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联合招生考试
大学暨独立学院入学考试(英语:Joint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JCEE),简称大学联招或大学联考,是台湾教育史上曾经存在的公私立大学入学考试。2001年废除大学联考,改以“多元入学方案”取代。
历史
大专联合招生时期(民国43年-60年)
中华民国政府迁台初期,大学入学考试是由各校独立办理招生考试;每到暑假,考生必须分别前往各校应试,疲于奔命。民国43年(1954年),教育部部长张其昀主张联合招生[1][2],责成当时四所公立大学——国立台湾大学、台湾省立师范学院、台湾省立农学院、台湾省立工学院——组成“大专联招会”负责招生事宜,参与招生的学校包含大学及专科学校。[3]
大专联招分为甲、乙、丙、丁四组,考试科目略有不同,并采取考生先填志愿、后考试的分发模式。
组别 | 招生科系 | 考试科目 |
---|---|---|
甲组 | 理、工学院各科系 | 国文、英文、三民主义、理科数学、物理、化学 |
乙组 | 文学院各科系 | 国文、英文、三民主义、文科数学、历史、地理 |
丙组 | 农、医学院各科系 | 国文、英文、三民主义、理科数学、化学、生物 |
丁组 | 法、商学院各科系 | 国文、英文、三民主义、文科数学、历史、地理 |
旧制大学联合招生时期(民国61年-72年)
民国61年(1972年),大学与专科学校分开举办联合招生考试。此时期的大学联考仍采甲、乙、丙、丁四组分组考试,并延续大专联招时期先填志愿、后考试的分发模式。
新制大学联合招生时期(民国73年-90年)
民国73年(1984年),改分为一、二、三、四类组考试,并可跨组选考。
组别 | 招生科系 | 考试科目 |
---|---|---|
第一类组 | 文、法、商学院各科系 | 国文、英文、三民主义[注 1]、数学乙(社会组数学)、地理、历史 |
第二类组 | 理、工学院各科系 | 国文、英文、三民主义、数学甲(自然组数学)、物理、化学 |
第三类组 | 医学院各科系 | 国文、英文、三民主义、数学甲、物理、化学、生物 |
第四类组 | 农学院各科系 | 国文、英文、三民主义、数学甲、化学、生物 |
注释
- ^ 三民主义原为满分一百分,选择题、申论题并行,后改为满分五十分,统一选择题。
参考文献
- ^ 陈扬琳(民 72)。大学联招的大变革:三十年的沿革,三方案的抉择。联合月刊,21,82-87。
- ^ 丘爱铃(民 87)。我国大学联招政策变迁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论文,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学系,台北。
- ^ 秦夢群,大學多元入學制度實施與改革之研究,教育政策論壇,2004年8月,第七卷第二期 (PDF). [2015-05-25].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5-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