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护总区
救护总区(英语:Ambulance Command)隶属于香港消防处,负责提供紧急医疗服务。
救护总区 Ambulance Command | |
---|---|
国家/地区 | 香港 |
性质 | 救护 |
部门 | 香港消防处 |
功能 | 提供紧急医疗服务 |
领导 | |
现任主管 | 郭健民先生 助理处长(救护) |
人员装备 | |
规模 | 逾3,300名 |
组织
救护总区由职级为救护总长的助理处长(救护)领导,总区辖下分为两个行动区域(港岛及九龙区域和新界区域) 及总区总部[1]。
救护总区
- 港岛及九龙区域
- 港岛区
- 港岛东分区
- 港岛西分区
- 九龙东区
- 九龙东分区
- 九龙中及西区
- 九龙中分区
- 九龙西分区
- 港岛区
- 新界区域
- 新界北区
- 新界东北分区
- 新界西北分区
- 新界南区
- 新界东南分区
- 新界西南分区
- 新界北区
- 救护总区总部
- 参事
- 资源管理
- 车队管理
- 疫情控制及应变专队
历史
救护服务原由卫生署前身“医疗卫生署”负责。2005年2月28日起,救护总区全面提供辅助医疗服务[2]。
2011年,处方斥资45万港元购置3部自动心外压仪器。仪器以电池操作,为伤病者以每分钟下压100次的速度进行心外压,以代替人手进行,此举可以减少救护人员的运动操劳。3部仪器被放置在黄大仙、东涌及赤鱲角3个远离急症室的救护站使用。[3] 此外,救护总区亦于该年更换了39辆救护车,并且添置了25辆救护车。[4]
2012年,救护总区出动727,300次,平均每日出动逾1,987次,共处理654,371名病患或者伤者,平均每日处理1,788名病患或者伤者[5]。
2018年,召唤数字虽然持续增加,但整体的服务水平仍能 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2018年救护召唤总数突破 80 万,达到804 685宗,与2017年相比,升幅为百分之2.3,其中紧急救护召唤占748 777宗,较2017年上升百分之2,当中百分之94.6能够在12分钟的目标召达时间内到达事故现场,较服务承诺的百分之92.5高出2.1个百分点。
消防处在2018年成立第五队特别支援队,负责在发生大型事故时或举行大型公众活动期间执行专责任务,并在日常人手需求较高的时段候命出勤,从而提升紧急救护服务的效率,以及因应行动或服务需要作出弹性的策略安排。有关措施亦对部门持续优化救护员的用膳安排发挥很大作用。
为提升紧急救护服务的质素和效率,消防处于去年十月正式推行全新的调派后指引服务,让消防通讯中心人员在电脑系统的辅助下,能在救护人员抵达现场前,为求助市民提供适切的调派后指引,协助他们按指引处理及稳定伤病者的情况。截至2018年年底,消防处已向133 632名紧急救护服务召唤者提供调派后指引。新服务开始提供以 来,除了能帮助报案人正确处理伤病者外,更有一些病情危急的个案,包括心跳停顿或呼吸骤停,哽塞和分娩等,报案人按照调派后指引, 成功在救护车到达前帮助伤病者渡过生死关头,再由救护车提供治理及送院 。
2020年救护总区共处理689,788宗召唤,平均每天1,885宗,救助伤病者共612,797人,平均每天1,674人。
救护站
车辆
至2011年年底,救护总区共有257辆救护车(平均年龄为2.4年)、35辆急救医疗助理摩托车、4辆流动伤者治疗车、4辆乡村救护车、2辆救护吉普车、2辆轻型救护车、4辆快速应变急救车[7]。此外,于2012年,将会有70新救护车投入服务;两轮救护吉普车亦将会更换[8];另外,于同年9月1日亦会有消防处辅助医疗装备车(英文:Fire Services Paramedic Equipment Tender,缩写:PET)投入服务,该车专门为有逾4辆救护车出动或者涉及核生化的事故情况下出动。
至2013年,救护总区共有341辆救护车、12辆轻型救护车、36辆急救医疗摩托车、4辆流动伤者治疗车、1辆辅助医疗装备车、4辆乡村救护车、2辆救护吉普车及3辆快速应变急救车[9]。
2018年3月,香港有三辆采用黄色涂装的概念救护车投入服务,分别是A 501,A 502和A 503,每辆总值大约100万元,有别于过往香港救护车以白色为主色。新款救护车的黄色是欧盟标准的RAL 1016专用黄色,有助提升在道路上的可见度,另有多项有别于过往的新设计[10]。三辆新型救护车经实地测试后,将会成为购买新车的参考[11]。
至2020年,救护总区共有428辆救护车、12辆轻型救护车、15辆转院救护车、41辆急救医疗摩托车、4辆流动伤者治疗车、2辆辅助医疗装备车、6辆乡村救护车、2辆救护吉普车及4辆快速应变急救车。
2021年11月,第二代概念救护车开始试行,分别是A 504,A 505。
-
轻型救护车 A360(已退役)
-
轻型救护车(已退役)
-
救护车(已退役)
-
救护车(已退役)
-
救护车(已退役)
-
救护车(已退役)
-
救护吉普车(已退役)
-
