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征服者系列
此條目過於依賴第一手來源。 (2018年6月2日) |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8年6月2日) |
世界征服者(英語:World Conqueror)是由遊戲開發商蘇州樂志開發的回合制策略遊戲系列。蘇州樂志於2011年起陸續發佈世界征服者系列遊戲。系列是以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作為主線劇情,並以全世界作為戰場的回合制策略遊戲。該系列遊戲主要圍繞第二次世界大戰和冷戰時期在世界各地發生的各場戰役。
世界征服者系列 | |
---|---|
類型 | 回合制策略遊戲 |
開發商 | 蘇州樂志 |
發行商 | 蘇州樂志 |
平台 | iOS,安卓 |
系列作品
世界征服者 1945
《世界征服者 1945》設定於二戰時期,而玩家亦可以隨意選擇三個戰爭時期:1940、1942及1944三個時期作為任何一個勢力的元帥。戰鬥單位分為三種:步兵、坦克和大炮。而各主要勢力均有獨有的特別卡,以扭轉局勢。而玩家可以在首都及第5級城市生產戰鬥單位。[1]
國家
世界征服者2
《世界征服者2》設定二戰前後及冷戰時期,遊戲新增了Wi-Fi或藍牙多人對戰模式。遊戲的畫質和戰鬥動畫明顯比《世界征服者 1945》大大改進。遊戲分為兩種模式,一種是戰役模式,玩家必須要完成一個戰役,才能繼續下一個戰役;另一種模式是征服模式,玩家可以在八個戰役地圖中,選取任何一個地圖,並且可以選取在已選地圖裡的任何一個國家。在戰役模式中玩家不可以選擇勢力,只可以選擇每個戰役預設的國家。《世界征服者2》的戰鬥單位大大的增加,共分為十種:步兵、裝甲車、大炮、多管火箭炮、輕型坦克、重型坦克、驅逐艦、巡洋艦、戰艦和航空母艦。玩法與《世界征服者 1945》有明顯的差異,並且更接近歐陸戰爭3的玩法。戰鬥單位擁有各自的生命值,而擲骰的總和為對敵方造成的傷害。《世界征服者2》的稅收亦分為兩種:金錢和工業點數。一部份指令牌需要金錢和工業點數,有的無需工業點數。金錢在所有領土以及被占領的沿岸海域和港口均可收到,城市和首都能收取更多。而工業點數只可於工業區和標注的城市中收到。
《世界征服者2》同樣有科技等級的設定,不同戰役中的勢力開始時有不同的科技等級。而科技等級越高,能使用的指令牌就越多。本遊戲比歐陸戰爭3再新加了一個元素:榮譽勳章。榮譽勳章共分六種,各榮譽勳章有自己的功效,例如步兵戰鬥力上升。《世界征服者2》最特別之處就是其他勢力均由一些二戰時期名將指揮,而每位名將的實力、戰略等都與別不同,直接影響戰果。[2]
勢力
西歐:
|
東歐:
|
北美:
|
亞太:
|
其他中立勢力:
|
世界征服者3
《世界征服者3》設定二戰前後及冷戰時期,分為戰役模式及征服模式兩種,在戰役模式中玩家要完成同盟國或軸心國其中一方(各10個戰役)才可以繼續完成北約或華約其中一方(各6個戰役),接著是與外星人的戰役(共9個);而在征服模式中玩家可以隨意選擇五個戰爭時期:1939、1943、1950、1960及1975,不過這五個戰爭時期是要隨著遊戲中時間的增加才會逐一開放(一開始為07/31/1939)。
1939年和1943年是以二戰為背景,分為二個陣營:軸心國納粹德國、義大利、西班牙、羅馬尼亞、保加利亞、芬蘭、匈牙利、日本、泰國v.s.同盟國英國、法國、丹麥、挪威、比利時、荷蘭、蘇聯、南斯拉夫、希臘、波蘭、美國、加拿大、中華民國、蒙古、印度、澳大利亞、埃及 1943年法國遷往非洲,中南半島及南洋群島被日軍佔領,蘇聯西部一部分領土被納粹德國及羅馬尼亞佔領。英美陣營則多了幾個友軍國:墨西哥、古巴、巴西。 1950年和1960年進入第一世界和第二世界對抗的背景,中華人民共和國、南北韓出現,而中華民國在1950年僅剩保有台灣及緬甸北部,至1960年僅剩台灣並退戰。伊朗、瑞典、葡萄牙、土耳其紛紛參戰,印度則在1950時退戰,1960年再次參戰。1975年是虛構故事,進入外星人的戰爭。屆時所有國家沒有派別,玩家不能查看外星人的資訊。全球共有16個國家:美國、巴西、英國、法國、西班牙、德國、義大利、蘇聯、埃及、伊拉克、沙烏地阿拉伯、印度、中華人民共和國、泰國、澳大利亞、日本。
