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包牡丹
荷包牡丹(学名:Lamprocapnos spectabilis),又名兔儿牡丹、鱼儿牡丹、铃儿草、铃心草、璎珞牡丹、荷包花、蒲包花、土当归[2]、活血草[2]、华鬘草(日本),是罂粟科荷包牡丹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中国北部,花多为桃红色与白色的复色花。广泛分布在亚洲东部,自西伯利亚南部到日本的地区。19世纪时荷包牡丹才被引进欧洲,而在北美一般只能靠人工栽培。[3]
荷包牡丹 | |
---|---|
荷包牡丹 | |
科学分类 | |
界: | 植物界 Plantae |
演化支: | 维管植物 Tracheophyta |
演化支: |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
演化支: | 真双子叶植物 Eudicots |
目: | 毛茛目 Ranunculales |
科: | 罂粟科 Papaveraceae |
属: | 荷包牡丹属 Lamprocapnos |
种: | 荷包牡丹 L. spectabilis
|
二名法 | |
Lamprocapnos spectabilis | |
异名 [1] | |
Dicentra spectabilis (L.) Lem. |
其种加词“spectabilis”意为“显著的”,“引人注目的”。
荷包牡丹花形玲珑可爱,花色艳丽多彩,叶丛错落美观,是温带地区很受欢迎的观赏植物,可用来布置花境和花坛,同时也是很好的切花材料。
荷包牡丹的近缘种包括兜状荷包牡丹(D. cucullaria)、加拿大荷包牡丹(D. canadensis),而同属主要的观赏花卉有大花荷包牡丹(D. macrantha)和美丽荷包牡丹(D. formosa)等,主要的栽培种包括白花荷包牡丹(Dicentra spectabilis 'Alba')。
命名
荷包牡丹的种加词spectabilis意为“艳丽的”,属名Dicentra出自希腊语,意为“双花距的”,而荷包牡丹的每一个中文名都有其独特的来历。荷包牡丹的花语是答应追求、答应求婚[4],这源于民间的流传有关荷包牡丹得名的美丽传说“玉女思君”[5][6][7]。璎珞牡丹则是取其璎珞般的外形。鱼儿牡丹是古人所赋,出自宋朝诗人周必大的《咏鱼儿牡丹并序》:“鱼儿牡丹,得之湘中,花红而蕊白,状似双鱼,累累相比,枝不胜压,而下垂若俯首然,鼻目可辨,叶与牡丹无异,亦多二月开,因是得名。”“花嫔”出自周必大《咏鱼儿牡丹》:“天教姚黄主芳菲,合有宫嫔次列妃。玉颈圆瑳宜粉面,霞裙深染学翚衣。枝头窈窕鱼双贯,风里翩跹凤对飞。莫把根苗方芍药,留春不似送将归。”铃儿草则是源自明成祖朱棣与马铎的对联“风吹不响铃儿草,雨打无声鼓子花。”[8]
特征
荷包牡丹株高30-90厘米,根状地下茎肉质,根茎粗壮,茎紫红色,光滑无毛,茎基有多枚黄棕色大鳞片;叶柄长,叶对生,长约20厘米,为二回三出羽状复叶(“三出”指一叶柄上集生有三小叶),缺刻,有基部楔形的倒卵形深裂片,背面有白色粉末,叶形与牡丹叶相似;花茎长1.5厘米,基部有2枚细小尖头苞片,花同向下垂,形如心形荷包,3-15枚花顶生为拱形总状花序,每枚2.5-5厘米长,披针形桃红色萼片2枚,长4-4.5毫米,花瓣共4枚,长约2.5厘米,外层2枚花瓣大多为桃红色,变种有白色,花瓣基部包囊状,顶部变狭外翻,内层2枚花瓣狭长突出,顶部聚缩,外部白色,内部紫红色;6枚雄蕊分为2列,子房上位,1室,花柱细长,盾状柱头2裂。花期为早春至盛夏。蒴果为细长圆形,种子细小,先端有细毛。
中文名“荷包牡丹”就源于其花如荷包,叶似牡丹叶,而英文俗名之一“滴血的心”(bleeding heart)也是因其形似心脏。
不同花色的荷包牡丹 | |||
---|---|---|---|
普通的荷包牡丹 | 白花荷包牡丹 | “金心” |
栽培
荷包牡丹生长于温带较凉爽地区,喜阳光散射的半阴环境,较耐寒,怕高温暴晒,因此盛夏休眠期要置于通风良好的荫蔽处。喜湿润,但怕积水,因此要保持土壤半墒,过湿则烂根,过干则叶黄,而盛夏和冬季休眠期要保持土壤微润;喜多腐殖质的疏松肥沃中性或弱碱性土壤,而沙土和粘土也可生长,不过会生长不良;喜肥,宜施用少量有机肥或三元复合肥,花蕾显色后停肥,休眠期不施肥。[9]可播种、扦插或分株繁殖,可在早春或深秋栽培。嫁接荷包牡丹可选用多年生芍药作砧木。[10]虫害有蚜虫、蛞蝓、蜗牛和介壳虫,病害有叶斑病。[11]
