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大楼

文字大楼乌克兰语Будинок «Слово»)是乌克兰哈尔科夫舍甫琴科区英语Shevchenkivskyi District, Kharkiv的一栋住宅大楼,于1920年代晚期为当时文坛活跃的作家所建,其外形状似字母“С”,表示乌克兰语的“文字”(слово)。此大楼内包含66个公寓单位,居住其中的许多作家为被处决的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在1930年代初期被苏联政府处决。

文字大楼,摄于2008年

建造

哈尔科夫在1919年至1934年间为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首都[1],为当时乌克兰的经济中心,带动人口大量成长,从1920年的28万5000人增至1927年的42万3000人,造成房屋短缺的问题[2]。许多响应政府乌克兰化政策来到哈尔科夫的作家无法负担高房价而被迫住在办公室或临时搭建的房屋中[3],甚至得将手稿贮存在罐中以免被老鼠啃咬[1]

1920年代中叶,作家奥斯塔普·维什尼亚英语Ostap Vyshnya(文学会乌克兰语Плуг (літературна організація)的成员)请求苏联政府为乌克兰知识分子建造公寓大楼,政府为便于监控他们而迅速同意[4],1927年建筑师Mytrophan Dashkevych设计了大楼,将其外形设计成西里尔字母“C”的形状,为乌克兰语“文字”(слово)的第一个字母,并将大楼命名为“文字大楼”(Слово[5]。大楼建造过程中一度资金短缺,维什尼亚于1929年2月前往莫斯科请求约瑟夫·斯大林提供资金资源[6],后者当日即决定拨款(附加条件为住户需于15年内还款[4]),同年12月25日文字大楼竣工[7]

文字大楼以战间期苏联的标准而言为相对豪华的大楼,以当时较高级的建筑材料打造,大楼高五层,共有66个公寓单位,每个单位包含3至5个房间、浴室与电话,有些艺术家还有专属的工作室[8] 。大楼楼顶有日光房与卫浴,地下室则设有学前班英语preschool[2]。1929年底大楼完工后即有住客入住,但中央供暖系统英语Central heating在1930年新年后才完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大楼装设了电梯,仅能通往底楼与五楼[6]

迫害

 
克里姆·波兰楚克、Halyna Mnevska与他们的女儿Lesia

文字大楼内住客的电话皆被监听,有些人则被邻居举报,1930年代初大楼内许多人士被苏联政府逮捕杀害,1931年1月20日演员Halyna Mnevska因拒绝谴责被捕的丈夫克利姆·波利修克英语Klym Polishchuk而被逮捕,为楼内第一个被捕的人,后来她被判处5年有期徒刑,且终生禁止回到乌克兰[1];同年3月2日历史学家与政治运动者帕夫洛·赫里斯秋克英语Pavlo Khrystiuk被捕,3月16日作家伊凡·巴里安尼也因“参与反革命宣传”被捕[6]

1933年有大量文字大楼内的住客被逮捕,5月12日作家米哈伊洛·雅洛维英语Mykhailo Yalovy被捕,后来于1937年被处决[6];雅洛维被捕的翌日,尼古拉·赫维廖沃伊米克拉·库里什奥里斯·多斯维特尼乌克兰语Олесь Досвітній一起讨论了应对方案[4],期间赫维廖沃伊回到自己的房间绝望地举枪自尽[9]列斯·库尔巴斯、米克拉·库里什与格列哥里·埃皮克英语Hryhorii Epik被捕后均于1937年在俄罗斯西北部的桑达莫克被处决,奥斯塔普·维什尼亚则因生病而未被处决,而是被送入劳改营关押十年[6]。总计文字大楼的66户住户中,有40人在大清洗中受难,其中33人被处决、5人被长期关押、1人自杀、1人死因不明,他们大多被控为间谍、恐怖份子或阴谋推翻国家政权者[4] 。除遭受逮捕与处决的威胁外,当时大楼内的住客也深受乌克兰大饥荒之害[4][10]

1934年,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从哈尔科夫迁至基辅,文字大楼中幸存的作家也搬至基辅的RoLit大楼中,1941年纳粹德国轰炸基辅时,有人挖苦地说“若有一颗炸弹掉在RoLit大楼,乌克兰文学便荡然无存了”[11]

纪念

 
文字大楼上写有住客名单的纪念牌匾

2003年8月24日,文字大楼上新设了写有过去著名住客名单的牌匾,以取代原有已失窃的牌匾[12];2019年8月21日,文字大楼被列入乌克兰国家不可移动地标登记册[13]

2017年3月,乌克兰发起名为ProSlovo的计划,将关于文字大楼即居于其中名人的资讯、图片汇整至一互动式网站中,以英语与乌克兰语介绍大楼的今昔,展示各公寓单位的影像、住客肖像与回忆录等[1];同年还有关于文字大楼的纪录片发行[4]

参考文献

  1. ^ 1.0 1.1 1.2 1.3 Kiev, Claudia Bettiol. Ukraine: Slovo, from "house of the word" to nightmare. balcanicaucaso.org. 2020-05-26 [2022-0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1) (英语). 
  2. ^ 2.0 2.1 Didenko, Kateryna. The Slovo Building. constructivism-kharkiv.com. [2022-0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17) (英国英语). 
  3. ^ Bertelsen, Olga. The House of Writers in Ukraine, the 1930s: Conceived, Lived, Perceived. The Carl Beck Papers in Russian and East European Studies. 2013, (2302): 14 [2022-02-17]. ISSN 2163-839X. doi:10.5195/cbp.2013.17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17) (美国英语). 
  4. ^ 4.0 4.1 4.2 4.3 4.4 4.5 Bilalov, Rashid; Garrood, Michael (编). Slovo House — how a special Soviet apartment block for writers became their prison. Euromaidan Press. 2020-03-12 [2022-0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17) (美国英语). 
  5. ^ Writer's house "slovo". ProSlovo. [2022-0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17) (英语). 
  6. ^ 6.0 6.1 6.2 6.3 6.4 Story of Slovo House : From 1923 to nowadays. ProSlovo. [2022-0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18) (英语). 
  7. ^ Bertelsen, Olga. Regional Nationalism and Soviet Anxieties during the Great Terror in Ukraine: The Case of Mykhailo Bykovets'. East/West: Journal of Ukrainian Studies. 2016-02-15, 3 (1): 39–74 [2022-02-18]. ISSN 2292-7956. doi:10.21226/T2H01C.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18) (英语). 
  8. ^ 'Slovo House'. Warsaw Institute. 2018-05-24 [2022-0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8) (英国英语). 
  9. ^ Zhadan, Serhiy; Holman, Bob. What We Live For, What We Die For.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19: 137 [2022-02-22]. ISBN 978-0-300-22336-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3) (英语). 
  10. ^ Applebaum, Anne. Holodomor | Facts, Definition, & Death Toll | Britannica. www.britannica.com. [2022-0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28) (英语). 
  11. ^ ProSlovo.com / Володимир Куліш. Слово про слово. ProSlovo. [2022-0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02) (乌克兰语). 
  12. ^ Дом «Слово»: историческая память без речей и оваций. www.mediaport.ua. 2003-08-26 [2022-0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18) (乌克兰语). 
  13. ^ Ministry of Culture of Ukraine. Кабінет Міністрів України - До Державного реєстру нерухомих пам'яток України внесено 12 об'єктів культурної спадщини національного значення. www.kmu.gov.ua. 2019-08-21 [2022-0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18) (乌克兰语).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