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七式中戰車
九七式中戰車是日本帝國陸軍在1930年代中葉所開發的中型戰車,與九五式輕戰車一同作為日本帝國陸軍在二戰時期的主力裝甲武器。九七式有兩種主要生產型號,分別是裝載57公釐口徑九七式戰車炮的基本型和47公釐口徑一式炮的九七式改。兩種車型合計生產了2,123輛。
九七式中戰車 | |
---|---|
類型 | 中型戰車 |
原產地 | 大日本帝國 |
生產歷史 | |
單位成本 | 165,400日圓 (1942年,不含武器)[1] |
基本規格 | |
重量 | 15.8噸 |
長度 | 5.50公尺 |
寬度 | 2.34公尺 |
高度 | 2.38公尺 |
操作人數 | 4 |
裝甲 | 正面25公釐表面硬化鋼,側面20-25公釐,後部20,頂部10,底部8公釐,炮盾50公釐[2] |
主武器 | 57公釐九七式戰車炮 |
副武器 | 兩挺九七式車載重機槍 |
發動機 | V-12 21.7 l 170 hp (130 kW) |
功率/重量 | 11 hp/公噸 |
懸掛 | 雙臂曲柄 |
作戰範圍 | 210公里 |
速度 | 38 km/h(24 mph) |
開發背景
1936年,日本帝國陸軍再度開發以支援步兵作戰為主要任務的戰車,被視作八九式中戰車的繼任裝備,但嚴格來說,下一代戰車的規格除卻日本國內技術問題以外,讓戰車需能完整發揮能力必須要有相當高標準的後勤支援,但日本本國的基礎建設相較歐陸國家還有很多待改進的不健全處,重量超過一定程度的戰車光要運輸都有難度。在當時的日本基礎建設支援中,包括港埠轉運、橋梁承載限制等,參謀本部得出的結論認為戰車重量不能超過12公噸以上。
因此,在最初設計執著點只著重在控制重量後其他性能(機動力、防禦力)要被降低標準到甚麼程度才可以滿足要求,唯一可接受的公約數是火炮效果不得弱於現役的八九式。
陸軍技術本部以兩個爭執方案演繹出原型車:
- 甲案:強化防禦設計、改善車體工藝,車速標準放低,預定重量13.5公噸;使用雙人砲塔,副武器2挺機槍,戰鬥室容積維持八九式標準;由三菱重工試製
- 乙案:控制車體重量,防禦等標準放低,預定重量10公噸;使用單人砲塔,副武器1挺機槍;由大阪兵工廠試製
實際上,兩個方案原型審查時已經爭執到毫無妥協的困境。甲案的重量過重這點一直被參謀本部挑毛病,參謀本部希望甲案原型戰車能減肥到12噸,但是陸軍技術本部直白的回答辦不到;乙案的單人砲塔則被陸軍戰車學校挑毛病,認為如果量產一定得改成對戰鬥效率大幅改善的雙人砲塔。兩個方案都有人不滿意,新戰車卻又需求緊急,最後仍決定兩案同時研製。
原型車在1937年6月陸續完工,但甲案原型車因戰車學校陸續追加要求,導致最終重量超過15噸;乙案的重量控制仍維持在預定重量以內(9.8噸);單就審查規格來講,乙案比較合乎行政履約標準;但是1937年7月爆發的日中戰爭經驗顯示,防禦力過差的戰車存活能力堪慮,加上戰爭爆發後軍事預算較於寬裕,最後帝國陸軍選擇較貴也較重的甲案原型車作為下一代戰車。但參謀本部一直不滿意戰車超重對後勤帶來額外負擔的問題,後來參謀本部再度開發性能近似的試製九八式中戰車。
性能
早期安裝九七式57公釐口徑炮,炮身只有18.4倍徑,主要是用於支援步兵,反戰車弱。1939年它首次在諾門罕戰役中亮相,在當時對比德軍的一號坦克、二號坦克、蘇軍的BT-7、T-70等時並不落後,而且甚至還是諾門罕戰場上雙方最大的坦克。[3]但隨坦克技術的發展後來為對抗盟軍新型坦克換了新型的砲塔,砲塔安裝一式口徑47公釐長砲管,此謂九七式改,後來的一式中戰車也是採用同樣的武裝。但是由於47公釐口徑砲彈的重量太輕,導致動能流失的快,隨著距離一遠,砲彈的穿透力就大幅降低。
97式生產量:
- 1938年:110
- 1939年:202
- 1940年:315
- 1941年:507
- 1942年:28
- 總計:1,162
97改(47公釐炮)生產量:
- 1942年:503
- 1943年:427
- 總計:930
操作戰鬥紀錄
