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元量
汪元量(1241年?—1318年?),南宋末诗人、词人、宫廷琴师。字大有,号水云,亦自号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
生平
祖籍有三说,为浙江钱塘人、江西浮梁人、吴县人。汪元量出身书香门第,为有琴有书的世家。父亲汪琳,字玉甫,有七子。汪元量是汪琳第三子。
宋度宗时,以词章给事宫掖,为宫廷琴师,教授谢皇后(谢道清)、王昭仪(王清惠)和宫女弹琴。
宋恭帝德佑二年(1276年)闰三月,元军攻陷临安,南宋奉表降元,元廷强令宋君臣北入大都。汪元量亦随同前往,押运万卷书籍。
羁留北朝十三年,曾访文天祥于狱中,与文天祥在大都交往唱和,以忠义相期。期间,以琴名于大都,受到元主的特别恩遇。授瀛国公(宋恭帝)诗书。出仕翰林院,为翰林官,奉命降香。
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太皇太后、王昭仪去世,瀛国公入吐蕃学佛法,全太后入正智寺为尼,南宋王室凋零。汪元量出家为道士,获准南归,次年抵钱塘。汪元量以黄冠道人身份南归时,王清惠曾作《送水云归吴》相赠。
南归后,汪元量组织诗社,过潇湘,入蜀川,访旧友,后于钱塘筑“湖山隐处”。南归后记载很少,据传行踪飘忽,被时人称为“神仙”,终老湖山。[1]
文学创作
汪元量有诗四百八十首,词五十二首,多叙述宋亡史事,哀故国之陆沉,痛民瘼之凄楚,斥奸佞之乱政,颂忠臣之守节,幽忧沉痛,愁思抑郁。[2]
诗多纪国亡前后事,时人比之杜甫,当世多以“诗史”目之,北风黄尘,南枝明月,未尝不使人长叹也。水云诗有“宋亡诗史”之誉,在宋末元初诗坛占有重要地位。
自编其集为《湖山类稿》,多经传刻编辑,另有《水云集》。[3]感情沉痛悲凉。其描写的景物亦陷入一种亦浅亦深的哀痛中。[4]其代表作有《湖州歌》、《越州歌》、《醉歌》等。
诗
- 湖州歌
太湖风卷浪头高,锦柁摇摇坐不牢。靠着篷窗垂两目,床头船尾烂弓刀。
- 钱塘歌
西塞山边日落处,北关门外雨来天。南人坠泪北人笑,臣甫低头拜杜鹃。
注释
- ^ 孔凡礼〈关于汪元量的家世、生年和著述〉(载《孔凡礼古典文学论集》)推定汪元量生年为理宗淳祐元年(1241),杨树增认为孔说“稍嫌过早”。杨氏又根据陈泰〈送钱唐琴士汪水云〉一文中,有“三十年来丧耆旧”之句,认为其卒年约在延祐五年(1318)。
- ^ 略论爱国诗人汪元量的诗歌_CNKI学问. xuewen.cnki.net. [2019-1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09).
- ^ 刘扬忠主编《中国古代文学通论·宋代卷》:汪元量原有《湖山类稿》13卷、《水云词》3卷,今存《湖山类稿》5卷、《水云集》1卷,以抄本流传,鲍氏知不足斋于乾隆三十年(1765)合刊之。《四库全书》著录鲍刻本。光绪二十三年(1897),丁氏惠嘉堂《武林往哲遗箸》亦以鲍刻入梓。1984年,齐鲁书社出版《双行精舍校汪水云集》。同年,中华书局出版孔凡礼辑校本《增订湖山类稿》。
- ^ 钱钟书《宋诗选注》选有汪元量的《醉歌》四首,《湖州歌》十七首,评价汪元量的诗:“他对于‘亡国之苦,去国之戚’,有极痛切的感受,用极朴素的语言抒写出来。在宋代遗民叙述亡国的诗歌里,以他的《湖州歌》九十八首和俞德邻的《京口遣怀》一百韵算规模最大,但是他写得具体生动,远在俞德邻之上。”
参考书目
- 刘将孙:《湖山隐处记》
- 《南宋书》卷六二
- 傅璇琮、辛更儒主编《宋才子传笺证·南宋后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