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元論

多义词

二元論(英語:Dualism)是一個多義詞。

本體論上的二元論,與一元論對應,二元論認為世界由數種不可缺少且相互獨立的元素組成,而一元論認為世界的本原是唯一的。本體論的一元論者認為無論是唯物主義還是唯心主義,只要認為物質和意識是相互獨立的,都屬於本體論上的二元論。

哲學上的二元論,一般指的是即不偏向於唯物主義,也不偏向唯心主義中的任何一個派別。一些唯物主義者認為這種二元論的實質是客觀唯心主義,即二元論和唯心主義都不是唯物主義。一些唯心主義者認為唯物主義同樣也分為主觀唯物主義客觀唯物主義,而大多數唯物主義意識不到他們自己屬於主觀唯物主義,主觀唯物主義只認為自己的觀點是正確的,本質上也屬於唯心主義。

基本觀點

二元論是主張世界有意識和物質兩個獨立本原的哲學學說,強調物質和精神是同等公平地存在的。認為世界的本原是意識和物質兩個實體。二元論實質上堅持意識離開物質而獨立存在。它和一元論相對立。其主要代表人物是柏拉圖笛卡爾

柏拉圖認為世界由「理念世界」和「現象世界」所組成。理念的世界是真實的存在,永恆不變,而人類感官所接觸到的這個現實的世界,只不過是理念世界的微弱的影子,它由現象所組成,而每種現象是因時空等因素而表現出暫時變動等特徵。據此,柏拉圖提出了一種理念論和回憶說的認識論,並將它作為其教學理論的哲學基礎。

笛卡爾認為世界的本原是「靈魂和形體」。他認為這兩個實體是彼此獨立存在的。靈魂的屬性是思想,形體的屬性是廣延。這是典型的二元論。為了溝通這兩個毫無共同之處的實體,以說明科學知識的客觀性,他又把上帝作為橋梁,說靈魂和形體只是相對的實體,兩者都是絕對實體上帝所創造的。

宗教二元論

二元論持有者認為世界由兩種力量統治:善與惡。善是精神,是靈魂,是善的力量創造的一切東西;而惡是物質,是肉體,是惡的力量創造的一切[來源請求]。這兩種力量對抗著,共同支配世界。

「善的力量」和「惡的力量」,在神系為婆羅門教派二元論者(如印度教)眼中,分別是兩個神,一個善的神,一個惡的神。他們地位等同,力量相同。

基督教派二元論者(如基督、天主、東正、伊斯蘭教)認為,只有一個上帝,即善的力量。而惡的力量,是比上帝稍微低一個檔次的路西法,力量也次於上帝。

而人類也被這兩種力量所支配——善的靈魂,惡的肉體,靈魂藏在肉體之中。如果惡屬性的肉體在較量中佔優勢,那麼這個人就會被肉慾所支配,變成「惡」的人。如果善屬性的靈魂佔優勢,那麼這個人就會成為「善」的人,也即是上帝的子民。

從「惡」變「善」,要通過苦修禱告等方式,把靈魂從肉體中洗滌出來。不過與其他理論不同,基督教公認的二元論,人的靈與肉體的感受高度結合,所以也有稱為靈與魂,其中人的魂附屬於靈,但是又通過魂的對靈意志的影響把從肉體來的感受在靈里反應給靈。

道教認為存在陰陽二元論,但並不是絕對的對立關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陰和陽代表的事物和精神互相轉化共存,便生出萬物萬有。在佛教當中更進一步,否定了二元論,認為萬物「非一非二」,是眾生各自所緣所受生出的感官,皆是相對而言,不過是執著其有,而並沒有真正的對立,並以盲人摸象譬喻。

印度教吠檀多學派有二元論英語Dvaita不二論勝二元論英語Vishishtadvaita的不同學說。

佛教不支持二元論,也不支持一元論,釋迦牟尼佛(公元前563/480年—公元前483/400年)稱之為金剛經無住生心論,到了龍樹菩薩則延伸為倡導中觀學派中道論。

生物學二元論

生物學上,二元論認為被子植物來自兩個不同的祖先類群,二者不存在直接的關係,而是平行發展的。

生物學家蘭姆認為被子植物至少是二元起源的,被子植物分為軸生孢子類葉生孢子類二大類。前者的心皮是假心皮,並非來源於葉性器官,大孢子囊直接起源於軸性器官,包括單花被類部分合瓣類以及部分單子葉植物,這一類起源於蓋子植物的祖先。後者的心皮是葉起源,具有真正的孢子葉孢子囊著生於孢子葉上,雄蕊經常有轉變為花瓣的趨勢,這一類包括多心皮類及其後裔,以及大部分單子葉植物起源於蘇鐵類。

恩格勒認為,葇荑花序類木麻黃目蕁麻目等無花被類,它是和多心皮類的木蘭目是缺乏直接的關係,二者是平行發展的。

心身二元論(二元並存)

二元並存(Dualism)的理念是由希臘哲學家柏拉圖所提出,認為人有兩個世界,一個是靈魂所處的理性世界,另一個是身體所處的現實世界,認為身體上的感官所接觸到的世界「並非是真實的世界」,唯有靈魂所處的世界才是「真實的世界」,因此感官的世界只是靈魂世界的影子。

譬如笛卡兒,他是一位物質二元論者(substance dualist),他的心物二元論(Mind–body dualism, or mind–body duality),認為現實(reality)由兩種根本上不同的物質(substance)-心(immaterial mind)和廣延的物質(物、extended matter)。

這個觀念並非只是純粹的幻想,而是由當時所能運用的方法如內省法等,去驗証得到的結論,而近來的臨床研究,也發現腦中的感覺不同於感官所受到的刺激,因此二元論歷來的研討都有其意義與改變的理由,當中有錯誤的推論,也有正確的推論。例如就近來各種斷肢患者所產生的幻肢痛研究,都証實了腦中的感覺不一定要由感官而來,而感官的刺激也不一定會影響到腦,因此早期大量論述靈魂與身體的議題,都是有其依據與意義,不能全盤否定其價值。[來源請求]

參考文獻

相關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