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ㄓㄥ)又名丁宁,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军用打击乐器孔颖达疏毛传《诗经·小雅·采芑》说钲是用来命令停军的乐器,与相反。它可能与十分肖似,外形像,上下相通,有柄。按《说文解字》既有“钲,铙也”,也有“铙,小钲也”之说。[1]刘学铫的说法,除去是一种钟形乐器之外,它也可能是指[2]

钲的记载最早出现于是《诗·小雅·采芑》之中,在安阳殷墟中出土过商代的铜钲,其形制“短阔、腹中广而两端尖、口曲、两端斜上、柄向下、中通”。同时很多的钲是以大、中、小一套三器的方法摆放的。到周代形制发生变化,多为“平口长柄、口下柄上”。[3]

参考文献

  1. ^ 吴十洲,《两周礼器制度研究》,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页 225,ISBN 9789571136417
  2. ^ 刘学铫,《中国文化史讲稿》,知书房,2005,ISBN 9789867640659
  3. ^ 闫艳,<释古代军旅乐器“钲”>,《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03期

延伸阅读

[]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乐律典·钲部》,出自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