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毅堂

位於台灣板橋的厲祠、英烈祠

25°00′26″N 121°27′27″E / 25.007288°N 121.457367°E / 25.007288; 121.457367

迪毅堂
迪毅堂外观(2024年)
基本信息
位置 中华民国台湾新北市板桥区流芳里馆前西路九十二号
宗教台湾民间信仰
主神徐元帅
例祭农历七月廿六
建立时间 清朝
地图
地图

迪毅堂,又称迪义堂,俗称元帅庙,是位于台湾新北市板桥区流芳里的英烈祠,由板桥林家在咸丰年间的泉漳械斗后建立,祭祀战死的武师、壮勇。

沿革

清治时期

咸丰三年(1853年),漳州裔的林本源家族为壮大漳州人势力,迁至板桥,以抗泉州人。林国芳建立板桥城垣,城门皆派林家壮勇十余名驻守。咸丰九年(1859年),泉漳械斗再度爆发,枋寮街瓦磘沟港仔嘴加腊仔皆陷于兵燹,各地泉州人大举进攻板桥,林国芳带领壮勇防御,新店溪而下火光烛天,哭声遍野;次年北台湾械斗再起,漳州人大破新庄西盛,焰祸延及大坪顶、桃仔园等地。战乱结束后,板桥林家为死伤的武师、壮勇建祠慰灵,名为“迪毅堂”,又作“迪义堂”,俗称“元帅庙”。[1]

咸丰九年是该地最后一次大规模械斗,板桥林家花很多功夫化解漳泉恩怨,包括兴建大观义学等,漳泉械斗才停止[2]

建造年份有两种说法,淀川喜代治《板桥街志》与盛清祈《板桥市志》认为是同治十二年(1873年),是林维源追慕徐才等家将而建;王国璠在《板桥林氏家传》则认为是咸丰九年林国芳亲率兵丁大战泉州人后,翌年,也就是咸丰十年(1860年)所建。[1]

庙初建时,庙内无神像,仅有大木主一面,上书一干将勇姓名,有徐才、刘赞等十三位。壁上联:“义魄强魂有所归,乃免为厉;御灾捍患念其力,用妥厥灵。”[1]

在同治时期,与慈惠宫接云寺、大众庙列为板桥四大古庙[1]

日治时期

1926年,前清特授台东都垦府刘嘉辉倡议重建,土地与经费由板桥林家提供。东西筑护龙、建有厢房数间。此时才刻有徐才神像与左右侍僮。题联写:“迪毅冠全军,当斯时披坚踏锐;义愤摧劲敌,受其赐报德酬勋。” [1]

刘嘉辉倡修后,扩大庙埕,成三合院形式[2]。曾做为流浪汉的救济所,供给衣食、收尸赠棺的经费由板桥林家所出[1]

战后时期

林家捐出板桥四大古庙,由历任板桥镇长兼任庙方管理人。其后,板桥工商辐辏,大辟道路,此祠庙埕被征收改建馆前地下道,空间丧失,加速没落,门前冷清。1971年,行政院下令地方首长不得兼任寺庙管理员,该祠管理人改由仕绅推派,其后成立管理委员会。[1]

庙宇藏于房舍间,邻近府中站的精华地段,虽坐落于商业中心,但已年久失修,两旁护龙也被盖违建。屋顶或墙壁皆严重斑驳、破损,匾额字迹也模糊难认,屋顶梁柱几乎损坏,蜘蛛网遍布。本来还渗水严重,后来盖铁皮屋顶遮蔽。[1][3]

自1971年起总持接云寺、迪毅堂、大众庙主任委员的朱茂阳透露,委员会曾计划与商人合作拆毁祠堂兴建商业综合大楼,以顶楼为神殿,其次为展览馆,再次层为图书馆,其余为出租供商业经营,但碍于法令规定,经费短缺,只好任其荒废。[1]

