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圭璋
生平
先世旗人,驻防江宁甚久,遂寄籍为南京人[1]。唐圭璋本人终身以汉族自居。
生于南京秦淮区大石坝街,其名出自《诗经·大雅·卷阿》中的“颙颙邛邛,如圭如璋”。10岁丧父,12岁丧母。1913年入南京立奇望街小学,三年后第一名毕业,考入南京的省立第四师范学校。1920年毕业后,在六合县西门平民小学任教两年。1922年夏,考进国立东南大学中国文学系,从师吴梅学习词曲,撰写的一篇论文《诗三百篇的修辞》,与任中敏、卢前,合称“吴门三杰”。
1928年大学毕业,先任教于江苏省立第一女子中学教语文。1935年至1939年任中央军校国文教官,兼教历史,抗战初期随校迁入成都。历任中央大学中文系讲师、副教授、1943年升任教授。1946年中大迁宁复校,中文系主任伍叔傥通知唐圭璋已被中大解聘[2]。金陵大学、南京大学。1951年2月自苏州华东人民革命大学政治研究院学习结束后被分配到长春东北工业会计专门学校工作[3]。后调入东北师范大学。1953年调回南京师范大学,任中文系教授、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等职。晚年体弱,辞去多项职务,仍兼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顾问、中国韵文学会会长、中华诗词学会名誉会长。1990年,授“有特殊贡献的专家”。
著作
著作有《全宋词》、《全金元词》、《词话丛编》、《南唐二主词汇笺》、《宋词记事》、《辛弃疾》、《元人小令格律》、《唐宋词简释》、《词学论丛》、《梦桐词》、《宋词四考》、《宋词三百首笺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