荷包牡丹有数个栽培种,其中包括白花荷包牡丹以及英国栽培种“金心”(Dicentra spectabilis 'Goldheart')。“金心”于1997年培育,特点是其嫩黄色的叶子在盛夏时会变为黄绿色。
药用
荷包牡丹根可作为解毒活血镇痛的中药材使用,在《岭南采药录》中记载荷包牡丹根能散血、消疮毒、除风、和血,药性为辛、苦、温,归肝经,内服可用于治疗金疮、疮毒、胃痛,外敷可用于治疗跌打肿痛[9],正如汪连仕《采药书》中所载“用其根捣汁,酒冲服之,令人沉醉,金疮之圣药也。”[12]
不过,荷包牡丹全草有潜在毒性[13],部分人接触此植物会有皮肤刺痛感,源自荷包牡丹碱和原阿片碱等异喹啉类生物碱的作用[14][15],因此要注意用量,否则可能出现呕吐、腹泻、呼吸衰竭、心脏麻痹等症状[16]。
参考资料
- ^ Germplasm Resources Information Network (GRIN). [2017-0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4).
- ^ 2.0 2.1 (中文)赵学敏(1765年)《本草纲目拾遗》
- ^ (英文)Kingsley R. Stern. Dicentra in Flora of North America. eFloras.org. [2009-0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4-21).
- ^ (中文)荷包牡丹花语. 鄢陵花木网. 2008-11-20 [2009-02-01].[永久失效链接]
- ^ (中文)“荷包牡丹”的传说. e景苑. 2007-04-25 [2009-0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7-05).
- ^ (中文)胡正山. 《荷包牡丹》. 中国花卉园艺. 2002, (4) [2009-0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5-28).
- ^ (中文)丁琦娅. 荷包牡丹·中国玫瑰. 丁琦娅随笔. 2008-06-29 [2009-0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 ^ (中文)梁章钜(1842年)《巧对录》卷四
- ^ 9.0 9.1 (中文)佚名. 《荷包牡丹的莳养》. 科学大观园. 2005, (7) [2009-0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1-09).
- ^ (中文)根接法救活荷包牡丹. 食品伙伴网. 2008-03-08 [2009-0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 ^ (中文)荷包牡丹的栽培技术. 农博花木. 2006-03-05 [2009-0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11).
- ^ (中文)荷包牡丹根的功效. 意古中医. [2009-02-01].[永久失效链接]
- ^ (英文)Dicentra spectabilis. Plants For A Future. [2009-0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1-17).
- ^ (英文)Leonard P. Perry. Potentially Harmful Perennials OH 63. Perry's Perennial Pages. 1997-02-28 [2009-0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3-05).
- ^ (英文)Jerrold B. Leikin; Frank P. Paloucek (编). Poisoning and toxicology handbook. Boca Raton, Fla: CRC. 2007: 886. ISBN 1420044796.
- ^ 布伦尼斯, 莱斯利; 尼尔·弗莱彻. 《药用植物》. 中国北京: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00年: 251. ISBN 9787505715578.
延伸阅读
[编]
- 《植物名实图考·荷包牡丹》,出自吴其濬《植物名实图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