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讨论:维基工作小组

不要搞太多小组,容易分散注意力。

  • 维护(包括更新,检查,删除,侵权)
  • 编辑(包括纠错,文字润色)
  • 整理(包括页面分类,繁简转换,文章合并,文章重写,内部连接,跨语言连接)
  • 质量提升(消除小条目, 消除关注页面,NPOV,争议)
  • 配图(包括绘制,摄影)
  • 写作(翻译, 请求文章)

以后如果人多了,讨论和组织不方便,再分出来。 --用心阁 13:01 2005年2月2日 (UTC)

其实我也这么觉得,只是不知道该怎么分类。我把它改成这样子了,看看觉得如何。

另外各组的工作项目我把你的调整了一下变成这样:

  • 维护(包括更新,检查,删除,侵权)
  • 整理(包括页面分类,繁简转换,内部连接,跨语言连接)
  • 创作翻译(翻译,请求文章)
  • 质量提升(消除小条目,消除关注页面,文章重写,,文章合并,NPOV,争议)
  • 美术编辑(包括绘制,摄影,版面布置,模板)
  • 文字编辑(包括纠错,文字润色)
  • 宣传(推广wiki中文版,宣传wiki中文版,让更多的人参与wiki计划)
  • 激励(通过正激励和负激励,鼓励更多人符合维基政策添加内容)

--Ab ab 99 18:06 2005年2月27日 (UTC)

--可夫 (talky? click me!) 14:09 2005年2月2日 (UTC)

非常好。以后维基荣誉也可以分得更细了,比如执行美编(美术编辑,不知道你们那里是不是这样简称)。--用心阁 14:19 2005年2月2日 (UTC)


我对网页的编辑和维护不是很懂,但我也觉得小组分得太多不太好. 我建议把小组精简一些. 但为了把页面搞得好,肯定会吸纳更多的人参与才行. 可以在小组下面设置细胞单元,一个细胞单元担负一个具体的职责,这样减少了个人的工作量,也降低了难度. 另外,各细胞单元之间的成员可以自由变动,以便大家都有最大的空间发挥才能.----AISEEN 02:03 2005年3月6日 (UTC)AISEEN

建议设立一些处理问题小组

维基条目现时存在不少小问题,如维基化、过度连结、没有参考标示、没有分类、孤立等,这些都是举手之劳即可达,现时却依赖路过之人自发修改,令问题不常得解决,故可以成立一些处理问题小组,由机器人发现并设定程式上报,再由处理问题小组成员处理,如此便再无此问题了。窗帘布(议会厅) 2009年5月2日 (六) 08:48 (UTC)回复