勢力
西歐:
|
東歐:
|
美洲:
|
亞洲與大洋洲:
|
中東與非洲:
|
中立勢力:
|
世界征服者4
世界征服者4與前作一樣,設定於二戰時期至現代戰爭的時間段,本作最大亮點在於推出外交系統。與前作相比,此版本在不少地方增加了新元素與改進,像是電腦AI的作戰效率有了顯著提升,敵人更加聰明,因此相對的難度也提升不少。單位方面的改進,例如潛艦在攻擊時不會被反擊且不會受到除了海岸炮之外的地面部隊的攻擊。
勢力
西歐:
|
東歐:
|
美洲:
|
亞洲與大洋洲:
|
中東與非洲:
|
中立勢力:
|
戰役列表
二戰歐洲
軸心國:
- 閃電戰:基於1939年的波蘭戰役,為整個遊戲最為簡易的關卡。困難模式中蘇軍將作為友軍協助己方由東面發起進攻(若不斷讓蘇軍占領城市,其將成為敵軍)[a]。
- 威瑟堡行動:基於1940年的德軍入侵北歐的軍事行動。簡單模式只需占領丹麥全境即可,但在困難模式中還需同時占領挪威和擊敗盤踞北方的英國遠征軍。
- 黃色計劃:基於1940年的法國戰役,最終目標為占領巴黎。簡單模式可直接由比利時方向發起進攻,困難模式則需穿越馬奇諾防線,並配合北方友軍進行鉗形攻勢[b]。
- 海獅行動:基於二戰期間德國為入侵英國本土而制定但未能成功的海獅作戰計劃。任務為驅逐歐洲大陸的英國軍隊並向英國本土發動進攻,目標為摧毀英國皇家海軍在本土的防衛並占領其首都倫敦。
- 地中海戰役:基於1940年至1943年的地中海戰役,操作方切換至義大利。此關主要由海戰構成,目標為驅逐地中海一帶干擾北非軍事行動的英國海軍[c]。
- 巴爾幹戰役:基於1940年至1941年的巴爾幹戰役。目的為消滅巴爾幹半島的南斯拉夫,並在占領貝爾格勒後配合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向南方的希臘發起進攻[d]。
- 巴巴羅薩計劃:基於1941年德軍計劃以閃電戰的形式入侵蘇聯的作戰。目標為攻占俄羅斯以外的其餘蘇聯重要城市,包括明斯克、基輔以及斯摩棱斯克,困難模式則需直奪莫斯科。
- 阿拉曼戰役:基於1942年第二次阿拉曼戰役。行動目的為擊退盤踞北非的盟軍部隊,並切斷其補給線,同時配合義大利軍隊占領埃及的亞歷山卓和首都開羅。
- 列寧格勒戰役:基於1941年至1944年的列寧格勒圍城戰。行動需配合北方的芬蘭軍隊,最終目標為攻克列寧格勒,並擊退企圖反攻的蘇軍。
- 史達林格勒戰役:基於1942年的德軍反攻史達林格勒的作戰。此戰中主要目標為奪下蘇軍要塞史達林格勒並直奔薩拉托夫,次要目標為保護處於前線的保盧斯元帥及其所屬的第六集團軍。
- 征服歐洲:此關為發生於1945年10月的虛構戰役。此次關卡的最終目標為將歐洲大陸最後的同盟國勢力——蘇聯徹底根除。配合行動的軸心國除了羅馬尼亞以外,還包括了已占據沃羅涅日的日軍。
同盟國:敦刻爾克戰役、不列顛保衛戰、北非戰役、登陸西西里島、庫爾斯克會戰、基輔戰役、巴格拉基昂行動、霸王行動、龍騎兵行動、市場花園行動、目標柏林。
二戰太平洋
軸心國:虎虎虎、南亞戰役、緬甸戰役、珊瑚海海戰、入侵澳洲、英帕爾戰役、遠東戰役、北美計劃、光榮時刻。
同盟國:珍珠港、馬來亞戰役、中途島海戰、瓜達卡那爾戰役、緬印反擊戰、雷伊泰灣海戰、硫磺島戰役、鋼鐵風暴、落日行動。
冷戰
華約:
- 前線任務:發生於1953年9月的印度洋,經蘇軍偵測,北約艦隊頻繁出現於印度洋地區,蘇聯方面認為其行動目標為高加索地區的油田,後來美軍對巴基斯坦地區的登陸作戰也證實了這一猜想。作為反擊,蘇軍需擊退沿海的先頭部隊,驅逐印度洋上的英國皇家海軍,並向阿拉伯半島西岸發起進攻。
- 能源危機:發生於1954年5月,儘管已在中東地帶擊退了北約軍隊的進攻,但此次北約直接利用與蘇聯接壤的土耳其為跳板,向高加索地區發動進攻並成功占領喬治亞的首都提比里西。因此此關卡目標為擊退北約的入侵行動,並向土耳其進軍,以根除北約對蘇聯本土的軍事威脅。
