盂兰节
盂兰节,或称盂兰盆节[注 1],是佛教为期三个月结夏安居的最后一日(农历七月十五),所以又称为佛欢喜日、僧自恣日。于是日供养僧团,以此功德回向逝世先人、累世父母,助其解脱苦痛,是为盂兰盆会。
在佛陀时代,印度的婆罗门就会为逝去的亡者举办供养会(巴利语:Saddha,梵语:Śrāddha)[4],而在各地的佛教传统中,也出现了施食饿鬼、救度先亡的仪式[5][6][7][8]。
盂兰节正日有二说︰一为农历七月十五日,二为七月十四日。在广东、香港、澳门乃至华南地区的一些人以七月十四日为正日;而由于盂兰节与道教的中元节同属“鬼节”,故七月十五为正日之说并行。
盂兰节为汉传佛教的重要节日,僧侣于这天集会,无分彼此,可互相提出意见和看法,从而作自我改善。因此,佛家又称为“僧自恣日”或“佛欢喜日”。传统上认为“盂兰”的意思为“救倒悬”(巴利语:olambana,梵语:avalambana=>*ullambana[注 1]),指解救正在受苦的饿鬼[9]。home
盂兰节典故
homeless
依照旧时佛教的制度,僧侣每逢雨季时,会集合在一起修行,称为结夏安居,南传佛教此节日开始于佛历中的第11次满月后,大约相当于阳历的十月,称为供僧衣节。由于中国的气候与印度不同,汉传佛教的结夏安居就改为农历四月十六至七月十五。经过三个月的修行精进后,僧侣向佛陀报告修行成果,佛陀为此感到欢喜和欣慰,所以七月十五日这天称为佛欢喜日或僧自恣日。[11]汉传佛教在这天以盂兰盆会供养佛、法、僧三宝,济度六道苦难众生,以功德回向累世父母,报答父母养育之恩,传扬孝亲之德。[11][12][13]
目连救母
《盂兰经》称目犍连得道后,想报父母养育之恩,以神通力见亡母生饿鬼道中,感到悲伤的目犍连用钵盛饭,为母供食。然而,饭未入口,就化为火炭,目犍连向释迦牟尼佛陈说此事。佛说光凭一人之力无法解救,须仰赖供养众僧功德的威神之力乃得解脱,要目犍连于七月十五日(佛教结夏安居最后一日),备好𪎊饭、五果、瓫罐、香油、灯烛、床榻、卧具,供养众僧。当此之日,众佛教圣者,皆示现僧人之身,一同受钵,自恣忏悔,具清净戒。供养此等之众,则其过世先祖、亲属,得出三恶道,应时解脱,衣食自然。最后,目犍连之母于是日得脱饿鬼之苦。经文最后说一切大众皆可依照此法供养僧团,救度先亡。
南传佛教巴利圣典《饿鬼事》中,也出现了同样主题的情节,但主角是舍利弗。另外,《撰集百缘经》载〈优多罗母堕饿鬼缘〉也是类似的故事,而主角为优多罗比丘。《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药事》是以目犍连为主角,但要救度的亡母生于摩利支世界(marīcika lokadhātu)[1]。《地藏菩萨本愿经》也以相似情节为引,但将饿鬼道换为地狱道,称地藏菩萨前世为婆罗门女、光目女,救其母亲。
佛家盂兰盆法会
盂兰盆法会是根据《盂兰盆经》,于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举行,以佛法供养三宝的功德,回向现生父母身体健康[14]。
在佛陀时代,印度的婆罗门就会为逝去的亡者举办供养会(巴利语:Saddha,梵语:Śrāddha)[4]。而在中国,《盂兰盆经》传入后,由于强调借由供养僧团,以报答双亲养育之恩,乃至度脱七世父母的思想,与儒家崇尚孝道的伦理传统相符,因此得到中国历代帝王提倡而盛行不衰。南北朝梁武帝时代,始兴盂兰盆法会[15][16],以报答父母祖先恩德。唐朝时期,法会活动呈现兴盛,官民共乐[17]。
日期
西历年份 | 西历日期 | 西历年份 | 西历日期 |
---|---|---|---|
2014年 | 8月10日 | 2029年 | 8月24日 |
2015年 | 8月28日 | 2030年 | 8月13日 |
2016年 | 8月17日 | 2031年 | 9月1日 |
2017年 | 9月5日 | 2032年 | 8月20日 |
2018年 | 8月25日 | 2033年 | 8月9日 |
2019年 | 8月15日 | 2034年 | 8月28日 |
2020年 | 9月2日 | 2035年 | 8月18日 |
2021年 | 8月22日 | 2036年 | 9月5日 |
2022年 | 8月12日 | 2037年 | 8月25日 |
2023年 | 8月30日 | 2038年 | 8月15日 |
2024年 | 8月18日 | 2039年 | 9月3日 |
2025年 | 9月6日 | 2040年 | 8月22日 |
2026年 | 8月27日 | 2041年 | 8月11日 |
2027年 | 8月16日 | 2042年 | 8月30日 |
2028年 | 9月3日 | 2043年 | 8月19日 |
参看
注释