还是多讨论一点具体的吧,少投点{{支持}}票。

  1. 工作小组和维护性专题怎么分?还是说把这些东西都改为专题?
  2. 如何重启?
  3. 如何保证持续运作?
    这条让我想起WP:COTW
    --达师信访工作报告 2009年5月5日 (二) 10:32 (UTC)回复
逐个作答吧。
  1. 看过专题,性质与工作小组大不相同。专题主要是讨论跟推进,整理的事项都是在小组列出来的
  2. 重新招人?
  3. 我的想法是每个月(或更频密的每星期)定一个类别的条目让参与者检查及修正问题。规模较大的条目分类则应给予较多时间修正。分类的话,完成修正后应该着手把过大分类拆小。
大约是这样。—Altt311 (留言) 2009年5月7日 (四) 18:13 (UTC)回复
静下来了……我再加一点,希望能推进讨论。我认为比较细微或者比较严重的问题(如重组分类、孤立页面)应独立成立小组,以便尽快解决问题。长远来说,我想在把所有条目修妥后,应该只有两至三个小组存在,主要包括:条目编辑小组(专注于条目内容)、条目整理小组(负责条目内容以外的工作,如分类、孤立、移动等)。有需要也可成立新手指导小组,协助新手解决问题。也希望每个小组由两至三个不同的管理员领导,必要时能利用管理员权限让这些小组能顺畅地运作。—Altt311 (留言) 2009年5月16日 (六) 08:27 (UTC)回复
人手不够怎么办?--达师信访工作报告 2009年5月17日 (日) 05:27 (UTC)回复
其实现在已经可以开始运作的。--达师信访工作报告 2009年5月17日 (日) 05:27 (UTC)回复
人手不够的话,可能要延迟进度了……看来应该是在重组的同时开始找人加入比较快捷,或许在确立初步架构后开始招人—Altt311 (留言) 2009年5月17日 (日) 15:45 (UTC)回复
但是毕竟各位维基人的大脑也不是什么都有的,会不会在整理一些自己不太清楚的条目时搞出OR?在新条目巡查时注意到现在大部分的新页面不是没有参考资料,只有外部链接,就是虽有参考资料,但无脚注。或许可以先从挂{{unref}}和{{nofootnotes}}模板的条目入手。--冻僵的河蟹talk·+ 2009年5月20日 (三) 15:31 (UTC)回复
新条目方面需要集合巡查者的力量,但原有条目方面也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我想,把条目内容维基化可与新条目那边结合在一起进行,但分类应该要开一个小组应付了,因为现在的条目分类不太清晰—Altt311 (留言) 2009年5月20日 (三) 15:48 (UTC)回复
(+)支持:小组如果充分实施计划会很快步入正轨的!--👻Cryberghost 2020年3月13日 (五) 05:44 (UTC)回复

关于维基工作小组有关方针指引起草的意见征集

仅为意见征集,应该不公示或形成有约束力的方针指引

征集前说明:朋友们,众所周知Wikipedia:维基工作小组是允许自由创立的,目的是促进社群成员依据兴趣和意愿,在条目编辑和站务运营的某个需要开展大量协作工作的领域,以集体地、有组织地、甚至是有SOP地行动,以便相关工作更有效率的开展。中文维基百科成立至今已有逾30个具有工作小组或具有工作小组性质的协会、委员会(以下统称“工作小组”)成立。这些工作小组有些作用相互重复,有些长期缺乏成组织的活跃度或不再具有恢复活跃的意义,仅有少部分工作小组保持了活跃并发挥了一定作用。系列提案的最终目的是:

  • 引导新成立的工作小组在筹备时就充分考虑自身功能定位,避免工作小组遍地的情况;
  • 适时梳理既有的工作小组,以适当方式处理功能重复、不再活跃的小组,促进有实际意义和功用的小组恢复活跃。

征集意见内容:

  1. 第1期:拟在开启有关方针指引的讨论(第2期讨论)后暂停允许新的工作小组成立,直至讨论完毕、规则确认施行;
  2. 第2期:拟制定方针指引,要求新成立的工作小组应在互助客栈向社群工作小组成立的目的、计划开展的工作等,并获得共识或符合一定要求;
  3. 第3期:拟通过客栈讨论,对作用重复、组织活跃度非常低进行工作小组整并或解散。

上述三期拟依次进行,恳请社群考虑上述三期方案并发表意见。 --Kirk★ 0讨论│图书馆0 2020年3月1日 (日) 13:08 (UTC)回复

学生会并没有主打社交⋯⋯另外,支持重整现有的维基工作小组。—— Eric Liu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0年3月2日 (一) 00:20 (UTC)回复
对于将学生会定调为主打社交的组织,本人感到深切遗憾。另,支持订定相关规定--战车兵狂好者留言 2020年3月12日 (四) 18:11 (UTC)回复
(!)抗议对于学生会的批评,无理无据!另(+)支持并期待订定小组相关规定。--Rice King 信箱学生会 · 留名 2020年3月18日 (三) 13:17 (UTC)回复
初步大致同意有关提议,我总是觉得分得太散了。我很期待相关的规定提议。ꓢꓯꓠꓟꓳꓢꓮ 漆黑漫长夜 2020年3月2日 (一) 06:35 (UTC)回复

