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马士革的圣约翰

大马士革的圣若望(阿拉伯语:يوحنا الدمشقي‎,拉丁化:Yuḥannā Al Demashqi;希腊语Ιωάννης Δαμασκήνος,拉丁化:Iôannês Damaskênos;拉丁语Iohannes Damascenus,约676年—749年12月4日),天主教译为圣若望·达玛森(St. John Damascene),生于大马士革基督宗教神学家[1]、诗人及圣乐家。

大马士革的圣若望

生平

大马士革的约翰于公元675-676年间出生一个名门望族,卒于公元749-753年间(近80岁)。当时,他所居住之处大马士革受阿拉伯帝国占领统治,约翰虽身为基督徒,但却仍能在伊斯兰教领袖哈里发的宫中担任要职,他父亲所给予的栽培与教育功不可没。约翰的父亲与祖父都饱读诗书、满腹学问,约翰的父亲在当时是一名有权势的达官富户,他深知要留给儿子最珍贵的产业即是美好的灵性与智慧;某日他在刑场看到一群被伊斯兰教徒掳来的俘虏即将被处决,他注意到其中一位特别的老者深得其他俘虏敬重,于是亲自向总督求情,请求特赦原本面临死刑的老者;后来发现老者居然是马萨巴修道士──柯斯麦,于是立即将其接回府上并聘其为约翰的家庭教师;几年后,柯斯麦向约翰的父亲求去、欲回到修道院,因他已将毕生所学倾囊相授教予约翰,而约翰亦已学有所成青出于蓝,也令柯斯麦感到此生无憾。然而,约翰也在承袭父亲的官职不久后,也追随情同父子的柯斯麦的脚步,遁入修道院门下潜修神学[2]

大马士革的约翰,因着在历史上有许多贡献而闻名,例如神学、圣乐等,其中最为人所知的便是力倡“圣像敬礼”。基督徒使用“圣像”作为祷告、敬拜与灵修的辅助工具其来由已久,在第六世纪时,东方教会已视“圣像”为“文盲的课本”,对于不识字、无法自行阅读圣经或信仰相关书籍者而言,透过“圣像”而领受到教训与提醒,都是十分重要的。然而,到了第八世纪初,“圣像”却已充斥于基督教重镇君士坦丁堡及其他基督教城市,每个家庭、教会都会有许多雕刻、绘制精美的圣像;由于信徒们越来越习惯在圣像前祷告、敬拜,圣像敬礼的风气越来越普遍,教会与国家领袖便开始担心,若此风渐长将带来不可收拾的后果。在反对圣像敬礼者心中,礼敬圣像已明确违背十诫中“不可拜偶像”之诫命,他们认为,崇拜有形体的物质或图像是一种堕落,而企图将上帝的形象刻划出来,更是一种亵渎。[3]

公元726年的爱琴海火山爆发,促使皇帝利奥三世(公元717年继位)认为,是因教会使用圣像而惹怒上帝,因此下令禁止圣像敬礼、把圣像搬移出教堂及修道院、刷去墙面上雕刻及马赛克图像等,然而此举所带来的结果就是让原本使用圣像敬礼已久的修士与平民群起反抗,并且这个结果,导致圣像冲突往后延续几十年。[4]

大马士革的约翰在当中大力支持使用圣像敬礼,并以积极的文字写作来反对利奥三世的政策,虽然如此,由于当时约翰居住之地是在穆斯林所管辖的圣沙伯修道院,因而幸免于难,如今在修道院中,仍可看见约翰所住过的房间,他在那儿完成了许多著作;约翰主张“圣像”自古以来一直都是信仰引导之工具,约翰驳斥反对圣像敬礼者对于物质的蔑视,约翰认为“所有一切都是上帝所创造”,人类可以透过看得见的物质来敬拜、尊崇、赞美这位造物主;让人敬拜的并非制作圣像的物质,而是圣像所描绘、刻划出来的人物,其所带出来的力量。约翰认为“绝对的敬拜”(希腊文latria)理当只能归予神,然而“尊敬”(希腊文proskynesis),则可归给圣像,约翰的此番言论,为那些支持圣像敬礼者,辟出了一条“可制作圣像、却不沦为拜偶像”之路。[5]

由于大马士革的约翰反对利奥三世废除圣像敬礼,也反对君士坦丁五世和贵族对教会利益的侵扰,因此激怒了一批以皇帝为首的贵族;公元754年,君士坦丁五世召开“君士坦丁堡宗教会议”,在会议上宣布将支持圣像敬礼的约翰逐出基督教会;直到公元787年,由伊琳娜女皇召开“第二次尼西亚公会议”(第七次大公会议),超过三十位的主教们,严厉地谴责君士坦丁五世所召开“君士坦丁堡宗教会议”的决议,共同谴责那些反圣像敬礼者,并下令恢复圣像敬礼。[6]

著作

早期作品

三篇《反对诋毁圣像者的辩护论文》——这些论文是他对拜占庭皇帝利奥三世颁布禁止崇拜或展示圣像的法令的早期回应之一。[7]