- ^ 1.0 1.1 盂兰盆会是东亚佛教流行的地区依据《盂兰盆经》而举行的法会,每年七月十五日举行超度历代先祖的佛教仪式,称为盂兰盆法会、盂兰盆斋、盂兰盆供等。盂兰的原语不明,唐朝僧人将“盂兰盆”释为梵语“乌蓝婆拏”(巴利语:olambana,梵语:avalambana=>*ullambana,ullambana为根据印度原语和汉译词的构拟[1]),意思是倒悬。据《一切经音义》记载:“案西国法至于众僧自恣之日,盛设供具,奉施佛僧,以救先亡倒悬之苦。以彼外书云先亡有罪,家复绝嗣,无人祭神请救,则于鬼处受倒悬之苦。佛虽顺俗,亦设祭仪,乃教于三宝田中,深起功德。”,以供盂兰盆可解救已逝去父母、亡亲的倒悬之苦。[2]日本学者辛嶋静志提出新解,指盂兰盆是盛饭之盆,以盂兰为饭(巴利语、梵语:odana)在俗语或犍陀罗语中的音变*olana[1][3]。无论是*ullambana或*olana,都不是在已知文献中出现过的词,而是根据音值或一些语音变化的通则产生的构拟。
参考资料
- ^ 1.0 1.1 1.2 宫坂宥洪. お盆雑考 (PDF). 现代密教. 2023, 32 [2024-06-2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4-04-16).
- ^ 佛欢喜日:各大寺院隆重启建盂兰盆报恩法会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责任编辑:储外明 - 佛教频道 - 大公网 - 2013-08-22
- ^ 透視佛經語言的真義──一位出色語文學家辛嶋靜志教授的本領. 佛门网. [2024-06-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6-27).
- ^ 4.0 4.1 《增支部10集177经》:“若奴索尼婆罗门对世尊这么说:“乔达摩先生!我们婆罗门施与布施,我们作亡者供养会(巴利语:Saddha,梵语:Śrāddha):‘愿这布施对亲族、亲属的亡者(petā)有益!愿亲族、亲属的亡者们食用这布施!’乔达摩先生!是否那布施对亲族、亲属的亡者有益?是否亲族、亲属的亡者们食用那布施?……死后往生到饿鬼界,因为那样,饿鬼界众生的食物使他在那里生存、在那里存续,抑或从此处的朋友、同僚、亲族、亲属呈献,因为那样,使他在那里生存、在那里存续,婆罗门!这是可能的情况,布施对该处生存者有益”
- ^ 圣严. 法鼓晨音 供養的意義. [2024-06-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6-27).
- ^ 甘耀权. 考察當代藏傳佛教餓鬼施食之儀式. [2024-06-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7-20).
- ^ 「滴水儀式(ေ၇စက်ချ, yei sak khya) 」 (三)南傳佛教把功德回向給已故親人的方法. 寂静精舍 FB. [2024-06-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6-27).
- ^ 南傳上座部佛教為何常有「滴水儀式」?背後有一個故事⋯⋯. 佛门网. [2024-06-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6-28).
- ^ 耀生. 香港風俗及節令文化 香港. 明报出版社有限公司. 2006年: 115.
- ^ 【农历七月】鬼节何时烧街衣最好?师傅教你农历七月正确烧街衣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香港经济日报2018年8月15日
- ^ 11.0 11.1 佛欢喜日供:度脱恶趣众生 报答累世父母. 凤凰网华人佛教综合. 2012年8月28日 [2014年2月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7月29日).
- ^ 《盂兰盆经》:“善男子,若有比丘、比丘尼、国王、太子、王子、大臣、宰相、三公、百官、万民、庶人行孝慈者,皆应为所生现在父母、过去七世父母,于七月十五日佛欢喜日、僧自恣日,以百味饮食安盂兰盆中,施十方自恣僧。”
- ^ 《盂兰盆经》:“年年七月十五日,常以孝慈,忆所生父母,为作盂兰盆,施佛及僧,以报父母长养慈爱之恩。”
- ^ 盂蘭盆法會. [2017-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6).
- ^ 《佛祖统纪》卷三十七载:“大同四年,帝幸同泰寺设盂兰盆斋。”
- ^ 《释氏六帖》也记载有:梁武帝每逢七月十五日,即以盆施诸寺。自此以后,蔚成风气,历代帝王臣民多遵佛制,兴盂兰盆会,以报答父母、祖先恩德。
- ^ 《法苑珠林》载:国家大寺,如长安西明寺、慈恩寺等,每年送盆献供种种杂物及举盆音乐人等,并有送盆官人,来者不一;而信众献盆供者亦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