Temp 的意见

首先,要明确目前维基上组织的总类。我自己记得下列几种:

  1. 维基百科:机器人审核小组、OTRS与权限用户组:这些用户组拥有实权,意即他们的成员能够做的事,其他人未必能做。他们受专门的方针规核。特别的是,BAG虽然称为“小组”,但不属普通的工作小组。成员加入须审核。
  2. 站外组织:各QQ群、电报群、分会、用户组等等。它们通常在站内有一个页面作介绍,实质的活动和规章则在站外。成员加入有时须审核。
  3. 维基百科:专题及下设的工作组:专注某些条目的编写。成员来去自由。无约束力。
  4. 维基百科:维基工作小组:为了某些维基上的事务而成立的小组。成员来去自由。无约束力。
  5. 其他:如维基百科:U18协会维基百科:保留派维基人社团用户:爱学习的饭桶/饭桶会:社交型组织,近乎没有活动。无约束力。
  • 那么,今次打算规管那一部分的组织呢?可否通过转换组织的类别来避开规定?--Temp3600留言2020年3月3日 (二) 11:20 (UTC)回复
    Temp君所说的,我是这样考虑的:
    1. 第1类其实严格意义上应称为用户组,一方面已有方针指引规制,另一方面各个组的作用非常有针对性,应无需纳入本次讨论再行归类,而且其他类型的组织也很难转化为这一类组织。
    2. 第2类分为两类,一类是归WP:IRCPOL规制的,不归属IRCPOL规制的自行组织的群组,那也就也不应由维基的方针来管理了;另一类,分会和用户组,这一类有基金会的方针来规制,因此第2类也无需纳入本次讨论。需要成立这两类组织,也需要遵循特定的、已有的规则,如符合规则那么就没有不妥,自然有权利在站内使用Wikipedia名字空间进行介绍。
    3. 第3类上文Rowingbohe君已经提问过,Wikipedia:专题委员会/专题指引/工作组下设在专题下,旨在推动编辑专题下的特定子专题,也不在本次讨论的范畴。只要符合用以编辑某一子专题目的的,按现有专题运作的方式成立工作组也是没有问题的。
    4. 第4、5类如征求意见的说明所述,是一类,即Wikipedia:维基工作小组定义下的组织,但用户:爱学习的饭桶/饭桶会这一例排除在外,用户页下的应视为用户个人自由,不应予以过分规管。但Wikipedia空间下的,有中文维基百科的共同性、共有性,应当适当规管而不能完全任意滋长,故而进行讨论。
    以上。Temp3600--Kirk★ 0讨论│图书馆0 2020年3月3日 (二) 16:28 (UTC)回复
  • 话说像维基百科:维基百科苏维埃共和国这种的呢⋯⋯ —— Eric Liu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0年3月4日 (三) 03:10 (UTC)回复
    卧槽!发现了宝!我认为与方针等密切相关的幽默页面是可以的,比如说“讲反话版方针”系列,这种太具有创新力的感觉还是应该规制一下吧,按我的理解可以移动到作者自己的用户页下。感觉甚至可以制定一个维基百科名字空间运用方针了……但纵使如此,这个毕竟还是个幽默页面,不是社群组织,可能我想还是不会纳入工作小组的规制范围。--Kirk★ 0讨论│图书馆0 2020年3月4日 (三) 09:19 (UTC)回复
  • (:)回应那么我们集中讨论(现时属)第四及第五类的组织。它们有一项重要的不同:第四类组织至少在成立时是以协助处理维基上的某项事务为目标的,而第五类组织则开宗明义是一个社交组织。它们从一开始就没有打算处理维基上的事务。有些时候,这些组织更像是一份约章:参与者宣告愿意接受某些规则,签个到,就没有然后了。U18与Wikipedia:圆桌会都是这个组织的典型例子:它们唯一的会务就是让新成员签到。而第四类组织则至少会尝试处理一些站务,偶然也有组内的活动。
  • 类似的签名宣言在维基上有其他例子,例如User:胡葡萄/维基和平约章,只不过它不叫自己做协会而已。而且也放在用户页下面。
  • 另外,我也想谈谈第二类的组织。事实上,有不少群组在维基上已有介绍,而且没有遵守IRCPOL。例如DC16的辅助群、wikipedia-zh-ingress、台大维基社群、以及不同的QQ群。假设它们不受未来订下的组织法所限制,那么任何组织都可以成立一个站外群,从而享有第二类组织设立站内页面的权利。
