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焦,中醫人體部位名,是三焦之一。

下焦即三焦的下部,指下腹腔自胃下口至二陰(陽明)部分。《靈樞·營衛生會》稱:「下焦者,別迴腸(大腸),注於膀胱而滲入焉。故水穀者,常並居於中,成糟粕,而俱下於大腸而成下焦。滲而俱下。濟泌別汁,循下焦而滲入膀胱焉」。李時珍於《本草綱目》中曾說:「上焦主納,中焦主化,下焦主出」。

下消是一種下焦病症,即「小便黃赤,為淋為濁,如膏如脂,面黑耳焦,日漸消瘦,其病在腎,故又名腎痟也」,類似今日所謂的糖尿病


外部連結

  • 下焦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中藥方劑圖像資料庫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中文)(英文)
  • 小便黃赤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中藥方劑圖像資料庫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中文)(英文)
  • 小便短赤 中藥方劑圖像資料庫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中文)(英文)
  • 小便頻數 中藥方劑圖像資料庫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中文)(英文)
  • 小便不利 中藥方劑圖像資料庫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中文)(英文)
  • 小便澀痛 中藥方劑圖像資料庫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中文)(英文)
  • 小便赤澀 中藥方劑圖像資料庫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中文)(英文)
  • 糖尿病 中藥方劑圖像資料庫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中文)(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