曼帝國在法國色佛爾簽署了色佛爾條約。在條約中有一款是關於亞美尼亞的。所有簽署該條約的國家承認亞美尼亞為一自由和獨立國家。條約中規定的亞美尼亞民主共和國疆域體現了對亞美尼亞在高加索戰役中對鄂圖曼帝國的戰鬥的獎勵。鄂圖曼帝國政府雖然簽署了這個條約,但是其蘇丹穆罕默德六世從未簽署,因此它實際上從未生效。土耳其革命導致的土耳其國民運動又導致了土耳其與亞美尼亞之間的戰爭。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
鄂圖曼帝國對亞美尼亞的進攻最後導致了巴統條約。但是亞美尼亞並未獲得和平。1918年10月30日鄂圖曼帝國簽署了穆德洛斯停戰協定,英國軍隊在巴統和巴庫登陸來控制跨高加索鐵路。在英國協助下亞美尼亞與鄂圖曼帝國達成協議。鄂圖曼帝國軍隊離開外高加索,包括巴庫、占賈、提比里西、巴統和葉里溫。1919年春他們又撤出卡爾斯省和阿爾達漢省。亞美尼亞民主共和國利用這個機會使得其疆域擴大了三倍。
在允許英國進入的問題上布爾什維克與亞美尼亞革命聯盟之間發生矛盾。1918年7月26日在巴庫的議會中布爾什維克明顯被多數壓倒,並被迫退出政府。一個由亞美尼亞代表組成的新政府成立,英國軍隊於同日開入巴庫。9月巴庫的黨支部書記被英國軍隊處決。與此同時在卡爾斯成立了一個西南高加索共和國,其領域計劃包括卡爾斯和巴統、葉里溫的部分地區以及提比里西的阿哈爾齊赫和阿哈爾卡拉基地區。這個共和國與英國的保護區同時存在。最後英國廢除了這個共和國,把它的疆域併入亞美尼亞民主共和國。
建立秩序
1919年裡亞美尼亞的領導人必須對付三個戰線上的困難:國內、地區性和國際性的問題。1918年亞美尼亞議會解體,1919年6月第一個被選出的議會產生。立法過程非常困難。雖然亞美尼亞人在他們的家鄉是組織得最好的民族,但是一些其他民族在當地也已經居住了數百年了,其中最大的是庫德人和亞塞拜然族。
在1920年代裡亞美尼亞消防原俄羅斯帝國和美國的榜樣建立其司法機構。1919年1月第一座大學設立。
難民問題
共和國境內有30萬從鄂圖曼帝國逃來的亞美尼亞人,政府必須為他們提供居住,這使得亞美尼亞人與當地的其他居民發生衝突。這個任務被證明是一個無法解決的人道任務。
共和國成立後的第二個冬天裡這個任務更加加劇,新政府面臨著高加索地區內50萬亞美尼亞難民,其中39.37萬在共和國的領域內。
這個冬天非常長,非常冷。許多無家可歸的人缺乏食物、衣著和醫藥。許多人死於寒冷、飢餓和疾病(西班牙型流行性感冒)。尤其許多兒童死於斑疹傷寒。
在共和國外的情況也一樣糟糕。當地的鄂圖曼帝國管理機構和俄羅斯軍隊都已撤出,而亞美尼亞政府沒有時間和資源來重建基礎設施。一份1919年初的報告說有些地方該冬的死亡率達60%。
1919年春斑疹傷寒的流行減輕,第一條美國的救濟船載小麥到達巴統,英國的救濟到達葉里溫。但是當時已經有15萬難民喪身,這相當於新共和國的總人數的20%。
與土耳其的戰爭
此時土耳其革命者稱位於亞美尼亞民主共和國內的土耳其人被虐待和鎮壓。1920年9月20日土耳其軍隊開入亞美尼亞,靠近色佛爾條約達成前的亞美尼亞和土耳其的前線。9月24日亞美尼亞民主共和國對土耳其宣戰,土亞戰爭爆發。在卡爾斯和久姆里等地雙方爆發戰鬥。穆斯塔法·凱末爾·阿塔土克派了數個代表團赴莫斯科尋求俄羅斯的聯盟,此舉對於亞美尼亞來說是致命的一擊。
滅亡
1920年9月土耳其軍隊逼近亞美尼亞民主共和國的首都,11月18日雙方達成停火。12月2日和3日簽署了亞歷山卓普條約作為和平條約。
與此同時,1920年11月29日蘇聯第十一軍紅軍開始入侵亞美尼亞。12月2日亞美尼亞的領導人在葉里溫屈服蘇聯的最後通緝,決定加入蘇聯,而蘇聯則答應幫助它抵擋土耳其軍隊保護其疆域。蘇聯還答應重建亞美尼亞軍隊、保護亞美尼亞人以及不迫害非共產黨的亞美尼亞人等。
1920年12月4日紅軍開進葉里溫,亞美尼亞民主共和國政府實際上已經停止工作。12月5日亞美尼亞革命委員會也開進葉里溫,12月6日費利克斯·埃德蒙多維奇·捷爾任斯基的秘密警察契卡也入城。亞美尼亞民主共和國實際上停止存在[4]。亞美尼亞被共產黨政府統治。根據此後的卡爾斯條約土耳其占據的部分依然歸土耳其。此後不久亞美尼亞成為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然後被納入外高加索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
參考資料
- ^ 跨高加索联盟. [2007年1月3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年6月25日).
- ^ Dr. Andrew Andersen, PhD. 衝突地圖:亞美尼亞:國家成立和疆域爭議:1918年至1920年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The Armenians (Caucasus World. Peoples of the Caucasus),Edmund Herzig,95頁
- ^ Robert H. Hewsen. Armenia: A Historical Atlas,237頁。ISBN 0-226-332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