  • 综上,我个人的建议是:组织法只规管第四类组织的成立。如果组织不将自己列入工作小组名单,那么不应以工作小组的方式进行规管。--Temp3600留言2020年3月4日 (三) 09:37 (UTC)回复
    我是赞成的,不自行列入的可以不接受方针规制,但是同时也就不能享受“使用Wikipedia名字空间”这项权利了。Temp3600--Kirk★ 0讨论│图书馆0 2020年3月4日 (三) 10:01 (UTC)回复
    至于第二类组织,我观察到目前的现况是,只天然享有在WP:IRC页面挂出相关信息的权利。独立拥有页面的,都是地方维基社群,无论是台大维基社还是西南社群、上海社群,都是特定地理范围的维基社群,故而才独立占有一个Wikipedia名字空间下的页面,这也比较明晰了。--Kirk★ 0讨论│图书馆0 2020年3月4日 (三) 10:16 (UTC)回复
    对了还是强调一下,Temp君所说的第二类内,其实存在着性质相当不同的两类。一类仅仅是社交媒体平台的群组,一类是地方维基社群。将第二类的打包整体讨论是会产生很多问题的。--Kirk★ 0讨论│图书馆0 2020年3月4日 (三) 10:16 (UTC)回复
  • (:)回应那么,U18和圆桌会要怎样处理?--Temp3600留言2020年3月4日 (三) 10:35 (UTC)回复
    U18和圆桌会虽然有会、协会之名,但仍然是维基工作小组,这个目前存在的其他类似会、协会是相同的。但是我想大家在讨论的过程中可能逐渐忘记了,规则制定出来以后只对以后成立的工作小组有效,目前存在的小组在第3阶段决定是否整并、如何整并。--Kirk★ 0讨论│图书馆0 2020年3月4日 (三) 13:10 (UTC)回复
    • 在我而言,自认是工作小组的就是工作小组;U18和圆桌会从一开始就不认为自己是工作小组,自然不应该用工作小组的规定去管理。它们从一开头就没有打算承担工作小组的责任。--Temp3600留言2020年3月4日 (三) 13:27 (UTC)回复
    • 而且,第五类还可以分拆出一些不定期发布刊物的社团:求闻和政策月报都是例子。--Temp3600留言2020年3月4日 (三) 13:31 (UTC)回复
      我确实可以理解协会可以自由自我定位、分类,但关键是分类和定位应当在既定框架下,U18/圆桌如果不认为自己是工作小组,也无法归为其他任何一类组织。如果单纯只是说自己“就是个维基组织”,那势必会造成,组织人人都可任意成立,U15、U22、方桌、三角桌(当然这是夸张的说法),现在工作小组过剩的情况就是完全没有规管情况下发展后形成的。求闻和政策简报应当是在Category:维基百科新闻之下的,肯定不在本次规管范围,而且维基百科新闻下的刊物运作都挺好的,应当不用特意再花时间进行规管。Temp3600--Kirk★ 0讨论│图书馆0 2020年3月4日 (三) 13:51 (UTC)回复
  • 个人觉得,这类组织多数而言至少还有想做什么正经(大概)的事,若比其他各种奇怪的幽默页面更有用(“正式”?),却不能用维基百科命名空间未免有些过了。—— Eric Liu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0年3月4日 (三) 11:35 (UTC)回复
    @Ericliu1912:没有任何要禁止这些工作小组使用维基百科名字空间的意图,无论是以后成立的还是整并后留存的,都很自然能有自己的页面。所要禁止的,大概是现有的几种可以使用维基百科名字空间所允许外的用途。不过话说回来,讨论的重点还是在于规制工作小组。其他横生枝节是顺带一提。--Kirk★ 0讨论│图书馆0 2020年3月4日 (三) 13:14 (UTC)回复
  • 看了看维基百科:维基工作小组内的各种工作组,绝大部分都能/应该转换成维基百科:专题或专题下的工作组,部分不能的也只是不适合成直接转换为专题,而只适合转换为专题下的工作组,但又暂时没有相应专题建立。我记得好几年前整理过一次工作小组,能并到专题的都并过去了,剩下几个的都是暂时没法并到专题的。几年过去了,没想到工作小组又重新开花了。。。--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0年3月4日 (三) 12:58 (UTC)回复

