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和 (德广郡公)

李和(506年—582年5月22日),本名庆和,字庆穆[1]朔方郡岩绿县(今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人,北魏、西魏北周、隋朝官员。

李和石棺,1964年陕西省三原县出土,西安碑林博物馆

生平

李和自称是陇西李氏,家族后来迁徙到朔方郡岩绿县,父亲李僧养因为世代是英雄豪杰,善于统领,担任夏州酋长[2][3]

李和少年勇敢,有见识气度,相貌魁伟,受到州中推崇。北魏末年战乱蜂起,李和投身军旅,与夏州刺史源子邕一起起兵,因为军功受到魏孝明帝的称赞。中兴元年(531年),北魏宗室元树受到南梁的支持攻克了谯城,李和参与了对元树的远征,因功加安北将军银青光禄大夫。不久,李和出任大都督,防守徐州[1]贺拔岳关中镇守时,举荐李和担任账内都督。李和因为讨伐平定各路贼寇的功劳,逐渐升任征北将军金紫光禄大夫[4][5]永熙(534年)三年,魏孝武帝西迁关中,李和参与护卫魏孝武帝,因功封新阳县开国伯,食邑五百户,出任持节、安北将军、帐内大都督[1]

大统初年(535年),李和参与弘农之战河桥之战沙苑之战,因功进爵为公,增加食邑五百户,外任汉阳郡太守,兼任城防大都督[1]。李和的行政宽大不苛求,百姓称赞他。李和又屡次升任车骑将军左光禄大夫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获赐姓宇文氏,外任夏州诸军事、夏州刺史[1]宇文泰对将军们说:“宇文庆和的才智谋略异常高明,立身恭谨,屡经委任,每次都让我称心如意。”于是赐名为“意”[6][5]。北周元年(557年),李和增加食邑一千户,改封阐熙郡公。保定二年(562年),李和回朝出任司宪中大夫,改封义城郡公,出任洛州诸军事、洛州刺史。李和之前治理夏州,留给百姓不少恩惠,等到这次外任,商洛地区的父老无不对他的美好声誉充满向往。李和到了洛州,以爱心和宽容教化百姓,诉讼案件大为减少,又改封德广郡公[1]天和二年(567年),李和率领洛迁金上四州的士兵,向秭归、信陵二城运送军粮。当时信州蛮的酋长向武陵向天王等人仗着险要的地形成为百姓祸害。李和与硖州刺史赵煚夹击向天王,将他们击败,其余信州蛮相继投降[1]。返回后,李和在天和三年(568年)加大将军、使持节如故[1],又外任延绥丹三州、武安伏夷安民三防诸军事、延州刺史。天和六年十一月壬子(571年12月10日),李和进位柱国[7][8]。建德元年(672年),李和改延绥银四州、大宁安民姚襄招远平独朔方武安金明洛阳原启沦十防诸军事、延州刺史[1]。建德四年二月己酉(575年3月21日),李和因为犯罪被免职[9][10],不久恢复柱国之位[6][5]。建德六年(577年),稽胡再度发动叛乱,周武帝因为李和对稽胡比较熟悉的缘故,派遣李和率领三万士兵讨伐稽胡,将他们平定。不久李和外任荆淅淮湖纯蒙礼广殷霍郑豫溱十三州诸军事、荆州总管[1]

隋朝开皇元年(581年),李和再度出任延州总管[1],加上柱国。李和立身刚强朴直,老了更加刚烈,儿子们有事请示,就如同侍奉严厉的君主。因为意是宇文泰所赐的名字,现在王朝已经更改,而庆和是父亲所命名的,意义不可违背,到此李和就以和为名。 开皇二年四月十五日(582年5月22日),李和在家中去世,虚岁七十七,隋文帝诏令赠予本官,加使持节、司徒公、徐兖邳沂海泗六州诸军事、徐州刺史,谥号,开皇二年岁次壬寅十二月辛未朔廿六日丙申(583年1月25日)葬于冯翊郡华池县(今陕西省三原县)万寿原[1][11]。儿子李彻继承爵位[12][13]

民族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罗新和叶炜认为,李和墓志中记载李和之父“累世雄豪,善于通御,为夏州酋长”以及李和与源子邕“率士马并为夏州募义之民”看,李和家族可能是夏州本地豪强,极可能属于稽胡。丹延绥银四州一带,是稽胡的主要分布区,派李和管理这一带,或许与其家族为稽胡且“累世雄豪”有关[1]