九七式首先用於1939年的蘇日諾門罕戰役。之後大規模用於中國戰場和南太平洋戰場,九七式中戰車的裝甲在英國、美國的反戰車武器面前太過薄弱,最厚處不過30公釐厚,美製37公釐反戰車砲能輕易貫穿。當九七式中戰車在面對美軍M4中戰車時顯得相當脆弱,M4中戰車能在1000公尺處擊破九七式中戰車,而九七式中戰車要在200公尺處才能貫穿M4中戰車的正面裝甲,因此處於一面倒的慘況。1945年7月美軍設計了一次對97式的射擊試驗,結果發現M3式37MM反坦克炮在一百碼距離上從正面對車到夾角45度都能擊穿任何部位,在350碼上正面對車也能擊穿。[4] 在1944年末到1945年的菲律賓戰役期間,日軍裝甲兵甚至只能以在車前裝置炸藥衝撞對方的方式攻擊美軍坦克;1945年1月17日在菲律賓烏達內塔,第7戰車聯隊第3中隊的和田小十郎小隊長用三輛97改埋伏,全部損失後擊毀三輛M4坦克,是該型坦克最成功的對坦克戰例。[5]
- 戰後
日本在1945年8月投降,盟軍清點日軍殘餘的九七式中戰車時,日本本土還有74輛57公厘戰車炮版、418輛47公厘戰車炮版、南方軍有31輛型號不明的九七式、關東軍與中國派遣軍因戰亂因素殘餘戰車不明,但還可使用的戰車大量出現在國共內戰各地戰場。
日本國內的九七式,在解除武裝、銷毀炮塔後,底盤裝設推土剷作為推土機,或是裝設起重機在戰後復建使用,稱為更正戰車,更正戰車可知的操作紀錄直到1960年代的橫濱港仍在使用。還有少部分九七式在解除武裝後以維持治安的名義撥交給日本警察,並在東寶爭議時出動鎮壓工運者。
現存實物
日本國內現存的實車有靖國神社游就館和靜岡縣富士宮市的若獅子神社各保存的塞班發現的戰車第9聯隊的一輛。[6]05年,神奈川縣三浦市的雨崎海岸發掘出一輛車體部分。
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裡有解放軍的第一輛坦克——命名為功臣號的一輛97改。
使用國家
腳註
- ^ 昭和十七年度(1942)日本陆军裝軌車價格與整備數量. [2014-03-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22).
- ^ 『日本陸軍の坦克』ストライクアンドタクティカルマガジン2010年11月號別冊 2010年10月13日第7巻第9號(通算48號) 156ページ、株式會社カマド
- ^ 俄军用的都是BT和T-26. [2013-07-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2-02).
- ^ 「"The Most Effective Jap Tank" from Intelligence Bulletin, July 1945」 http://www.lonesentry.com/articles/jp_type97_tank/index.html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海陸空天慣性世界 2011年8月號
- ^ 下田四郎著『慟哭のキャタピラ』
參考文獻
- 陸軍技術本部長 久村種樹「九七式5糎戦車砲仮制式制定の件(大日記甲輯昭和13年)」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JACAR)、Ref.C01001641400。
- 陸軍軍需審議會長 梅津美治郎「陸軍軍需審議會に於いて審議の件」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Ref.C01004239300。
- 陸軍技術本部「新様式中戦車研究方針」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Ref.C12121824300。
- 館山海軍砲術學校研究部「陸戦兵器要目表(陸戦參考-第1號・陸戦兵器要目表)」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Ref.A03032103400。
- 「試製一式機動四十七粍砲研究報告」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JACAR) Ref.A03032093000
- 陸軍省技術本部第二部「第1回陸軍技術研究會、兵器分科講演記録(第1巻)」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 Ref.A03032065000
- 試製1式37粍砲、試製1式37粍戦車砲、試製37粍戦車砲、97式5糎7戦車砲機能抗堪弾道性試験要報. 亞洲歷史資料中心 (日語).