哎,我说得直白一点。如果是对某些组织不满,那直接发帖正面讨论不就很好嘛。--Temp3600留言2020年3月4日 (三) 13:46 (UTC)回复

唉,Temp君您别这样啊,这是开针对性讨论之端。本次讨论最核心的目的就是在制定通用性的规则,这也是为什么本次所计划进行的提案会有三阶段,而且将既有组织的讨论放在最晚,即使新规则生效也不对既有组织产生影响,都是考量到防止因为对具体某个组织的考量而影响整体规则的制定。Temp君这样把另一帖有强烈情绪色彩的讨论贴过来我真的很难过。我本人已经尽力促使讨论和提案向“制定通行规则”“非个案针对性”方向发展了。您反向施力,这样真的,至少我觉得不是很好吧。--Kirk★ 0讨论│图书馆0 2020年3月4日 (三) 13:59 (UTC)回复
包括为什么不直接提案,而是就整个提议先类似于办个说明会,并先征集意见而不是直接提案,也是考虑到这个问题的讨论很容易导向针对具体组织上。这样可以在此,先向大家全盘阐述一下想法,避免误解。在提案正式讨论前首先消弭有可能的误会,特别是类似于“新规则会否对既有组织有直接冲击”这种担忧。--Kirk★ 0讨论│图书馆0 2020年3月4日 (三) 14:10 (UTC)回复
不哭不哭。要规管工作小组,比如说,想办法让现在的工作小组更有效率,怎样鼓励大家参与,甚至可否设立集体奖项,鼓励优秀勤劳的小组;或者设立组织法,协助工作小组更完善地工作,这些我都支持,也很乐意参与相关的讨论。
然而,有很多“组织”本来就没有想过要成为站务型的工作小组。反之,有一些站务小组(例如上面提及的求闻,政策月报)则没有登记。我的观念,是大家应将精力放在改善事物,让有心做事的人获得更多支援;至于从一开始就不想做事的,别管它就行了。--Temp3600留言2020年3月4日 (三) 14:13 (UTC)回复
抹眼泪,哈哈哈哈哈哈哈“让现在的工作小组更有效率”我觉得很可,也是本次的一大目的。因为除去功能比较重复的一些,其实现有的小组有相当一部分看标题是不错的,比如说各种“改善小组”“DYK关注小组”立意是不错的,如果能通过这次变动,打破“越不活跃、越没有想干实事的人来参与,越没有人参与、越组织不起活动”的恶性循环,那就非常好。噢,至于没有要处理站务的组织,我觉得至少还是要在现有框架内有一个定位,前面也是这个意思,不能完全没有类别归属。不过我感觉这样的组织也不多就是了,基本上组织要么面向某一话题的条目、要么面向某一类型的维基人(如,新手维基人,或者某一地域范围的维基人)、要么面向某一特定活动(如,关注DYK、关注巡退管的站务处理),都跟站内事务有关系,现在的工作小组已经相当包罗万象了。Temp3600--Kirk★ 0讨论│图书馆0 2020年3月4日 (三) 14:26 (UTC)回复
整并同类工作小组,统计目前工作小组的活跃度等,我都支持。我唯一反对的,就是借整并工作小组,向其他组织开刀——如果是要开刀,就正面说出来。如果U18是应该解散,那就大大方方说出原因,争取支持。--Temp3600留言2020年3月4日 (三) 14:36 (UTC)回复
现存的组织的存废并立就不适用新规则吧,我在想第三阶段想出个什么方法能逐个讨论个案。直接试图套用规则,会导致规则在制定期就争论很多导致难产,反而让立意好的部分也没法过了。这样一看,反正前面两阶段先看看怎么推,第三阶段肯定棘手,要不要做/如何做都要考量。但至少二阶段推完以后,期待能让整个“维基工作小组/组织”朝有效的方向发展。--Kirk★ 0讨论│图书馆0 2020年3月4日 (三) 16:12 (UTC)回复
诚心恳请大家从这个角度考虑:如果在目前无规定的情况下,工作小组即使有功能重复也能成立,并且无功能小组不断累积起来是否有益。如果无益的话,我们是否能讨论制定一些规则,至少使得将来工作小组的成立不再没有建议引导、方针指引。--Kirk★ 0讨论│图书馆0 2020年3月4日 (三) 14:05 (UTC)回复
其他语言版本有没有什么可供我们借镜的地方?—— Eric Liu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0年3月4日 (三) 14:34 (UTC)回复
避免同类的工作小组成立的确是好事。无功能小组方面,“至于从一开始就不想做事的,别管它就行了。”--Temp3600留言2020年3月5日 (四) 09:47 (UTC)回复

