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食蚁兽
小食蚁兽(学名:Tamandua tetradactyla)是一种食蚁兽,分布于南美洲的南部,与分布在较北地区的中美小食蚁兽(Tamandua mexicana)共两种构成这一个小食蚁兽属。 独居动物,分布在多样的生境上,从古旧的森林到次生林、及不毛的热带稀树大草原等均有分布。主食为蚁、白蚁及蜜蜂等。与同科物种一样,强而有力的前肢使牠们能捣毁蚁丘觅食。
小食蚁兽 | |
---|---|
采取防御姿势的野生小食蚁兽 | |
科学分类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纲: | 哺乳纲 Mammalia |
目: | 披毛目 Pilosa |
科: | 食蚁兽科 Myrmecophagidae |
属: | 小食蚁兽属 Tamandua |
种: | 小食蚁兽 T. tetradactyla
|
二名法 | |
Tamandua tetradactyla Linnaeus, 1758
| |
小食蚁兽各个亚种的分布范围 |
描述
头身长由53.5公分至88公分,尾长40公分至59公分不等。由于在不同分布地区的个体差异大,致使在分类描述上变得困难。如在南美洲东南部的亚种像穿上了一件黑色背心般,结果两肩、侧腹及臀部均为黑色一直环绕至前臂,从背部看上去则呈现一个V型,而其余部分则呈现出亚麻色、黄褐色已至褐色;位于巴西北部至委内瑞拉及安第斯西部的种群则全身披沉实亚麻色、褐色甚至黑色,背心痕迹不明显。
前肢有四只趾爪,后肢则为五指。为避免锋利的趾爪刺伤掌心,牠们行走时会用手背而不是掌心着地。腹部及卷尾的尾部均没有毛发。口鼻部修长及弧形向下弯,张开幅度则刚好与其直径相近,长长的舌头则从此伸出。眼睛细小,视力并不突出;相反,垂直及大的耳朵表示此种更依赖听觉去判断环境。
亚种
此种共有四个亚种,包括:
地理分布及生境
小食蚁兽分布于南美洲由委内瑞拉至特立尼达到阿根廷北部、巴西南部及乌拉圭等海拔2000米以下地区。能栖息于不同类型的干燥及湿润森林内,包括热带雨林、热带稀树草原及多刺高灌丛等地。靠近溪流及河边的地方较常见到其踪影,特别是攀缘植物及着生植物浓密深厚的地方,这与这些地区可供猎食的食物特别多不无关系。
繁殖
雌小食蚁兽有多次动情周期,但一般交配在秋天进行。怀孕期可长达130至150天,并于翌年春天诞下一只幼兽。初生幼兽与双亲相差甚大,毛色由白至黑极多变化。常骑在母亲背上一段长时间,仅在母亲出外觅食时偶尔会被留在安全的枝干上。豢养的个体有纪录的最长寿命为6年3个月。
行为
小食蚁兽一般为夜行性,偶尔也会白天出没。日间多在大树干的树洞或其他动物留下的洞穴内栖身。独行性,仅在被激怒时发出嘶嘶声及从肛门腺体中放出难闻的气味。一天中花长时间在树上觅食,有研究指委内瑞拉种群会花13至64%的时间在树上生活。事实上,小食蚁兽在地上的活动不算灵敏,不能像其近亲大食蚁兽般高速奔驰。
强而有力的前肢除了用作捣毁蚁丘觅食外,也是重要的自我保护工具。如在树上受到威胁,小食蚁兽会用其后肢及卷尾抓紧树枝,腾空两臂以作战斗之用;如在地上受袭,小食蚁兽会背靠岩石及大树,并用前肢与敌人周旋。在雨林这种潮湿及云雾缭绕的环境下,常见小食蚁兽擦拭附在眼睛上的苍蝇及蚊等昆虫。
饮食习惯
小食蚁兽以蚁及白蚁(主要为树栖的品种)为食,并以气味定位。牠们多避免猎食一些武装较好或会放出化学物质的品种,如行军蚁及食叶的蚁类。牠们也吃蜂类及蜂蜜,豢养的个体也吃水果及肉。与同科物种一样,牠们会用强而有力的前肢去捣毁蚁丘,然后从口鼻部伸出可达40厘米长的舌头舔食当中的昆虫。有指部分亚马逊的印第安人会利用牠们来清理家中的蚁及白蚁。
保护现状
在巴西南部的小食蚁兽列在CITES附录II上。虽然分布广泛,但这物种并不普遍。偶尔有猎人会打其主意,并声称牠们会袭击犬只。在IUCN红色名录上列为无危物种。
参考资料
- ^ BirdLife International. Tamandua tetradactyla.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4. [5 November 2013]. 数据库资料包含说明此物种被编入无危级别的原因
参考书目
- Louise H. Emmons and Francois Feer, 1997 - Neotropical Rainforest Mammals, A Field Guide.
- Gorog, A. 1999. "Tamandua tetradactyla" from Animal Diversity W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