板桥迪毅堂
 
迪毅堂近景
位置  中华民国台湾
新北市板桥区馆前西路92号
官方名称板桥迪毅堂
类型登录等级:直辖市定古迹
登录种类:寺庙
详细登录资料

2013年12月,新北市文化局公告,经市府召开古迹历史建筑聚落及文化景观审议委员会,认现存重要史迹,代表客家人受雇参与漳泉械斗案例,深具历史价值,列为新北市文化资产。枋桥文化协会监事庄文毅长期致力推动迪毅堂列入古迹保护,盼文化单位能妥善复旧。[4]

2015年2月由文化部核定补助经费,8月办理修复或再利用的调查研究案招标,两次流标后于2015年10月决标,预计2016年10月完成,再争取中央补助修缮经费。该年迪毅堂信徒大会表示愿捐赠给新北市政府。[3]

 
学生擦拭神像

2016年,新北市议员何博文批评市府未积极修复迪毅堂。文化局主任秘书纪淑娟解释待完成调查程序后,将尽速修缮。该祠管理委员高竣中表示,迪毅堂是板桥共同记忆与祭祀圈,管委会没有能力修复,盼捐给政府后能永续保存。台湾艺术大学古迹艺术修复学系系主任刘淑音表示,迪毅堂见证板桥开拓史,具历史意义,但所在地潮湿、不见光,部分建筑构件有蛀蚀现象,有倾倒之虞,保存修复一定要快。[3]

祭祀

 
迪毅堂神尊

此庙属于厉祠,以农历七月廿六为普渡日,昔日祭典隆盛,远从中和、土城等地挑牲礼前来者大有人在。主神被称为“徐元帅”,原名徐才,或作徐财,漳州龙溪人,武师,早年追随林本源家族来台,担任武师们的总教头。徐才并无后代,对于他的死因有不同说法。一说咸丰九年的战役中,徐才在夜晚率领兵众渡大汉溪,遭新庄的泉州人用枪狙击射死。另一说,林家幼孙被土城人绑架,徐才为救少主殉职而亡。还有一说是与平埔原住民雷朗族摆接社交战时,领军抵抗而罹难。[1]

也有人认为他有客家血统[2][5]

至于刘赞,为副教头,子孙住于板桥后埔,二代刘成生为当地著名的草药医师(青草仙),三代刘永乐曾任镇民代表,四代子媳张丽华任华兴里里长。其余十一人,姓名漫漶无法辨识,事迹也不可考。其后凡男性死亡无后者多入此祠,曾尚立有许多小型牌位。[1]

戏剧

2015年报导,客家布袋戏剧团山宛然,近期推出取材自客籍武师徐才事迹的儿童剧《忠义武傅徐元帅》,融合林本源园邸地景意象,以客家的唱念与身段呈现客家山歌九腔十八调的特性。[5]

参考资料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徐丽霞. 〈林本源家將祠—迪毅堂〉. 《中国语文月刊》 (台湾: 中国语文月刊杂志社). 1998-01, 第八十二卷 (第487期) (中文(台湾)). 
  2. ^ 2.0 2.1 2.2 黄福其. 奉漳泉械鬥武師 促迪毅堂登錄古蹟 隱身板橋大樓間 雖腐朽但雕刻細 寺廟見證清朝閩人雙方 都請客籍「傭兵」的歷史 全台唯一. 《联合报》. 2013-07-22 (中文(台湾)). 
  3. ^ 3.0 3.1 3.2 陈韦宗. 〈台北都會〉古蹟迪毅堂如廢墟 市府挨批保存做半套. 《自由时报》. 2016-01-30 [2016-09-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4) (中文(台湾)). 
  4. ^ 翁聿煌、李雅雯. 〈台北都會〉見證漳泉械鬥 板橋迪毅堂列市定古蹟. 《自由时报》. 2013-12-28 [2016-09-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4) (中文(台湾)). 
  5. ^ 5.0 5.1 黄丽如. 山宛然推出客家兒童布袋戲 呈現武俠世界. 《壹周刊》即时新闻. 2015-12-04 [2016-09-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5) (中文(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