ㄇㄛˋㄑㄧˊ(?—?),字普撥太平郡(今山西省晉中市)人,北魏、西魏、東魏官員。

生平

万俟普的祖先是匈奴的別部,他年輕時勇敢果決,勇猛有力。正光年間,破六韓拔陵謀反,逼迫万俟普出任太尉。後來万俟普率領部下向北魏投降,出任後將軍,屢次升任第二領民酋長高歡起兵反抗爾朱氏時,万俟普遠遠的向高歡表示歸附,高歡非常讚賞。魏孝武帝元修初年,万俟普封清水郡公。永熙二年秋七月辛卯(533年8月10日),使持節鎮北將軍大都督東秦州刺史万俟普加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1][2]。永熙三年(534年)二月,侯莫陳悅害怕宇文泰圖謀自己,偽造皇帝詔書給万俟普,詔書中命令万俟普和侯莫陳悅互為朋黨援助。万俟普認為詔書可疑,封好詔書送給宇文泰[3][4]。万俟普又派部將叱干保洛率領兩千騎兵支援宇文泰[5]。永熙三年(534年)七月,万俟普跟隨魏孝武帝西入關中,出任司空、東秦州刺史,封建忠王,據守覆靺城。高歡平定夏州後,於天平三年(536年)二月命令阿至羅圍逼万俟普,高歡也率領軍隊呼應阿至羅[6]。五月,万俟普與兒子太宰万俟洛、豳州刺史叱干寶樂、右衛將軍破六韓常以及都督將領三百多人率領部落投奔東魏,宇文泰率領輕裝騎兵追趕,到了黃河以北一千多里,沒追上後返回。六月甲午(536年7月28日),万俟普到達東魏[7][8][9][10][11][12]。高歡親自迎接万俟普,封万俟普為河西郡公。天平四年十一月丙子(538年1月1日),万俟普升任太尉[13][14][15],後又任朔州刺史,去世。東魏贈予太師大司馬錄尚書事[16][17]皇建元年十一月庚申(560年12月15日),齊孝昭帝高演詔令將万俟普等十二人合祭於齊神武帝高歡的宗廟[18][19]

其他

當初,高歡因為万俟普位尊年老,對他特別禮遇,曾經親自扶著万俟普上馬,万俟普的兒子万俟洛脫去帽子叩首說:「願意出死力以報答大恩。」邙山之戰時,東魏各路軍隊都向北渡橋,只有万俟洛約束部下不動,對西魏人說:「万俟受洛干在此,能來的可以來!」西魏人害怕而散去,高歡將万俟洛的營地命名為回洛城。[20]

延伸閱讀

[]

