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利诺龙属

雷利诺龙属名:Leaellynasaura)又名利琳龙,是种小型薄板类恐龙,身长60到90公分,体重约10公斤,生存于早白垩纪阿尔比阶,化石发现于澳洲维多利亚州南端的恐龙湾

雷利诺龙属
化石时期:白垩纪前期, 118–110 Ma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蜥形纲 Sauropsida
总目: 恐龙总目 Dinosauria
目: 鸟臀目 Ornithischia
演化支 颌齿类 Genasauria
演化支 新鸟臀类 Neornithischia
属: 雷利诺龙属 Leaellynasaura
Rich & Rich, 1989
模式种
合作雷利诺龙
Leaellynasaura amicagraphica

Rich & Rich, 1989

目前已发现数个雷利诺龙的化石,包含两个完整的骨骸,两个破碎的头颅骨碎片。在1989年,这些化石首次被研究、叙述。模式种合作雷利诺龙L. amicagraphica),属名是以古生物学家托马斯·里奇(Thomas Rich)与帕特·里奇(Patricia Vickers-Rich)的女儿雷利诺·里奇(Leaellyn Rich)为名。种名则意为“朋友写作”,以感谢维多利亚博物馆、国家地理学会在澳洲古生物研究上的协助[1]

雷利诺龙曾多次被归类于不同分类位置,例如:棱齿龙类、原始禽龙类、或是原始颌齿类[2]。雷利诺龙缺乏硬化肌腱,这点与进阶型鸟臀目恐龙不同。在鸟臀目恐龙里,雷利诺龙的尾巴/身体比例相当长,尾巴长度约是身体其他部分的三倍。雷利诺龙的尾椎数量,比大部分鸟臀目恐龙还多,除了某些鸭嘴龙类[3]

棱齿龙类是群相当基础的新鸟臀类恐龙。如同所有鸟脚类,雷利诺龙是植食性恐龙。雷利诺龙可能为群居动物,以苏铁蕨类、以及针叶树为食。

极区恐龙

 
雷利诺龙的化石复制模型,置于展示牌前方的是头盖骨(编号 NMV P185990)

雷利诺龙是种南极区恐龙。在早白垩纪时,维多利亚州处于南极圈内,现在的南极圈气候非常寒冷,但白垩纪中期的气候较为温暖。这意味雷利诺龙的生存范围比现今爬行动物生存范围更往南。这可从南极洲发现的冰脊龙透露出更多讯息,可见恐龙能够存活在以往被认为不适合恐龙的气候环境之下。根据纬度判断,该地区可能有数周或数月没有日出,雷利诺龙可能要在黑暗中生活长达数月之久。雷利诺龙有非常大的眼睛,牠的脑部有大型视叶,牠们已演化成习惯活动于黑暗、微弱光线环境中[4]。雷利诺龙生存在极度低温的事实,让许多科学家认为雷利诺龙是种温血动物

但是,雷利诺龙的头颅骨可能属于未成年个体。如果真的是幼年个体,当牠们长大时,头颅骨的眼睛比例可能会改变。

大众文化

雷利诺龙出现在电视节目《与恐龙共舞》(Walking with Dinosaurs)第五集,牠们被描述成像现代狐獴一样以家庭为群体生活。

参考资料

  1. ^ Rich, T. and Rich, P. (1989). “Polar dinosaurs and biotas of the Early Cretaceous of southeastern Australia.” National Geographic Research, 5(1): 15-53.
  2. ^ Federico L. Agnolin, Martın D. Ezcurra, Diego F. Pais and Steven W. Salisbury (2010). "A reappraisal of the Cretaceous non-avian dinosaur faunas from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evidence for their Gondwanan affinities" Journal of Systematic Palaeontology, 8 (2) [1]
  3. ^ Herne, M. (2009). "Postcranial osteology of Leaellynasaura amicagraphica (Dinosauria; Ornithischia) from the Early Cretaceous of southeastern Australia." 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29(3): 33A.存档副本 (PDF). [2010-07-05].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0-07-15). 
  4. ^ Rich, T. H. and Vickers-Rich, P. (2002). Dinosaurs of Darkness. Bloomingto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