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授书
黄授书 (1915年4月26日—1977年9月15日),男,江苏常熟人,美籍华裔天体物理学家。黄毕业于芝加哥大学。职业生涯早期致力于双电子系统中连续吸收系数的研究,后转向了恒星大气层、辐射转换、和联星与多星系统。在随后的几年,开始研究太阳系外行星的生命及其存在条件,于1959年在太平洋天文学会的一次会议中创造了适居带这个名词,指称在恒星周围能够让行星表面的水维持液态的区域[1]。
黄授书 | |
---|---|
出生 | 中华民国江苏省常熟市 | 1915年4月16日
逝世 | 1977年9月15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 | (62岁)
公民权 | 美国 |
母校 | 浙江大学(理学学士) 清华大学(理学硕士) 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 |
知名于 | 适居带的探索与外星生命的先决条件 |
奖项 | 约翰·西蒙·古根汉纪念基金会学者(1951) |
科学生涯 | |
研究领域 | 天文学家、天体物理学 |
机构 | 北京清华大学 芝加哥大学 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 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 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 美国天主教大学 美国西北大学 |
论文 | Wave Mechanical Calculations in Astrophysical Interest(1949) |
博士导师 | 奥托·斯特鲁维 |
生平
黄授书祖籍江苏省常熟县。1937年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1943年至1947年就读于清华大学,获得天文学硕士学位。1947年公派美国留学,师从地外行星探索先驱奥托·斯特鲁维。1949年取得芝加哥大学天文学博士学位。后在研究机构教授了两年天文学的课程,并任职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1959年,获得了马里兰州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职位。1960年至1961年兼职于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1963年至1964年任美国天主教大学天体物理学教授。1964年成为西北大学的物理和天文教授[2]。
晚年
学术贡献
早年从事双电子系统的研究,稍后研究恒星大气层、辐射层和联星或多星系统的动力学。后来转向恒星物理,研究支持外星生命的星体,并创造出“适居带”一词[1]。最终,研究行星适居性,并在1960年的论文中论述适居行星的尺度[3]。
纪念
1979年,紫金山天文台将新发现的主带小行星命名为(3014) 黄授书(Huangsushu)[6]。
2007年,中国天文学会设立黄授书奖,鼓励并表彰在天文学研究中取得突出成果的年轻天文学家,奖项从2007年起开始颁发,每两年一次,每次不超过两项[7]。
参考
- ^ 1.0 1.1 Huang, Su-Shu. The Problem of Life in the Universe and the Mode of Star Formation. Publications of the Astronomical Society of the Pacific. 1959-10, 71 (422): 421–424 [2014-09-17]. Bibcode:1959PASP...71..421H. doi:10.1086/1274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06).
- ^ 2.0 2.1 Guide to the Su-Shu Huang (1915–1977) Papers. Archival and Manuscript Collections.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Library. 1944–1980 [2013-07-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 ^ Huang, Su-Shu. The Sizes of Habitable Planets. Publications of the Astronomical Society of the Pacific. 1960, 72 (429): 489—493. Bibcode:1960PASP...72..489H. doi:10.1086/127586.
- ^ Huang, Su-Shu. Occurrence of Life in the Universe. American Scientist. September 1959, 47 (3): 397—402 [2014-09-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03).
- ^ Su-Shu Huang. Life Outside the Solar System. Scientific American: 55–63. doi:10.1038/scientificamerican0460-55.
- ^ Minor Planet Center. 3014 Huangsushu. JPL Small-Body Database. Minor Planet Center. [2013-07-17].
- ^ 张景中主编. 30年科技成就100例 1978-2008. 武汉: 湖北长江出版集团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 2008年12月: 196. ISBN 978-7-5353-42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