拦轿 (中式婚礼)

拦轿:是指中式婚礼中迎娶队伍从新娘家出村时,村民们会在村口路上设香案拦轿,以讨喜糖、金钱的习俗。[1]又称接道。此习俗在唐代已有,称为障车[2],宋代起开始流行用花轿载新娘到男家,障车也就演变成拦轿。至现代多改用汽车迎亲,虽保留“拦轿”之名,实际上是拦车。

概述

障车是唐代已有的婚俗,[3][4]但当时就有歹徒借障车之名敲诈勒索,以致障车花费竟超过聘礼,所以不少有识之士上表请禁,并严惩歹徒。[5] 接道来源于“劫道”,取劫道的拦路之举,摒劫道之恶名,改名为接道,其目的是为喜庆或等时辰。[3]旧时中国民间认为有接道者是喜庆和缘分,如果没有接道的,既冷清,又说明这家人家在乡邻里人缘欠佳。[3]而接道的人越多,同时也越证明新娘的才貌闻名远近,新郎及其家人也就越光彩。此外,旧时中国民间有些人家不但要求须在特定的吉时良辰拜堂,甚至也要求在特定的吉时良辰新娘才能进入院门。如迎娶队伍过早回来,新郎家人会派人出去将迎娶队伍拦住,等到特定的吉时良辰再进行花轿进家门的相关婚俗仪式。[3]

接道方式也由原来的香案供桌自民国以降简化为布幔、凳子、绳子。接道此俗源于[4]但接道这一婚俗于民间仍流传不绝。除了分派喜糖外,当今接道时也有讨烟酒的,但均为拦路者向迎娶队伍讨要礼品。若拦路者向迎娶队伍送礼品,则为挡喜[6]挡喜是当过村店时迎娶队伍被“接”停下时,有人用长凳横放路中,上放烟酒挡轿,其意乃请鼓乐手或戏班献艺,鼓乐手或戏班就须表演一段曲目,[3]表演完后取走烟酒。

批评

此俗曾在中国大陆于1950年后一度绝迹,但现在于中国大陆又再度出现,且经常有人借此明目张胆拦路抢劫、勒索敛财,恶棍们借口行传统婚俗,公然阻拦劫持婚礼队伍,索要高档烟酒和金钱,不得逞便不罢休,不仅耽误婚礼时程,也使婚礼中原本就十分巨大的经济负担更加沉重。[7]

参考文献

  1. ^ 拦门、哭嫁、敬茶……婺源传统婚俗,你知道多少?. [2016年12月2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2月20日). 
  2. ^ 叶国良. 禮俗之融合與轉化--以唐宋婚俗中異族文化成分為例 (学位论文). 台湾大学. 
  3. ^ 3.0 3.1 3.2 3.3 3.4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sbmjwhgj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4. ^ 4.0 4.1 唐朝·封演封氏闻见记》卷五《花烛》:“近代婚嫁,有障车、下婿、却扇及观花烛之事,又有卜地、安帐、并拜堂之礼。上自皇室,下至士庶,莫不皆然。今上诏有司,约古礼今仪。礼仪使太子少师颜真卿、中书舍人于劭等奏:请停障车、下婿、观花烛及却扇诗,并请依古礼见舅姑于堂上,荐枣栗腵(一本作“脯”。)脩,无拜堂之仪。又毡帐起自北朝穹庐之制,请皆不设,惟于堂室中置帐,以紫绫幔为之。”
  5. ^ 唐朝·左司郎中·唐绍《禁奢侈疏》:“臣闻王公已下送终明器等物,具标格令,品秩高下,各有节文。孔子曰:“明器者,备物而不可用,以刍灵者善,为俑者不仁。”《传》曰:“俑者,谓有面目机发,似于生人也。以此而葬,殆将于殉,故曰不仁。”比者王公百官,竞为厚葬,偶人像马,雕饰如生,徒以眩耀路人,本不因心致礼。更相扇慕,破产倾资,风俗流行,遂下兼士庶,若无禁制,奢侈日增。望请王公已下送葬明器,皆依令式,并陈于墓所,不得衢路将行。又士庶亲迎之仪,备诸六礼,所以承宗庙、事舅姑,当须昏以为期,诘朝谒见。往者下里庸鄙,时有障车,邀其酒食,以为戏乐。近日此风转盛,上及王公,迺广奏音乐,多集徒侣,遮拥道路,留滞淹时,邀致财物,动窬万计。遂使障车礼贶,过于聘财,歌舞喧哗,殊非助感,既兮名教,实蠹风猷,违紊礼经,须加节制。望请婚姻家障车者,并须禁断,其有犯者,官荫家请准犯名教例附簿,无荫人决杖六十,仍各科本罪。”
  6.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hnszmszrslyhjls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7. ^ 应当刹住“劫”婚车的歪风. [2015年3月2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9月18日).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