- 「昭和13年度 北満ニ於ケル冬季兵器試験報告 (其3)車輛関係」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Ref.A03032247000。
- 「附表第3 第15軍主要兵器毀損亡失一覧表」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 Ref.C14060456500
- 公益社団法人自動車技術會 「日本の自動車ディーゼルエンジンの基礎を築いた設計者 伊藤正男」 https://www.jsae.or.jp/~dat1/interview/interview2.pdf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島田豊作『サムライ戦車隊長 島田戦車隊奮戦す』(光人社、1984年)
マレー半島攻略戦に投入された九七式中戦車部隊指揮官の手記。 - 「戦車戦入門 <日本篇>」(木俁滋朗著 光人社NF文庫)
- 「激闘戦車戦」(土門周平/入江忠國著 光人社NF文庫)
- 「戦車隊よもやま物語」(寺本弘著 光人社NF文庫)
- 樋口隆晴「機甲部隊の運用」『陸軍機甲部隊』歴史群像太平洋戦史シリーズ25、學習研究社、2000年
- 『帝國陸海軍の戦闘用車輌 改定版 (グランドパワー1月號別冊)』 デルタ出版 1996年
- 佐山二郎「日本陸軍の火砲(5)」『日本陸軍の戦車砲と自走砲』グランドパワー10月號、ガリレオ出版、2008年
- 佐山二郎「日本陸軍の火砲 歩兵砲 対戦車砲 他」 ISBN 978-4-7698-2697-2 光人社NF文庫、2011年
- 真出好一「日本軍中戦車(1)」『日本軍中戦車(1)』グランドパワー4月號、ガリレオ出版、2004年
- 真出好一「日本軍中戦車(2)」『日本軍中戦車(2)』グランドパワー5月號、ガリレオ出版、2004年
- 佐山二郎『機甲入門』光人社、2002年。
- 白井明雄 『日本陸軍「戦訓」の研究』 芙蓉書房出版 2003年
- 陸戦學會戦史部會 編著 「近代戦爭史概説 資料集」 陸戦學會 1984年
- 國本康文『帝國陸軍戦車と砲戦車』歴史群像太平洋戦史シリーズ34、學習研究社、2002年。
- 加登川幸太郎, 帝国陸軍機甲部隊, 白金書房, 1974, ASIN B000J9FY44
- 下田四郎. サイパン戦車戦. 光人社NF文庫. 光人社. 2014. ISBN 4769821050.
- Steven Zaloga. M4 Sherman vs Type 97 Chi-Ha: The Pacific 1945. Osprey Publishing. 2015. ISBN 978-1849086387.
- U.S. Army Heritage and Education Center. Armor on Luzon. U.S. Army Heritage and Education Center. 1950.
- マクシム・コロミーエツ. 鈴木邦宏 , 編. 独ソ戦車戦シリーズ7 ノモンハン戦車戦 ロシアの発掘資料から検証するソ連軍対関東軍の封印された戦い. 由小松徳仁翻譯. 大日本絵畫. 2005年.
- 秦郁彥. 明と暗のノモンハン戦史. PHP研究所. 2014年. ISBN 978-4-569-81678-4.
- 越智春海. ノモンハン事件―日ソ両軍大激突の真相. 光人社NF文庫. 2012年. ISBN 4769827342.
- 司馬遼太郎. 司馬遼太郎が考えたこと 2 エッセイ1961.10-1964.10. 新潮社. 2005年. ISBN 4101152446.
- 司馬遼太郎. この国のかたち〈1〉. 文春文庫. 1993年. ISBN 978-4163441306.
- 司馬遼太郎. 「昭和」という国家. NHKブックス. NHK出版. 1998年. ISBN 978-4140803615.
- 司馬遼太郎. 歴史と視点―私の雑記帖. 新潮文庫. 1980年. ISBN 978-4101152264.
- 司馬遼太郎. 司馬遼太郎全集〈32〉 評論随筆集. 文藝春秋. 1974年. ISBN 978-4165103202.
- 司馬遼太郎ほか. 司馬遼太郎の世紀. 朝日出版社. 1996年. ISBN 978-4255960289.
- 豊田穣. 名将宮崎繁三郎―不敗、最前線指揮官の生涯. 光人社. 1986年. ISBN 978-4769803041.
- 延吉実. 司馬遼太郎とその時代 戦中篇. 青弓社. 2002年. ISBN 978-4787291523.
- 秦郁彥. 昭和史の秘話を追う. PHP研究所. 2012年. ISBN 978-4569803081.
- 佐藤和正. 玉砕の島. 光人社. 2004.
- 古是三春. ノモンハンの真実 日ソ戦車戦の実相. 産経新聞出版. 2009年. ISBN 4819110675.
- 古是三春. ノモンハンの真実 日ソ戦車戦の実相. 光人社NF文庫. 2018年. ISBN 978-4819110679.(2009年出版の文庫版)
- 岩城成幸. ノモンハン事件の虚像と実像. 彩流社. 2013年. ISBN 4779119359.
- アメリカ陸軍省; 外間正四郎. 沖縄:日米最後の戦闘. 光人社NF文庫. 光人社. 1997.
- 特攻隊慰霊顕彰會 編 (編). 会報特攻 平成3年7月 第13号. 特攻隊慰霊顕彰會. 1991.
外部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