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匪
此条目论述以中国为主,未必有普世通用的观点。 (2022年6月7日) |
土匪是指以偷盗、抢劫平民、商旅或敲诈勒索、经营妓院、走私、赌博、毒品等非法活动为生的地方武装势力。根据所在区域,细分为陆匪、海匪两类[1]:50。
名称、引申含义
土匪并不是中国特有的社会现象,在世界各国都是存在的。土匪主要成分是乱兵和破产的农民还有无业游民等。霍布斯鲍姆(Eric Hobsbawm)在《土匪》一书中开宗明义地写道:“从法律上说,任何一群以暴力从事抢掠和袭击活动的人就是土匪。”罗宾汉(Robin Hood)是英国民间传说中的土匪,他和同伴生活在舍伍德森林,是劫富济贫、行侠仗义的绿林英雄。从12世纪中叶起,罗宾汉的故事就在英国广为流传。十三世纪末,英国社会抢劫偷窃成风,在政府档案中,就出现罗布霍德(Robehod)这个名字。中国古代称之为响马,绿林强盗;近代叫胡子、马贼、棒子手[2]:1。
国共内战期间,中华民国政府和中国共产党均将对方贬称“匪”,带有嘲讽、贬低意味。中华民国政府用于代指中国共产党之词有赤匪、土共等。中国共产党则将中华民国政府及中华民国国军称为白匪、蒋匪等。中华民国政府将消灭中国共产党军队的战争称为剿匪(或称剿共),相关机构称为剿匪总司令部。中国共产党及其建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亦将消灭中华民国政府所有、支持的武装力量及其残部(不限于中华民国国军)的军事行动称为剿匪。
中国土匪史
中国土匪的历史悠久,最早记录的土匪出现在西汉末年,西汉以后的各个朝代均出现过土匪。[2]:1。历代政府的处理政策,一是取缔、清剿,二是收编、招安。四大小说之一的《水浒传》,就是以北宋年间梁山泊一百零八名好汉的故事为主线。土匪多数拥有有强大的地方武装势力,官军很多时候没有足够力量或资源去取缔。土匪头目如有妻子,或强抢民女为妻,妻子被称为压寨夫人。
晚清,随着清廷对基层控制力减弱,清乡成为地方对付土匪、盗匪的常见手段。民国初年,盗贼遍地。白崇禧称广西:“无处无山,无山无洞,无洞无匪。”[3]在民国军阀长期混战的背景下,北洋政府依靠群收编土匪扩充实力,造成“兵匪一家、官匪一家、警匪一家”。国民政府出于反共需求,对土匪以安抚收编为主[2]:38。土匪虽是非法组织,但部分土匪集团也制定纪律,例如白朗规定有三条纪律中,第一条是:“专打大户老财,对贫苦人民则多方体恤,秋毫无犯,违者就地正法。”[4]部分土匪更强调不奸淫妇女。
中华人民共和国研究者一般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通过1950年到1953年期间的全国大剿匪,在全国范围内消灭了土匪组织[2]:38[1]:50。1980年代以后,多是车匪路霸。
民国时期
东北
- 小日向白朗,外号小白龙,(1900年-1982年),20世纪初期活跃于中国的著名日本人马贼。中国民众称之为小白龙。
- 张乐山,外号座山雕。
- 谢文东(1887年-1946年),原名谢文翰。满族。因为绑票事发而举家迁到黑龙江省依兰县土龙山一带居住,担任民团头领。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谢文东联络土龙山地区各个民团首领准备武装反抗日本侵略者的到来。[5]
- 张贺年,又名张海天,外号老北风。
- 刘伏龙
华东
响马,即华北骑马拦路的马贼的一种。劫掠时先施放响箭,故称为“响马”
中南
- 河南
- 白朗(1873年-1914年),字明心,民国初年河南地方民变军领袖,白朗本是清末低级军官,因响应局势而反清,靠劫富济贫获得穷人支持,并收编众多绿林匪盗,后又成为积极反抗袁世凯之地方民变领袖,最终身死战场。
西南
- 广西
- 四川
西北
- 陕南
影视作品
电影
电视连续剧
- 乌龙山剿匪记(中国)
注释
- ^ 1.0 1.1 邓礼峰. 《建国初期剿匪斗争概述》. 军事历史 (北京市: 军队政治工作研究院). 1991, (1991年01期): 50—52 [2023-06-15]. ISSN 1002-4883 (简体中文).
- ^ 2.0 2.1 2.2 2.3 高运坦. 《新中国成立初期剿匪斗争研究》 (硕士论文). 天津商业大学. 2012 [2023-06-15] (简体中文).
- ^ 白崇禧口述、郭以廷校:《白崇禧回忆录》
- ^ 《白朗起义调查简记》,```载《史学月刊》1960年第4期)
- ^ 匪首謝文東.
参考书目
- Billingsley Phil(贝思飞)著,徐有威等译:《民国时期的土匪》(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
- 王卫平:〈太平天国时期太湖地区枪匪研究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王卫平:〈论太平天国时期的周庄枪匪集团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