快速应变急救车(已退役)
-
乡村救护车(离岛区)
-
急救医疗摩托车
-
转院救护车
-
消防局救护车 A501
-
消防局快速应变急救车
-
消防局快速应变急救车
-
流动伤者治疗车
-
辅助医疗装备车(位于最后排)
投考
每年的投考者与招募岗位数量比例约为300比1[12]。
训练
消防处救护训练学校(英语:Fire Services Ambulance Command Training School)于1992年创立,位于香港沙田马鞍山鞍山里1号,与马鞍山救护站及马鞍山消防局同一建筑物,占地0.6公顷。消防处救护训练学校隶属于香港消防处救护总区,为其主要训练及培训机构之一,所有新入职的救护学员均须在此接受26周的基本救护学及专门的辅助医疗的留宿训练,消防处救护训练学校亦是现职救护人员的复修及进阶训练场地之一及现职消防人员的急救训练、复修及进阶训练场地之一。消防及救护学院于2015年10月竣工后,消防处救护训练学校已关闭[13],更改建为第二个消防通讯中心。
消防及救护学院(英文:Fire and Ambulance Services Academy,缩写:FASA),位于香港新界西贡区将军澳百胜角第78区,邵氏影城的北面,由29幢建筑物组成,项目以设计与建造合约形式批出,由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担任总承建商,由建筑署担任项目经理,美国Moore Ruble Yudell建筑师事务所担任设计建筑师及李景勋、雷焕庭建筑师有限公司担任本地建筑师;项目占地约15万8千平方米,于2012年12月5日动工,最初预计于2015年10月竣工,后来以2016年3月落成启用为目标[14]。取代位于新界八乡的消防训练学校、消防处救护训练学校、消防驾驶训练学校、临时驾驶训练场地及坍塌搜救专队训练场,及延续上述的设施,还设有消防教育中心,成为消防处的主要展示消防处历史及运作与及员工培训场地之一。消防及救护学院隶属于香港消防处机构策略总区。
参见
参考文献
- ^ 組織. [2010-10-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9-26).
- ^ 救護總區. [2010-10-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0-11).
- ^ 自动心外压仪器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011年1月25日
- ^ 消防今年聘最少370人 救护车抵达时间连续3年肥佬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11-03-19. 2011年1月25日
- ^ 消防處二零一二年工作回顧 (PDF). [2013-02-0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4-01-04).
- ^ 消防處二○一八年工作回顧記者會發言全文 (PDF).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9-04-23).
- ^ 消防車輛及救護車輛 (PDF). [2012-01-2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1-05-16).
- ^ 救護服務 (PDF). [2012-01-2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4-03-27).
- ^ 救護車輛. [2014-1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09).
- ^ 3黃色救護車駐守全港消防局. 明报. 2018-03-19 [2018-05-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07).
- ^ 黃色救護車今落地 大埔牛頭角先試行 5大特色提升安全效率. 香港01. 2018-03-19 [2018-05-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08).
- ^ 三救护学员中暑揭操练“揾命博”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苹果日报》 2012年8月26日
- ^ 35亿元建造 新消防学校落户将军澳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东方日报》 2012年12月6日
-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
appledaily20160122
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