獬豸
古代文献和应用
- 《说文解字》:“廌,解廌,兽也,似牛,一角,古者诉讼,令触不直者。”獬豸、解廌的原意即用角抵。中国古代法官戴的帽子称“獬豸冠”。
- 汉朝杨孚《异物志》中描述其为:“性别曲直。见人斗,触不直者。闻人争,咋不正者。”獬豸乐于主持正义的性格随着历史演进而越来越鲜活,最终獬豸遂成为代表正义的祥兽。
- 《续汉书‧舆服志下》:“或谓之獬豸冠。獬豸神羊,能别曲直,楚王尝获之,故以为……冠。”
- 《述异记》:“獬豸者,一角之羊也。性知人罪。皋陶治狱,其罪疑者,令羊触之。”
- 陈元龙《格致镜原》引《神异经》︰“东北有荒中有兽如羊,一角,毛青,四足,性忠直,见人斗则触不直,闻人论咋不正,名曰獬豸,一名法兽。故立狱皆东北,依所在也。”又名解廌。
- 《后汉书‧舆服志下》︰“法冠……或谓之獬豸冠。獬豸神羊,能别曲直,楚王尝获之,故以为冠。”獬豸,成了中国法律的象征。
- 清朝都御史用獬豸为补服,其职责为查辖官员。
- 苏轼《艾子杂说》:齐宣王问艾子曰:“吾闻古有獬豸,何物也?”艾子对曰:“尧之时,有神兽曰獬豸,处廷中,辨群臣之邪僻者,触而食之。”艾子对已,复进曰:“使今有此兽,料不乞食矣。”[1]
当代的使用
中华民国宪兵职掌所引用的图腾(象征物),以表公正、廉明、忠贞职守之意,而于军服右臂都会缝有獬豸及“宪兵”字样臂章。中华民国宪兵是执法的兵种,必须明辨是非公正不阿,所以獬豸为中华民国宪兵精神的最佳象征。
有些中国人选择其形象的工艺品做为陪葬品,因为其代表了浩然正气。另外很多司法人员也喜欢佩带獬豸形象的饰品,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的法槌上就有獬豸图案。位于北京的法律出版社的标志即为獬豸。
另外在韩国首尔,亦将獬豸作为市吉祥物。在李氏朝鲜时期,宫廷与人民时常将獬豸作为象征宫廷与镇邪消灾的瑞兽,时任首尔市长吴世勋于2008年5月宣布以獬豸作为象征首尔的吉祥物,以树立更鲜明的城市形象。也将獬豸的形象卡通化,并以“HAECHI SEOUL”的名义作为商标、贩售各式各样的周边商品,同时HAECHI SEOUL也在首尔故宫:光化门观光风景区设置“獬豸广场”专门店。
法之廌与豸
- 法律的“法”字在古文中写做“灋”(两字都读做“法”),前后两个法字比较之下所省略的那个部分,也就是“廌”(读音:至),在古代与“獬豸”的“豸”是通用字,古时“獬豸”也叫“獬廌”,“解廌”。中国古代人对于法治的观念便是藉獬豸象征的。
参考文献
延伸阅读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