 北齊書/卷27》,出自李百藥北齊書
 北史·卷053》,出自李延壽北史

參考資料

  1. ^ 《魏書·卷十一·帝紀第十一》:秋七月辛卯,以使持節、鎮北將軍、大都督、秦州刺史万俟普撥為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
  2. ^ 《魏書校勘記·卷十一·帝紀第十一·一二》:以使持節鎮北將軍大都督秦州刺史万俟普撥為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 諸本「秦」作「泰」。按万俟普撥是秦州刺史,歷見周書卷一文帝紀下永熙三年(五三四)二月、同書卷二文帝紀下大統二年(五三六)五月、北史卷六齊紀上天平三年(五三六)二月、北齊書卷二七万俟普撥傳(補)。當時有兩秦州,一治上邽,此州自永安三年(五三0變亂軍被鎮壓後,侯莫陳悅、趙貴、李弼、念賢等相繼為刺史見周書卷一四、卷一五諸人傳。又一是魏末置於汧城的東秦州。本書卷九肅宗紀孝昌三年記東秦州刺史潘義淵以汧城降變亂軍。太平寰宇記卷三二隴州條歷記沿革。万俟普撥當是東秦州刺史。北史卷六齊本紀、北齊書卷二七万俟普撥傳都說高歡平夏州後,万俟普撥率眾投奔東魏。此「秦州」與夏州相近。泰州近在河東,情事不合。這裡「泰」乃「秦」之訛,今改正。
  3. ^ 《周書·卷一·帝紀第一》:悅既懼太祖謀己,詐為詔書與秦州刺史万俟普撥,令與悅為黨援。普撥疑之,封詔以呈太祖。
  4. ^ 《北史·卷九·周本紀上第九》:悅乃詐為詔書與秦州刺史万俟普撥,令為己援。普撥疑之,封以呈帝,帝表奏之。
  5. ^ 《周書·卷一·帝紀第一》:万俟普撥又遣其將叱干保洛領二千騎來從軍。
  6. ^ 《資治通鑑·卷一百五十七》:東魏丞相歡令阿至羅逼魏秦州刺史万俟普,歡以眾應之。
  7. ^ 《北齊書·卷二·帝紀第二》:二月,神武令阿至羅逼西魏秦州刺史建忠王万俟普撥,神武以眾應之。六月甲午,普撥與其子太宰受洛干、豳州刺史叱干寶樂、右衛將軍破六韓常及督將三百餘人擁部來降。
  8. ^ 《北齊書校勘記·卷二·帝紀第二·一一》:六月甲午普撥與其子太宰受洛干至擁部來降 諸本「六月」作「三月」,北史作「六月」。按天平三年(五三六)三月無甲午,六月甲午是二十五日。又周書卷二文帝紀下記此事在大統二年(五三六)五月,乃獲悉普撥等東走,宇文泰追他們的時間,則其入東魏,自不能早在三月。通鑑卷一五七考異引三國典略也作「六月」。今從北史改。
  9. ^ 《周書·卷二·帝紀第二》:夏五月,秦州刺史、建中王万俟普撥率所部叛入東魏。太祖勒輕騎追之,至河北千餘里,不及而還。
  10. ^ 《北史·卷五·魏本紀第五》:夏五月,司空越勒肱薨。秦州刺史、建忠王万俟普撥及其子太宰壽樂干率所部奔東魏。
  11. ^ 《資治通鑑·卷一百五十七》:魏秦州刺史万俟普與其子太宰洛、豳州刺史叱干寶樂、右衛將軍破六韓常及督將三百人奔東魏,丞相泰輕騎追之,至河北千餘里,不及而還。
  12. ^ 《資治通鑑考異》:考異曰:普降東魏事,北齊書帝紀在三月甲午,典略在六月。北史齊紀在六月甲午;周書帝紀、北史魏紀、齊紀在五月,今從之。
  13. ^ 《魏書·卷十二·帝紀第十二》:十有一月丙子,以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万俟普為太尉。
  14. ^ 《北史·卷五·魏本紀第五》:十一月丙子,以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万俟普為太尉。
  15. ^ 《資治通鑑·卷一百五十七》:丙子,東魏以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万俟普為太尉。
  16. ^ 《北齊書·卷二十七·列傳第十九》:万俟普,字普撥,太平人,其先匈奴之別種也。雄果有武力。正光中,破六韓拔陵構逆,授普太尉。率部下降魏,授後將軍,第二領民酋長。高祖起義,普遠通誠款,高祖甚嘉之。斛斯椿逼帝西出,授司空、秦州刺史,據覆靺城。高祖平夏州,普乃率其部落來奔,高祖躬自迎接,授普河西公。累遷太尉、朔州刺史,卒。
  17. ^ 《北史·卷五十三·列傳第四十一》:万俟普,字普撥,太平人,其先匈奴之別也。少雄果,有武力。正光中,破六韓拔陵構逆,逼授太尉。後歸魏,累遷第二鎮人酋長。孝武帝初,封清水郡公。隨入關,拜司空。神武平夏州,普自覆靺城率部歸齊神武。神武躬自迎接,封河西郡公,位太尉,薨。贈太師、大司馬、錄尚書事。子洛。
  18. ^ 《北齊書·卷六·帝紀第六》:庚申,詔以故太師尉景、故太師竇泰、故太師太原王婁昭、故太宰章武王厙狄干、故太尉段榮、故太師万俟普、故司徒蔡俊、故太師高乾、故司徒莫多婁貸文、故太保劉貴、故太保封祖裔、故廣州刺史王懷十二人配饗太祖廟庭,故太師清河王岳、故太宰安德王韓軌、故太宰扶風王可朱渾道元、故太師高昂、故大司馬劉豐、故太師万俟受洛干、故太尉慕容紹宗七人配饗世宗廟庭,故太尉河東王潘相樂、故司空薛脩義、故太傅破六韓常三人配饗顯祖廟庭。
  19. ^ 《北史·卷七·齊本紀中第七》:庚申,詔以故太師尉景、故太師竇泰、故太師太原王婁昭、故太宰章武王厙狄干、故太尉段榮、故太師万俟普、故司徒蔡雋、故太師高幹、故司徒莫多婁貸文、故太保劉貴、故太保封祖裔、故廣州刺史王懷十三人配饗太祖廟庭,故太師清河王岳、故太宰安德王韓軌、故太宰扶風王可朱渾道元、故太師高昂、故大司馬劉豐、故太師万俟受洛干、故太尉慕容紹宗十一人配饗世宗廟庭,故太尉河東王潘相樂、故司空薛脩義、故太傅破六韓常三人配饗高祖廟庭。
  20. ^ 《資治通鑑·卷一百五十八》:初,歡以万俟普尊老,特禮之,嘗親扶上馬。其子洛免冠稽首曰:「願出死力以報深恩。」及邙山之戰,諸軍北度橋,洛獨勒兵不動,謂魏人曰:「万俟受洛干在此,能來可來也!」魏人畏之而去,歡名其所營地為回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