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正吟(1912年-1995年),原名镇瀛,又名志熙江苏南京人,是中国“新金陵花鸟画派”代表人物、古琴演奏家。

生平

张正吟于1912年出生于江苏南京,幼时在南京安徽中学(今第六中学前身)学习,并展现出对绘画的兴趣。15岁时拜张二树为师学习绘画。1933年高中毕业后即考入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素描师法徐悲鸿、人物法吕凤子、山水法张大千汪采白,后来又拜高剑父为师。[1]

1937年大学毕业后受聘回到安徽中学担任美术教员。因为家人经营著名为“泰来”的旅社,而家境颇殷。但在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后因为南京沦陷而陷入贫困。因为不愿屈从于南京政权而在采石矶跳江自杀,但被渔民救起。随后闭门不问世事。[1]

战争结束后回到安徽中学任职,泰来旅社也恢复了正常经营。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止,常举办画展,蜚声国内外。1949年之后依旧在南京各中学从事教学工作。1952年协助成立南京乐社,并延揽刘少椿为古琴老师,培养古琴演奏者。1961年在新街口东北角的南京日报报社二层举办了首场个人画展。[1][2]

文化大革命爆发之后,因为不愿受批斗之辱而再度跳江自杀,在长江江心被渔民救起,而亦未能免于批斗之苦,家中所藏书画和古琴亦遭到毁夺。不过依据张正吟的弟子回忆,张认为这对他来说是一种新生。[3]

1990年,张正吟“八十大寿师生古琴音乐会”在南京举行,琴家李禹贤龚一林友仁戴树红参加演出。[4]

1992年10月在江苏省美术馆举行画展,虽然不久之后便罹患帕金森综合症,但仍然坚持绘画。1995年逝世。

轶事

张正吟居于南京三条巷六合里九号,因此其居所被友人戏称为“三六九”,后来更成为了张正吟的代号。而张自己也趣称这是指“三无”(无求于名、利,不媚俗)、“六法”、“画九”。此外他还有一枚朱印“不闲居”(亦解作“不闲人”等),这也是萧娴为张正吟题匾“行宫深巷三六九,丹青琴瑟不闲人”的来源。[3]

尽管遭受南京政权和文革的摧残,张正吟仍完好地保留下了一张曾由李清照使用的古琴,后来他将这张琴赠给了自己的弟子龚一,后者多次出国演出皆曾使用。这张琴被龚一称为“正吟琴”。[1]

参考文献

  1. ^ 1.0 1.1 1.2 1.3 住在“三六九”的南京“古琴书画家”. 金陵晚报. 2012-11-22 [2014-07-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14). 
  2. ^ 梅曰强. 王鹏 , 编. 《古琴:廣陵琴社百年紀念專輯》. 〈忆刘少椿先生教学二三事〉. 2012: 160. 
  3. ^ 3.0 3.1 百年正吟----忆恩师张正吟先生三两事. 一画网. 2012-11-10 [2014-07-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15). 
  4. ^ 《上海古琴百年紀事 1855-1999》. 上海: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2020: 199. ISBN 9787556604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