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耳

菊科苍耳属植物

苍耳学名Xanthium strumarium)为一年生草本,属于菊科苍耳属。菓实为“苍耳子”,苍耳子又名葈耳实羊负来羊带来道人头胡寝子胡苍子[1]

苍耳
苍耳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植物界 Plantae
演化支 维管植物 Tracheophyta
演化支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演化支 真双子叶植物 Eudicots
演化支 菊类植物 Asterids
目: 菊目 Asterales
科: 菊科 Asteraceae
属: 苍耳属 Xanthium
种:
苍耳 X. strumarium
二名法
Xanthium strumarium
异名

见正文

异名

  • Xanthium sibiricum
  • Xanthium mongolicum
  • Xanthium inaequilaterum
  • Xanthium sibiricum var. subinerme
  • Xanthium orientale
  • Xanthium japonicum
  • Xanthium indicum var. inaequilaterum
  • Xanthium italicum
  • Xanthium chasei
  • Xanthium curvescens
  • Xanthium oviforme
  • Xanthium cylindricum
  • Xanthium pensylvanicum
  • Xanthium chinense
  • Xanthium americanum
  • Xanthium speciosum
  • Xanthium inflexum
  • Xanthium varians
  • Xanthium globosum
  • Xanthium wootonii
  • Xanthium echinatum
  • Xanthium echinellum
  • Xanthium strumarium subsp. sibiricum
  • Xanthium strumarium var. glabratum
  • Xanthium strumarium var. canadense
  • Xanthium sibiricum var. jingyuanense
  • Xanthium strumarium var. japonicum

形态

  • 一年生草本,苍耳高约20~90厘米,全株密被白色短毛。
  • 近根部的茎为紫色,上部的茎为绿色,有紫色条状斑点;
  • 广卵形或卵状三角形的叶片互生,叶长5~20厘米,宽4~16厘米,先端尖,边沿有不规则粗齿,或浅裂成三片,基部为心脏形,叶柄长3~10厘米。
  • 夏季开花,头状花序腋生或顶生,单性花,雌雄同株;
  • 果实为倒卵形或卵圆形,遍身密生坚硬的钩刺,极易附着在人的衣服或动物的皮毛上。

分布

野生于山坡、草地及路边、水流旁草丛或灌木丛中。在中国分布很广,广泛分布于全世界各地,东亚、俄罗斯、伊朗、印度、北美等地均有分布。

名称

中文名称

苍耳子最早的记载是《诗经》中的“卷耳”和《尔雅》中的“苓耳[2]。同时也在《庄子》寓言中〈野人献芹〉中亦有出现过。 作为药品,苍耳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名为“枲耳实”,列为中品。在孙思邈千金食治》中始作“苍耳子[3]

学名

据2012版中国生物物种名录[4],苍耳的标准学名为Xanthium sibiricum Patrin ex Widder,其异名有Xanthium indicum KlattXanthium japonicum WidderXanthium strumarium L.Xanthium strumarium L. var. indicum Debeaux,表示的都是同一物种。

在其拉丁名Xanthium strumarium中,其属名Xanthium”来自于古希腊语ξανθόςxanthos)”,意为“金黄色”,其种加词strumarium”意为“如垫子般膨胀的”,以描述其种子在成熟时由青色变为金黄色,同时膨胀起来的特征。[5]

其他语言中的名称

英语中,苍耳称作cockleburRough CockleburCommon CockleburLarge Cocklebur;“cockle”意为“麦仙翁”,而“bur”意为“带刺的果实”或“刺蒺藜”)、burweedWoolgarie Bur

德语中的“Gewöhnliche Spitzklette”正对应英语的Common Burweed,德语中“Spitz”是“尖”的意思。

葡萄牙语西班牙语中,苍耳与牛蒡用同一个词“Bardana”来表示,因为它们的果实均带有刺,而且常粘附在衣服及动物毛皮上[6],所以有时为了区分,将苍耳称作“Bardana menor”(“小牛蒡”)。

印度阿育吠陀医学中,苍耳子被称作“Chota Gokhru”,其中“chota”意为“小”,“go”意为“牛”[7],“khuru”意为“足趾”,因为苍耳子的形状类似于牛的脚趾[8],“Chota Gokhuru”这个词亦指与苍耳子相似的蒺藜子。 印度许多地方都将苍耳称作“adhasisi”,意为“偏头痛”,因为苍耳子在印度常用来治偏头痛。苍耳在印度的其他名字有:banokra、chotadhatura、kuthua(印地语);godrian(古吉拉特语);aristha、itara、kambu-vanamalini、sarpakshi(梵语);dumundi、dutundi(马拉地语);maruloomatham(淡米尔语);maruluummatti(卡纳拉语);marulam athangi(泰卢固语)。[8]

日语中,苍耳被称为葈耳オナモミ onamomi ?巻耳?),据说是来自于“生揉みなもみ namomi ?”,意为“生用搓揉涂抹的东西”,来自于蛇咬伤时生用该植物的汁涂抹在患处;另有一说谓来自于“泥むなずむ nazumu ?”,意为“停滞不前”,指苍耳子常钉附在衣服或动物的皮毛上停滞不前。[9]有些人将前缀“ o”附会为“ o”,于是不但有“雄ナモミオナモミ o namomi”,还有了“雌ナモミメナモミ me namomi”,并规定了各种区别[10]。像苍耳这样的植物种子在日语中被统称为ひっつき虫ひっつきむし hittsuki mushi ?,意为“粘附虫”,其他属于“ひっつき虫”的植物种子还有:窃衣属植物、牛膝淡竹叶狼尾草鬼针草拉拉藤属植物、透骨草属植物等的种子。