教导及教义作品

《智慧之源》为大马士革的约翰最有名的神学论著,其内容论述多以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的思想为本,欲引用希腊哲学思想来证明神的存在。 《知识之源》(希腊语:Πηγή Γνώσεως, Pēgē gnōseōs,字面意义为“知识的源泉”)被描述为基督教哲学、思想和教义的综合与统一,对指导中世纪拉丁思想的发展产生了影响,并成为希腊正教神学的主要教科书。该书分为三部分,章节如下:

  1. 《哲学章节》(希腊语:Κεφάλαια φιλοσοφικά, Kefálea filosofiká)——通常称为“辩证法”,主要涉及逻辑,其主要目的是为读者更好地理解本书的其余部分。该部分基于第三世纪末的新柏拉图主义者波菲利的《引论》,该书是对亚里士多德逻辑的介绍。该作品的显著之处在于,它使约翰·大马士革能够用信息解释逻辑的基本概念和对上帝的理性化。
  2. 《论异端》(希腊语:Περὶ αἱρέσεων, Perì eréseon,字面意义为“关于异端”)——基于前述的《异端全书》(希腊语:Πανάριον,源自拉丁语panarium,意为“面包篮”)由萨拉米斯的厄皮法尼乌斯所作。该作品的显著之处在于,它使约翰获得了有关不同异端的信息,以及如何组织异端目录的模型。根据厄皮法尼乌斯的说法,原有80个宗教教派,这些教派或被归类为有组织的团体或哲学,从亚当的时代到四世纪后期。约翰还增加了二十个在他时代出现的异端。《论异端》的最后一章(第101章)讨论了以实马利人为异端。与早期部分简要处理其他异端不同,这一章节长达数页。它构成了对伊斯兰教的第一批基督教反驳之一。在讨论以实马利人的异端时,他强烈抨击穆罕默德的不道德行为以及《可兰经》中为合法化先知不端行为而插入的腐败教义。《论异端》经常从希腊语翻译成拉丁语。他的手稿是对伊斯兰教的第一部正统基督教反驳,影响了西方罗马天主教会对伊斯兰的态度。它是最早将穆罕默德描绘为“假先知”和“敌基督”的来源之一。 对伊斯兰教的教导 如上所述,在《论异端》的最后一章中,约翰提到伊斯兰教作为以实马利人的异端。他是已知的第一位基督教批评者之一。约翰声称,穆斯林曾经是崇拜爱神的信徒,因穆罕默德的“虔诚表现”而跟随他,并且穆罕默德本人阅读了圣经,并“同样地,看来”与一位教他亚流派主义的亚流派修道士交谈。约翰还声称他阅读过《可兰经》,或至少是其中的部分,因为他批评《可兰经》说圣母玛利亚是摩西和亚伦的姐妹,并且耶稣并未被钉十字架,而是活着升天。约翰进一步声称,他曾与穆斯林谈论穆罕默德。他使用复数“我们”,无论是指他自己,还是他所属的一群与穆斯林交谈的基督徒,或是一般基督徒。 无论如何,约翰声称他问穆斯林,哪些证人可以证明穆罕默德是从上帝那里接受《可兰经》的——因为约翰说,摩西是在以色列人面前从上帝那里接受了《律法》,而且伊斯兰法律规定穆斯林只能在证人面前结婚和做交易——以及哪些圣经先知和经文预言了穆罕默德的到来——因为约翰说,耶稣是由先知和整个旧约预言的。约翰声称穆斯林回答说,穆罕默德是在睡梦中接受《可兰经》的。约翰声称他开玩笑地回答:“你在编造我的梦。” 一些穆斯林,约翰说,声称基督徒相信预言耶稣到来的旧约被误解,而其他穆斯林则声称犹太人编辑了旧约,以欺骗基督徒(可能是让他们相信耶稣是上帝,但约翰并未说明)。 在回顾他与穆斯林的对话时,约翰声称他们指责他因崇敬十字架和崇拜耶稣而进行偶像崇拜。约翰声称他告诉穆斯林,麦加的黑石是爱神雕像的头。此外,他声称,如果穆斯林说耶稣是上帝的道和灵,那么他们将更好地将耶稣与上帝联系起来。约翰声称,话语和灵是与它们存在的事物不可分割的,如果上帝的道在上帝中永远存在,那么这个道必然是上帝。 约翰在本章结尾声称,伊斯兰教允许一夫多妻,穆罕默德在禁止通奸之前曾与一位同伴的妻子通奸,而《可兰经》则充满了故事,例如上帝的母驼和上帝赐予耶稣一个“不腐烂的桌子”。
  3. 《正统信仰解》为东正教神学摘要。《正统信仰的准确阐述》(希腊语:Ἔκδοσις Ἀκριβὴς τῆς Ὀρθοδόξου Πίστεως, Ékdosis akribès tēs Orthodóxou Písteōs)——对早期教父的教义和教条著作的总结。更具体地说,是第四世纪的卡帕多奇亚教父(圣巴西尔、圣格雷戈里·纳齐安兹和圣格雷戈里·尼撒)。它采用了亚里士多德的语言,并通过约翰对文本的选择和注释展示了原创性,这些选择受到安提阿分析神学的影响。这部作品在翻译成东方语言和拉丁语后,成为东西方思想家宝贵的资源,提供了逻辑和神学概念。此外,其系统化的风格成为后来中世纪学者所作神学综合的范本。《阐述》深入探讨了有关上帝的本质和存在的推测,引发了后来神学家之间的辩论。这部著作是东方基督教系统神学的第一部作品,对后来的学者作品产生了重要影响。

