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业银行
建业银行是1943年至1951年中国的一家商业银行。
历史
1943年9月,著名化学工业实业家范旭东判断抗战将会胜利,积极筹划战后化工事业发展,向国民政府提交了《永利化学工业公司创建化工工厂十所办法大纲》。但当时通货膨胀严重,企业生产经营资金周转极困难,“十厂计划”缺少资金。范旭东经过与老友、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经济学家、国民政府经济部次长何廉商议,决定筹办自己的实业银行。1943年12月28日,永久集团的实业家范旭东发起,在重庆出资开设建业银行,股本1000万元法币,其中重庆和济钱庄与成都振华银号的原股份合计为350万元,650万元新股中永久集团占23%,龚饮冰(使用龚再僧名字)占17%(实际为中共南方局的秘密资金)。[1]周恩来的秘书童小鹏在《风雨四十年》一书中写:“范旭东的化工企业中国制碱公司,抗战爆发后毅然迁到大后方重建新厂。新厂进口的机器全部被蒋介石的远征军征用,国民政府决定给三百万元贷款。新厂建成后,国民政府突然变卦,要把贷款作为公款,企图并吞新建工厂。为了求得企业的生存,范旭东打算自己创办‘建业银行’,以取得周转资金。周恩来知道后,指示龚饮冰与刘少文、卢绪章(他们都是为党在社会上做经济工作的)商量,又与范旭东晤谈,决定参加建业银行的筹建,以党的营运经费参加,在资金(起先是17%,后来44%以上)、人力(龚饮冰任常务董事,后任总经理)方面给予支持。”[2]
1944年3月举行第一次股东大会,选出重庆和济钱庄董事长汪代玺、永利公司财务协理范鸿畴(范旭东的堂弟,毕业于华盛顿大学)、龚饮冰、李维城、蒋廷甲、周秋藩、久大公司湘区经理萧豹文、王拂禅、翟温桥9人为董事,袁承斌、乐美龙、顾树立为监察人,推选汪代玺、范鸿畴、龚饮冰、李维城、蒋廷甲为常务董事,汪代玺任董事长,范鸿畴任总经理,胡彦尊任协理兼业务部经理。1944年6月1日,验资核准后,建业银行正式开业,总行及重庆分行设在重庆民族路117号,另在成都设立分行,经理黄肇兴,后任陈祖湘。[3] 1945年10月,建业银行改总行为总管理处,并设重庆分行,经理黄肇兴。到1945年底,建业银行各种存款余额超过3亿元,各种放款余额1.5亿余元,前期的损失得到弥补,呆滞的资金得到清理。并筹划增设成都、长沙及柳州分行。[4]
1946年3月,成立长沙分行。
龚饮冰决定将之前因战争未能开业的柳州分行迁至上海,改为上海分行,并亲自先期至上海进行筹备。1946年6月上海分行在天津路201号开业。黄肇兴被升任总管理处协理兼上海分行经理,重庆分行经理改由陶继侃担任,民国38年3月又改由沈百屏担任。1948年5月至1952年10月陈穗九历任建业银行上海分行专员兼会计副股长、营业股长、襄理。[5]
1946年8月第二届股东大会召开,决定将总管理处迁至上海,龚饮冰也随之常驻上海。
建业银行南京分行位于太平路335号(现今的太平南路太平商场附近,距总统府只有千米距离)。1947年5月开业。经理胡彦尊。会计股长王首民。[6]配合永利硫酸厂的生产。1949年2月15日遣散员工。
1948年初,由于一名手下的地下党员被捕,龚饮冰由上海去香港,推荐黄肇兴继任总经理。[7]
1949年5月上海解放之时,建业银行(因重庆、成都分行还未解放,未计入)总资本为人民币1.88亿元,全行员工最高共计261人。此时中共党组织占股已达到50.09%(称“革命资本”)。解放后,长沙分行因业务不振,经董事会决议停业,其余各分行仍在继续营业中。1949年底建业银行仍能有6,893,266,555.40元的盈余。全行员工199人。
1950年“二六”轰炸后,许多工厂被迫停工,资金周转困难,对外债务的清偿出现问题,以至于银行的工业放款也不能正常收回。在此背景下,为了谋求生存与发展途径的需要,建业银行第一个正式向中国人民银行申请进行公私合营。[8]
1951年1月,建业银行与新华信托储蓄商业银行、中国实业银行、四明商业储蓄银行、中国通商银行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成立新五行联合总管理处,统一领导监督,加强集中经营,统筹业务管理,统一调配人事,成为除国家银行外最大的金融实体。为此,建业银行内部刊物《建讯》还出了停刊纪念刊。1951年5月建业银行存款额为109亿元,到了11月底已经增加到436亿元。至1951年11月,新五行联合总管理处扩大到十一行联合总管理处。公私合营十一行总管理处主任陈穆(原解放区北海银行行长);总管理处增产节约委员会王伟才。[9]
1952年1月12日,上海建业银行举行“三反”运动动员座谈会,银行管理层及业务人员共67人参加,经理王丰年首先作了动员。
1952年4月,中财委发布《对私营金融业方针的指示》,加强对已公私合营银行的经营管理,并在12月成立了全国统一的公私合营银行,建业银行并入该行,开展对私营工商业办理存放款业务。1952年12月1日,统一的公私合营银行联合总管理处成立,取消了建业银行的名称,至此,建业银行彻底结束公私合营。
1955年公私合营银行整体划归中国人民银行,各地分支机构并入当地的人民银行。
参考文献
- ^ 李银芬:“龚饮冰:中共隐蔽战线上的银行家”,《中国城市金融》,2014年第7期,第72-73页。
- ^ 童小鹏:《风雨四十年》,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01月版,ISBN: 9787507302295
- ^ 田茂德、吴瑞雨:《民国时期四川货币金融记事》,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89年11月第1版。
- ^ 重庆金融编写组:《重庆金融》,重庆出版社1991年出版。
- ^ “百岁丹心中华情——缅怀中华职业学校老校友、老教师、老领导陈穗九”,来源:黄浦区政府网,2020-10-02
- ^ 记者 李桦 通讯员 翁丽娟:“一位老常州人亲历的‘潜伏’传奇”,《常州晚报》2015年7月11日A3版。. [2023年1月2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年1月29日).
- ^ 陈桥:“鲜为人知的建业银行及其本票”,《中国钱币》2007年02期。
- ^ 李佳:“建业银行公私合营探析”,《理论观察》,2021年2期。. [2023-0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29).
- ^ 《上海工商社团志》第六编上海工商业联合会 第六章改造私营企业 第六节金融业公私合营,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年版,ISBN: 7806188886. [2023-0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