应用

食用

在中国,苍耳的叶子可以作为蔬菜食用。

阿萨姆,其嫩花顶部及其下两片嫩叶亦作为叶用蔬菜食用,用水煮沸[11]。 据报道[12],毒性物质会在洗净及烹饪过程中被去除。与此相似,在中药苍耳子的炮制过程中,炒苍耳的毒性明显小于生品苍耳。

药用

苍耳的果实称苍耳子,在中医中可入药。

  •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肺经。
  • 功用:通鼻窍,散风湿,止痛。
  • 应用:用于风寒头痛,风湿痹痛,湿疹瘙痒,疥疮
  • 用法用量:3~10克。煎服或入丸散。
  • 本品治痳疯及梅毒性神经痛有效。

苍耳的地上部分(苍耳草)亦可入药,与苍耳子不同之处在于性微寒,可清热。[13]

毒性

苍耳最早在明《本草品汇精要》中提到“有毒”。《纲目》谓“有小毒”。《千金食治》茎叶:“味苦辛,微寒,有小毒”。 动物食用并消化足够量的苍耳苗将导致其死亡[11]。在西方文献中,苍耳并非一种药用植物,但却为人所共知的有毒饲料植物(如牛、猪、马、家禽等)[5]。 成人服用苍耳子超过100g可致中毒,表现为头晕、嗜睡甚至昏迷,重则出现呼吸、循环、肝肾功能衰竭。[13]

另外,在部分人身上,苍耳还会导致过敏性皮炎[11]

苍耳子主要毒性成分为苍耳子苷strumaroside),含于脂肪蛋白中,炮制苍耳子就是使脂肪蛋白中所含蛋白遇高热变性,凝固在细胞中不易溶出,以去其毒性[14]。刘树民等[15]认为苍耳子的肝毒作用机制是抑制了机体内源性自由基清除系统的酶系和非酶系,引发脂质过氧化作用,并形成脂质过氧化物,从而引起细胞损伤。

有研究认为[16],苍耳子的非苷类部分亦具有一定的毒性,该部分主要含有毒蛋白糖类,并认为其中毒蛋白可能为毒性成分之一。苍耳子的毒性物质很可能包含多种成分,其联合作用引起毒性反应,因为苷类和非苷类分离后单独作用的毒性均没有原生药苍耳子的毒性大。

在中国,苍耳子的中毒,往往是因为炮制的不当造成,比如受热不均造成未炒透、炒制时间不足等等[17],故而苍耳子在药用时必须炒至焦黄,使脂肪油中所含毒蛋白变性,凝固在细胞中不被溶出[18]


起源问题

现代所说的苍耳(Xanthium strumarium)很可能起源于北美,如上所述,在现代植物学中Xanthium strumarium与《中国药典》规定之苍耳子Xanthium sibiricum属同义词,但是中国自先秦的《诗经》、《尔雅》便记载有“卷耳”、“苓耳”,则该种植物很可能是与Xanthium sibiricum相近的另一种苍耳属植物。

参见

  • 《本草纲目·草部》
  • 杨慧明《苍耳子中毒致死3例报告》,《新医学》第30页, 1976年7月1日
  • 李灵芝《苍耳子中毒致死1例案例报告》,《吉林法医》第38页, 1991年2月1日
  • 赵振霄、徐岩《急性苍耳子中毒致肾功能衰竭1例》,《康复与疗养杂志》第23页,1996年11月1日

参考文献

  1. ^ 《实用中草药图典》商务印书馆,第13页
  2. ^ 网络上许多电子版本常误作“苍耳”,经查宋监本尔雅,实为“苓耳”。
  3. ^ 即《备急千金要方》(《千金要方》)原书第26卷
  4. ^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12版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3-10-23.。
  5. ^ 5.0 5.1 Dharmananda S. Safety issues affecting Chinese herbs: The case of Xanthium. Institute for Tradional Medicine- European Branch, Vol. 1. 2003. p. 1-8.
  6. ^ 英语的牛蒡称作burdock,前半部分的“bur”正是“带刺的果实”,正好和“苍耳”cocklebur里的“bur”一样。
  7. ^ 与英语“cow”同源
  8. ^ 8.0 8.1 Xanthium strumarium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普渡大学, Center for New Crops & Plant Products。
  9. ^ GKZ植物事典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たばこ総合研究センター(TASC,烟草综合研究中心)提供。
  10. ^ [www.geocities.jp/mc7045/sub224.htm メナモミとオナモミ]
  11. ^ 11.0 11.1 11.2 Phytopharmacological review of Xanthium strumarium L. (Cocklebur)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reen Pharmacy
  12. ^ Chopra RN, Nayar SL, Chopra IC. Glossary of Indian Medicinal Plants. New Delhi: Council of Scientific and Industrial Research; 1945. p. 259.
  13. ^ 13.0 13.1 雷载权; 陈松育、高学敏. 中药学.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5: 37. ISBN 978-7-5323-3706-4. 
  14. ^ 徐涛.苍耳子炮制工艺的改进[J].湖北中医杂志,2007,29(12):60.
  15. ^ 刘树民,姚珠星,张丽霞.黄芪对苍耳子肝毒性影响的实验研究[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7,9(1):17-20.
  16. ^ 张婷婷.苍耳子毒效学及毒性机制研究[D].泸州医学院.2010.
  17. ^ 汪洋.中药苍耳子的毒性物质基础及中毒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0
  18. ^ 龚干锋.中药炮制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106.

延伸阅读

[]

 植物名实图考·葈耳》,出自吴其濬《植物名实图考》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