其他作品:

《驳反圣像者》(为大马士革的约翰在圣像之争当中,为使用圣像所作的辩护演说。[8])、《反对雅各派》 、《反对奈斯多里派》 、《反对摩尼教的对话》 、《教条的初步介绍》 、《论三重圣歌的信函》 、《论正确思维》、 《论信仰,反对奈斯多里派》、 《基督中的二意志(反对单意志派)》、《神圣平行(可疑)》 、《八声颂(教会的八音仪式书)》 、《论龙与鬼魂》


除了他纯粹的文本作品外,约翰·大马士革还创作了圣歌,完善了佳美圣歌,这是一种在拜占庭仪式中使用的结构化圣歌形式。

阿拉伯语翻译

据信,《报喜的讲道》是第一部被翻译成阿拉伯语的作品。该文本的许多部分发现于法国斯特拉斯堡图书馆的手稿4226,该手稿的年代为公元885年。

在十世纪晚期,安东尼,圣西门修道院的院长(位于安提阿附近),翻译了约翰·大马士革的作品。在他对约翰作品的介绍中,安提阿的西尔维斯特宗主教(1724–1766)提到安东尼曾是圣萨巴的修士。这可能是对“圣西门院长”职称的误解,因为圣西门的修道院在十八世纪时已经废墟。

大多数手稿提供了给科斯马斯的信件文本、哲学章节、神学章节及其他五部小作品的内容。

在1085年,来自安提阿的修士米哈伊尔撰写了《克里索罗阿斯的阿拉伯生平》。该作品于1912年首次由巴哈编辑,随后翻译成多种语言(德语、俄语和英语)。

崇敬

当约翰·大马士革的名字于1890年被列入罗马通用历时,指定的日期为3月27日。该节日于1969年移至约翰的逝世日,即12月4日,这一天也是在拜占庭仪式历、路德宗纪念日和英国圣公会及主教教会庆祝的日子。

约翰·大马士革在英国国教和主教教会中于12月4日受到尊敬。

在1890年,他被教宗利奥十三世宣告为教会博士。

参见

参考

  1. ^ M. Walsh, ed. Butler's Lives of the Saints(HarperCollins Publishers: New York, 1991), pp. 403.
  2. ^ 圣经学院出版小组,《基督教会历史辞典》(新竹市:财团法人台湾基督长老教会圣经书院,2015),122。林皙阳,〈东方教父〉,2020/6/4,http://www.sekiong.net/ASS-CH/CH23.htm。谷區國語浸信會,〈是否困倦〉,2020/6/10,https://www.mbcsfv.org/chinese/library/hymncampanions/144.html。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3. ^ 奥尔森(Roger E. Olson),《神学的故事》,吴瑞诚、徐成德译(新北市:校园书房,2002),355-8。大卫.班特利.哈特(David Bentley Hart),《基督教的故事》,王圣棻译(台中市:好读出版有限公司,2013),164-5。
  4. ^ 张绥,《中世纪“上帝”的文化─中世纪基督教会史》(浙江省: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80-2。杰瑞.麦奎格(Jerry MacGregor)、玛莉.普莱(Maria Prys),《奇妙1001:你一定要知道的1001个基督宗教事件》,立绪文化编辑部、蔡秀卿译(台北县:立绪文化,2007),126-8。圣经学院出版小组,《基督教会历史辞典》,122。
  5. ^ 奥尔森,《神学的故事》,355-8。大卫.班特利.哈特,《基督教的故事》,164-5。谷勒本,《教会历史》,李少兰译(台北市:道声出版社,1965),119-20。周品辉,〈从大马色约翰看圣像破坏运动〉,2020/6/10,http://www.chinesetheology.com/FredChow/DasmacusIcon.htm。聖網百科,〈大馬色的約翰〉,2020/6/4,https://zhsw.org/bk/index.php?doc-view-4197。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6. ^ 张绥,《中世纪“上帝”的文化─中世纪基督教会史》,80-2。杰瑞.麦奎格,《奇妙1001:你一定要知道的1001个基督宗教事件》,126-8。圣经学院出版小组,《基督教会历史辞典》,122。
  7. ^ Shahîd, Irfan (2009). Byzantium and the Arabs in the Sixth Century: Economic, Social, and Cultural History, Volume 2, Part 2.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ISBN 978-0-88402-347-0.
  8. ^ 谷区国语浸信会,〈是否困倦〉。奥尔森(Roger E. Olson),《神学的故事》,吴瑞诚、徐成德译(新北市:校园书房,2002),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