工作小组 vs 社群组织

感谢大家发起这个讨论,今天才知道这两个页面:WP:维基工作小组WP:社群组织列表。之前对这方面一无所知,刚开始是在欣赏别人的使用者页面时,觉得一些{{Topicon}}、{{Encourage}}挺酷的,所以就加入,比如加入反破坏小组也就着手反破坏,以免对不起那个Topicon(哈哈),然而最近发现有些人是不受Topicon鼓励的,加入归加入,加入也不做事。言归正传。由于WP:社群组织列表明言“维基百科官方并不会承认这些组织的存在,亦无任何地位。”←可见“社群组织”与“工作小组”是不一样的,后者可能被官方承认也可能有地位。因此:

  1. 一个组织若是“社群组织”就不是“工作小组”,若是“工作小组”就不是“社群组织”。
  2. “社群组织”若出了问题,通常只对该组织自己有害,对整体社群伤害有限。但为防万一,是不是可以考虑建立方针,倘若社群认为某组织之存在非但无益并且有害(举夸张的例子:比如某组织冲票扰乱或试图操控存废、客栈、评选或游走3RR强势编辑条目或霸凌非组织之编者等等),可授予管理员机制与权限得解散并封存该组织(页面全保护)。←若现有方针已经可以处理这类问题,则不须再新增方针。
  3. “工作小组”仅社交功能者,应归入“社群组织”。

——目前先想到这样。愚见供略参考。--Hjh474留言2020年3月7日 (六) 14:55 (UTC)回复

看完这篇这篇之后,有了新的认识,所以调整发言。

  1. 工作小组是自愿加入(与退出)的,“加入工作小组”让维基人自我标示以告诉社群:“我在维基喜欢做哪方面的工作”,换言之主体是维基人,工作小组只是一个标记。回顾早期成立的工作小组也确实如此运作,工作小组的页面说明不会有会长、创建人、各阶级等说明,工作小组的工作目标简单明了且能顾名思义,比如反破坏、格式审查等等,且工作小组的命名会有“小组”字眼。
  2. 工作小组既然不是主体,它的消长自然也不会伤害维基人心理,成员减少只表示近期的维基人对该方面的工作比较没兴趣而已。相对的,“社群组织”本身具有主体性,如果萎缩不活跃或者被兼并,创建人(或会长等等)可能会心理受伤,其成员可能会抗拒。
  3. 新手会创建人主动表示愿与小天使合并,个人觉得很好,(&)建议:会长阁下可直接邀请尚未加入小天使的新手会成员加入小天使,然后着手编辑美化小天使主页面←这很让人期待,以新手会的能力,应该可以做得很好。合并完成后,原有的新手会页面就存档半保护(或全保护)即可。--Hjh474留言2020年3月8日 (日) 03:35 (UTC)回复