- 征服地中海:發生於1958年6月。此時蘇聯於土耳其的軍事行動已經進行了4年,並成功占領其首都安卡拉,為了保全在西亞地區的盟友,英美聯軍在在土耳其發起了集結,企圖將蘇軍驅出土耳其。而蘇軍司令部則認為此次行動的成功將徹底消滅北約的艦隊,並控制地中海地區,解除蘇聯西南部的威脅。關卡目標為占領土耳其全境(包括伊斯坦堡),在困難模式中則還需奪下安卡拉。
- 西歐聯盟:發生於1961年10月,基於現實中的1961年柏林危機。在歷經多次對蘇軍事行動的失敗後,北約各國的利益均受到嚴重影響。於是在美國的號召之下,西歐各國(包括英國、法國、德國[e]、比利時、荷蘭)均伺機向以蘇聯為首的華約集團進攻。因此任務目標為連同波蘭和匈牙利阻止北約聯軍對東歐的入侵,並擊敗德國北部的美軍,然後持續吞併整個德國。而在困難模式中,北約已向東歐發起突襲,並兵臨波蘭首都華沙,任務目標也增設了占領法國首都巴黎。
- 東方黎明:發生於1965年7月。在企圖向蘇聯發起進攻失敗後,美國失去了大量在西歐的盟友。為此美國計劃前往亞洲尋找新盟友,以繼續對抗蘇聯。但蘇聯已得知美國的企圖,因此決定先發制人,橫渡太平洋並在美國西岸發起了登陸作戰行動,準備入侵美國本土。前往亞洲的美軍不得不回到本土以抗擊蘇軍的進攻。此關卡目標為占領美國西岸的各大重要城市,包括舊金山、聖地牙哥以及菲尼克斯。困難模式中,美軍已發現了海上的蘇軍,並率先發動攻擊。
- 紅色風暴
北約:歐洲防線、韓戰、飛彈危機、中東戰爭、紅色陰影、最終基地。
現代戰爭
原油危機、經濟命脈、歐洲攻防戰、紐約反擊戰、聯合宣言、凍土之戰、東方戰役、強襲南美、南極之戰。
玩法
世界征服者1945
世界征服者1945 是以二戰為背景的新型策略遊戲(Super Risk)。在遊戲中依靠軍事單位爭奪陸地,城市,海洋等地區,爭奪資源,發展經濟和軍事,攻佔對方的首都並且消滅對手[3]。
世界征服者2
在《世界征服者2》中你將扮演一位將軍去完成二戰和冷戰的諸多重要歷史戰役。你會和當年的那些名將並肩戰鬥或者和他們決一勝負。[4]
世界征服者3
在這款精緻的軍事策略回合製遊戲裡,可以重溫二戰烽煙,體驗軍團戰力的碰撞、戰略戰術的交鋒[5]。
世界征服者4
在世界征服4中分為劇本,前線,鋼鐵戰區及征服模式,各種模式有著不同的玩法,並藉由不斷通關來獲取獎勵以推動遊戲進度。
劇本模式
在劇本模式中玩家將會扮演一個國家並率領該國軍隊打敗敵方勢力,完成任務目標,任務目標分別為佔領關鍵城市、消滅關鍵部隊及防守目標城市一定的回合數。有些關卡到了一定回合或達成了一些特定事情盟友就會變成敵人,例如二戰歐洲「閃電戰(困難)」二戰太平洋「落日行動(困難)」冷戰「歐洲防線(困難)」現代戰爭「南極之戰(困難)」等。
其中二戰歐洲及二戰太平洋的劇本關卡大多為真實歷史事件(最後幾關除外),冷戰關卡的背景是美蘇衝突擴大並爆發全面戰爭,現代戰爭的劇情則為虛構的恐怖份子奪取了蘇聯在南極研發的最新軍武並向意圖統一世界。
詳細劇情可看回1.4.2
與現實不同
- 遊戲地圖
遊戲中地圖在地理部分與現實中的真實地圖差異較大。
- 1939年征服
現實中蘇軍並未向德軍展現敵意,反而為德軍成為聯盟。
- 二戰歐洲軸心第三關
黃色計畫關卡忽略了計畫目標中的荷蘭。
- 1939征服
現實中義軍沒有如此強大的實力,因此需藉德國的軍事援助。
- 1939征服
不同於現實世界,遊戲的德國是統一的。
- 1939征服
現實世界中西班牙並沒有加入軸心。
中國大陸版本
中國大陸版本在世界征服者4中與完整版地圖之間存在區別。缺少了中國與印度領土,蘇聯與澳大利亞部分領土與日占台灣(此領土描述為1939年劇本)。因減少部分大都為同盟國陣營的領土,就造成了在中國版中關於二戰相關的劇本選擇同盟國陣營將會更難獲勝。
參考
參見
外部連結
引用錯誤:頁面中存在<ref group="lower-alpha">
標籤或{{efn}}
模板,但沒有找到相應的<references group="lower-alpha" />
標籤或{{notelist}}
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