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肯去觀音院
中國浙江省普陀山的觀音院
此條目沒有列出任何參考或來源。 (2011年7月6日) |
據載唐代日本僧人慧鍔大師從五台山請得觀音聖像,欲迎歸本國。船隻路過普陀山洋面,鐵蓮繞舟,因此認為大士不願東去,乃留像山中。
山民張氏目睹海上奇觀,舍宅供奉,得名「不肯去觀音院」。這就是普陀山佛教文化的發祥,從此普陀山正式成為觀音菩薩的應化勝地。[1]
明萬曆末,僧炤寧在原址建「聽潮庵」。清康熙三十八年,御書「潮音洞」額賜掛。雍正、道光、光緒年間有廣紀、仁亮、淨守等禪師續增修,並改稱「紫竹林」。1919年,康有為親提院額。
1989年起,普陀山佛教協會主持重建,歷時數載,成大悲樓、園通殿、天王殿、三聖樓、藥師殿。供奉著十一面觀音、玉質臥佛和全山最大的玉質觀音。
照片
-
不肯去觀音院裡供奉的十一面觀音像
-
不肯去觀音院震旦慈怙
-
院外
相關作品
- 電影 不肯去觀音
註釋參考
- ^ 見:橋本進吉. 《橋本進吉博士著作集》〈慧蕚和尚年譜〉12葉.岩波書店. 1972年(原著1922年);《佛祖統紀》卷四十二、《佛祖歷代通載》卷二十三、《釋氏稽古略》卷三、日本《橋本進吉博士著作集·慧蕚和尚年譜》、日本《元亨釋書》;陳翀.慧萼東傳〈白氏文集〉及普陀洛迦開山考
這是一篇關於寺廟、教堂、清真寺或神社等宗教建築的小作品。您可以透過編輯或修訂擴充其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