知道为什么有的“社群组织”会出现在WP:维基工作小组了,因为“社群组织”有求生意志,希望壮大,希望有曝光度。WP:维基工作小组应该不是供人打广告的地方。这部分如果有方针会比较没有编辑争议,但没有方针还是可以编辑的,毕竟WP:维基工作小组页面自2005年就存在了。--Hjh474留言2020年3月8日 (日) 08:57 (UTC)回复

昨天自以为善意的编辑了WP:维基工作小组,希望不会造成大家困扰,也请Temp3600KirkLURowingbohe等前辈巡视看看。Ericliu1912君整理了WP:社群组织列表,将工作小组归为社群组织的一部分,个人觉得整理得很好。 --Hjh474留言2020年3月9日 (一) 01:03 (UTC)回复
其实可以考虑紧缩成为维基工作小组社群组织的条件:要建?可以,但要先建在使用者页面,要到WP:VP发个公告,公告七天无异议方能移到Wikipedia空间内-- Sunny00217 2020年3月15日 (日) 08:46 (UTC)回复
先去VP公示七天这个主意不错,简单有效,没有特别缛杂的规定,但绝对够用了。我(+)支持--Techyan留言2020年3月15日 (日) 10:01 (UTC)回复

游魂的意见

个人认为,除已经长期(数年)不包含活跃成员的工作小组应予废除之外,不宜对现有结构进行大幅整改合并,也不建议要求小组成立之前需要经过互助客栈商讨。就目前来看,固然部分小组招致了“将维基百科用作社交平台”等非议,但我认为任何人都不应当揣测用户编辑维基百科的动机而后加以评判;除非该动机已经导致维基百科遭受破坏,或者用户对维基百科的实质性损害行为确证与该动机有关。目前诸工作小组尚未产生如此严重的问题,个人建议没坏别修。--
 
2020年3月4日 (三) 12:17 (UTC)

没坏就不要修

我的意见就是任其自然发展。能搞好就搞,搞不好就黄。费心思把工作小组给整顿好,其实没什么意义。--Techyan留言2020年3月4日 (三) 14:57 (UTC)回复

如果制定方针是为了针对学生会、新手会或边缘人小组,那么同意Techyan观点。没有必要浪费时间去管一些只是在个人页面(虽然占用的是项目空间)上自娱自乐、既没有做出贡献也没有造成实质危害的“小组”。--高文海留言2020年3月11日 (三) 11:03 (UTC)回复
大体来看这个说法没问题,不过什么叫做“搞好”? --ᡠᠵᡠᡳUjui ᡠᠵᡠUju ᠮᠠᠨᡩ᠋ᠠᠨMandan 2020年3月17日 (二) 01:23 (UTC)回复
(香港一早有声音认为“搞”这个字的使用是有问题的了,这不是我的原创研究)大概是“发展”的意思吧。ꓢꓯꓠꓟꓳꓢꓮ 漆黑漫长夜 2020年3月18日 (三) 00:44 (UTC)回复
我倒不是说这种文字卫生的问题。单纯是觉得“搞好”的标准是模糊的,是缺乏共识的。 --ᡠᠵᡠᡳUjui ᡠᠵᡠUju ᠮᠠᠨᡩ᠋ᠠᠨMandan 2020年3月26日 (四) 10:36 (UTC)回复
“发展”确实也很模糊。ꓢꓯꓠꓟꓳꓢꓮ 漆黑漫长夜 2020年4月1日 (三) 14:06 (UTC)回复
返回到项目页面“维基工作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