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流民拳
客家流民拳,简称为流民拳,亦称为客家拳,是一门由台湾新竹的武师范秀炎所传承之流传于台湾客家人居住地区的传统拳法。该门拳法,强调对敌时“招不过三”,其在三招之内,即要对手倒下。
名称
“流民拳”一词,在事实上,仅代表过去活动于今日之中华民国台湾省的新竹县关西镇与桃园市龙潭区的武师范秀炎,[1]由他所传承之拳法的名称。若干传播媒体与研究者,贸然的套用过去部分台湾客家人沦落为“流民”的历史背景,来称呼所有客家人所研习之拳法,均是流民拳。这实为称呼与定义上的谬误。流民拳,是台湾客家传统拳法之一,其仅是代表个别拳法门派,而不是包含所有在台湾客家地区所流传之各种传统武术与拳法。该门拳法,后来经由范秀炎弟子——李光铭的发扬,其名称,约是于1990年左右才正式出现在社会大众的眼中。[2]根据范秀炎弟子——陈清司的口述回忆,当同是弟子的李光铭要成立研习师父范氏的拳法的社团时,该门拳法的名称,亦是经过了师父范氏的安名。[3]
内容
在流民拳的拳路中,较为基础者,有七步劲力拳、闪马软硬双形拳、流民拳、落地金蛟剪;较为进阶者,有虎拳、猴拳、鹰拳、百发拳;另外在器械方面,则是有短棍法与长棍法。这些均属于中国南派领域的拳路。[4]该门拳法,强调对敌时“招不过三”,其在三招之内,即要对手倒下,并且每一招均属绝招,没有任何无谓的动作。[5]
发展情况
关于在中华民国台湾省研习流民拳的社团,于1996年3月,原为“中华国术总会流民拳委员会”的社团,即向内政部登记成立有“中华流民拳协会”。该社团之发起人是李光铭,其宗旨为“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武术、提升武术健身实用之价值”。[6]该社团之学员,过去即在李光铭的率领下,于1989年参加台湾的中正杯第四届比赛,并且夺得了该年比赛的团体组冠军。[7]亦有若干的社团学员,在北京的第一届世界杯武术散打锦标赛中,分别获得金牌、银牌,以及铜牌。[8]
注释
- ^ 范秀炎,生于1903年,卒于1988年,关西畚箕窝人。
- ^ 汤承翰,〈新竹沿山客家武艺之研究〉,桃园市:国立中央大学客家语文暨社会科学学系客家社会文化硕士班学位论文,2015,页119-122。
- ^ 汤承翰,〈新竹沿山客家武艺之研究〉,桃园市:国立中央大学客家语文暨社会科学学系客家社会文化硕士班学位论文,2015,页126。
- ^ 汤承翰,〈新竹沿山客家武艺之研究〉,桃园市:国立中央大学客家语文暨社会科学学系客家社会文化硕士班学位论文,2015,页123。
- ^ 李荣丰等编著. 《臺灣客家武術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台北市: 逸文武术文化有限公司. 2010: 页155. ISBN 9789866329227 (中文).
- ^ 徐正光、彭钦清、范振乾、赖旭贞、郑力轩. 《臺灣客家族群史【社會篇】》. 南投市: 国史馆台湾文献馆. 2002: 页160. ISBN 9570127341 (中文).
- ^ 汤承翰,〈新竹沿山客家武艺之研究〉,桃园市:国立中央大学客家语文暨社会科学学系客家社会文化硕士班学位论文,2015,页126-127。
- ^ 徐正光、彭钦清、范振乾、赖旭贞、郑力轩. 《臺灣客家族群史【社會篇】》. 南投市: 国史馆台湾文献馆. 2002: 页161. ISBN 9570127341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