家庭

祖父

  • 李俨,北魏大将军、秦河凉三州牧、河南王[1]

父亲

  • 李辩,北魏镇西大将军、河州刺史、陇西公[1]

子女

  • 李彻,隋朝柱国、云州刺史、城阳郡公
  • 李氏,嫁北周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龙州刺史、襄城县公杨盛[14]

延伸阅读

[]

 周书·卷29》,出自令狐德棻周书
 维基共享资源阅览影像

参考资料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罗新,叶炜著. 《新出魏晋南北朝墓志疏证 (修订版)》. 北京市: 中华书局. 2016.5: 309–313. ISBN 978-7-101-11639-7 (中文(繁体)). 
  2. ^ 《周书·卷二十九·列传第二十一》:李和本名庆和,其先陇西狄道人也。后徙居朔方。父僧养,以累世雄豪,善于统御,为夏州酋长。
  3. ^ 《北史·卷六十六·列传第五十四》:李和本名庆和,朔方岩绿人也。父僧养,以累世雄豪,为夏州酋。
  4. ^ 《周书·卷二十九·列传第二十一》:和少敢勇,有识度,状貌魁伟,为州里所推。贺拔岳作镇关中,乃引和为帐内都督。以破诸贼功,稍迁征北将军、金紫光禄大夫,赐爵思阳公。寻除汉阳郡守。治存宽简,百姓称之。
  5. ^ 5.0 5.1 5.2 《北史·卷六十六·列传第五十四》:和少敢勇有识度,状貌魁伟,为州里所推。贺拔岳作镇关中,引为帐内都督。后从周文,累迁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夏州刺史,赐姓宇文氏。周文尝谓诸将曰:“宇文庆和累经任委,每称吾意。”又赐名意焉。改封永丰县公。保定二年,除司宪中大夫。寻改封德广郡公,出为洛州刺史。和前在夏州,颇留遗惠,及有此授,商、洛父老莫不想望德音。和至州,以仁恕训物,狱讼为之简静。进柱国大将军。
  6. ^ 6.0 6.1 《周书·卷二十九·列传第二十一》:至大统初,加车骑将军、左光禄大夫、都督,累迁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散骑常侍、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夏州刺史,赐姓宇文氏。太祖尝谓诸将曰:“宇文庆和,智略明赡,立身恭谨,累经委任,每称吾意。”遂赐名意焉。改封永丰县公,邑一千户。保定二年,除司宪中大夫,进爵义城郡公。寻又改封德广郡公,出为洛州刺史。和前在夏州,颇留遗惠,及有此授,商洛父老,莫不想望德音。和至州,以仁恕训物,狱讼为之简静。天和三年,进位大将军,拜延绥丹三州武安伏夷安民三防诸军事、延州刺史。六年,进柱国大将军。建德元年,改授延绥银三州文安伏夷安民周昌梁和五防诸军事。以罪免。寻复柱国。
  7. ^ 《周书·卷五·帝纪第五》:十一月壬子,以大将军梁国公侯莫陈芮、大将军李意并为柱国。
  8. ^ 《北史·卷十·周本纪下第十》:十一月壬子,以大将军梁公侯莫陈芮、大将军李意并为柱国。
  9. ^ 《周书·卷六·帝纪第六》:己酉,柱国、广德公李意有罪免。
  10. ^ 《北史·卷十·周本纪下第十》:己酉,柱国、广德公李意有罪免。
  11. ^ 王其祎,周晓薇编著;王庆卫,樊波助理;毛汉光,耿慧玲顾问. 《隋代墓志铭汇考 1》. 北京市: 线装书局. 2007年10月: 277–279. ISBN 9787801065889 (中文(中国大陆)). 
  12. ^ 《周书·卷二十九·列传第二十一》:隋开皇元年,迁上柱国。和立身刚简,老而逾励,诸子趋事,若奉严君。以意是太祖赐名,市朝已革,庆和则父之所命,义不可违。至是,遂以和为名。二年,薨,赠本官,加司徒公、徐兖邳沂海泗六州刺史。谥曰肃。子彻嗣。
  13. ^ 《北史·卷六十六·列传第五十四》:隋开皇元年,迁上柱国。和立身刚简,老而逾励,诸子趋事,若奉严君。以意是周文帝赐名,帝朝已革;庆和则父之所命,义不可违。至是,遂以和为名。二年,薨。赠本官,加司徒公,谥曰肃。子彻嗣。
  14. ^ 陕西“洪渎原”发掘三千余座古墓葬. 新华网. 2021-12-10 [2024-0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