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凤平博士(英语:Dr. Dorothy Fung-Ping NG,1957年),香港学者,香港大学荣休教授,研究粤剧的专家,香港八和会馆名誉顾问,曾任香港大学粤剧教育研究及推广计划总监、香港大学教育学院中文教育研究中心助理教授。她致力于中文教育、并研究粤剧及拓展粤剧教育。[1]

吴凤平
Dr. Dorothy Fung-Ping NG
性别
出生1957年(66—67岁)
 英属香港
籍贯广东顺德
教育程度
信仰天主教
经历

简历

吴凤平,籍贯广东顺德,1957年出生于香港,1981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中文系。于1982年及1985年分别获香港中文大学的教育文凭及文学硕士(语文教育)学位。之后获香港理工大学中国语言学文学硕士(优异),新加坡区域语言中心应用语言学文凭,2005年获香港大学哲学博士学位。[2][3]

吴凤平致力于中文教育,研究范围包括语言学、教学语言媒介、课堂话语分析、阅读教学、易学等。近年亦专注于粤剧教育的课程发展与学习研究,曾在香港大学主持“粤剧编剧”研究计划,并曾以专家身份担任多个咨询委员会委员,包括:香港八和会馆名誉顾问、粤剧发展咨询委员会委员、艺术发展咨询委员会委员、非物质文化遗产咨询委员会委员,香港博物馆专家顾问等。[4][5][6][7][8]

吴凤平研究粤剧及拓展粤剧教育。曾在香港大学主持“粤剧编剧”研究计划。[1] 她曾主持“粤剧小豆苗──粤剧融合中国语文科新高中课程及评估计划”,著书及编纂教材,并给学生讲解粤剧经典《帝女花》和《紫钗记》等故事;著书《梁醒波传──亦慈亦侠亦诙谐》,作为中学通识科参考读物;编纂粤剧教材《戏棚粤剧与学校教育》作为戏棚粤剧融合新高中课程的教材及课程设计参考。[9][10]她编撰出版香港首部粤剧编剧课程专书:《粤剧编剧基础教程》,讲述“粤剧本体知识”,论述“经典剧本赏析”和“编剧技巧漫谈”。[11]

2012年,她跟随香港粤曲表演艺术家梁素琴学习粤曲子喉,之后出版《素心琴韵曲艺情》一书,记述梁以忠、梁素琴父女之艺术成就,并剖析梁素琴独创之“琴腔”。[12][13][14]她亦推广以“舞台官话”唱粤剧的“古腔粤剧”:岭南八大曲之一的《辨才释妖》。[15]

著作

  • 吴凤平(2015)。《素心琴韵曲艺情》。香港:香港大学教育学院中文教育研究中心。ISBN 9881302501
  • 梁以忠、梁素琴、吴凤平等(2014)。《岭南余韵:梁以忠、梁素琴:岭南八大曲唱腔艺术研究及传承》。香港:香港大学教育学院中文教育研究中心。ISBN 9881302587
  • 吴凤平、陈钧润(2013)。《叶绍德粤剧剧本精选(汉英双语)》。香港:香港大学教育学院中文教育研究中心。ISBN 9789881956347
  • 林伟业、吴凤平、卢万方等(2012)。《戏棚粤剧与学校教育》。香港:香港大学教育学院中文教育研究中心。ISBN 9789881956392
  • 叶绍德、阮兆辉、吴凤平(2011)。《粤剧编剧基础教程》。香港:香港八和会馆及八和粤剧学院。ISBN 9789881956354
  • 吴凤平、锺岭崇(2009)。《梁醒波传:亦慈亦侠亦诙谐》。香港:经济日报出版社。ISBN 9789626785959
  • 林伟业、吴凤平、锺岭崇(2009)。《紫钗记教室:搭建粤剧教育的互动学习平台》。香港:香港大学教育学院中文教育研究中心。ISBN 9789881751430
  • 吴凤平、林伟业(2009)。《中文阅读能力训练:认读、理解、策略》。香港:香港大学教育学院在职教师教育计划。ISBN 9789628093410
  • 吴凤平、锺岭崇、林伟业(2008)。《帝女花教室》。香港:香港大学教育学院中文教育研究中心。ISBN 9789881751416
  • F. Marton、卢敏玲、吴凤平等(2001)。《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从差异开始:教师自学教材》,香港,香港教育署课程发展处、香港大学教育学院课程学系。
  • 吴凤平(1985)。《广州话同形多音多义字在香港中国语文教学问题之探讨》。硕士论文,香港:香港中文大学研究院。

文章

  • 吴凤平(2015)。〈从易经看中国传统的管理智慧—以师卦为例〉,《廿一世纪董事》(页38-39)。香港:香港董事学会。
  • 吴凤平、彭玉文(1998)。〈小学目标为本课程中文科校本行动研究──读者剧场及创作剧的新尝试〉。《课程论坛》,8(1), 页79-89。香港:香港大学课程学系。
  • 吴凤平、黄瑞珍(1997)。〈工程文书写作训练与在职专业语文课程设计〉。《课程论坛》,7(1),页59-66。香港:香港大学课程学系。
  • 吴凤平(1995)。〈香港小学四年级学生记叙文(故事)阅读训练的课堂话语分析〉,《国际语文教育研讨会(1994:香港)》,页317-340。香港:香港大学课程学系。
  • 吴凤平(1995)。〈香港小学中国语文科行动研究发展模式探讨〉,《中国语文教学研讨会(1995:香港)》,页85-940。香港: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
  • 李学铭、陈荣石、吴凤平(1992)。〈香港小学高年级学生写作语误分析〉,《香港语文教育学院国际研讨会(1991:香港)》,页181-197。香港:香港教育署。

参考文献

  1. ^ 1.0 1.1 刘靖之. 香港音樂史論:粵語流行典‧嚴肅音樂‧粵劇. 商务印书馆. 2013: 369 (中文(香港)). 
  2. ^ 吴凤平. 廣州話同形多音多義字在香港中國語文敎學問題之探討. 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 1985-06-25 (中文(香港)). 
  3. ^ Ng, Fung-ping Dorothy. A study of the role of medium of instruction in mediating the learning experience in CMI and EMI classrooms in Hong Kong.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2004 (英语). 
  4. ^ 政府公布新一屆藝術發展諮詢委員會任命. 香港政府新闻公报. 2014-10-31 [2018-10-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25) (中文(香港)). 
  5. ^ 名譽顧問. 香港八和会馆. [2018-10-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26) (中文(香港)). 
  6. ^ 評審小組 (PDF). 艺术发展咨询委员会. [2018-10-2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3-08-28) (中文(香港)). 
  7. ^ 博物館專家顧問 (PDF). 香港博士馆. [2018-10-2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8-10-27) (中文(香港)). 
  8. ^ 粵劇發展諮詢委員會委員名單 (PDF). 香港立法会. [2018-10-2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8-10-27) (中文(香港)). 
  9. ^ 《梁醒波傳》變通識教材. 苹果日报. 2010-04-01 [2018-10-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27) (中文(香港)). 
  10. ^ 港大編粵劇教材融入新高中. 星岛日报. 2012-12-06 (中文(香港)). 
  11. ^ 《粵劇編劇基礎教程》出爐. 大公报. 2012-01-12 [2018-10-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27) (中文(香港)). 
  12. ^ 新書記錄「琴腔」妙韻. 大公报. 2017-02-22 [2018-10-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27) (中文(香港)). 
  13. ^ 肖静文. 梁氏父女鑄粵劇經典 素心不染 琴韻妙腔. 香港商报. 2017-02-27 [2018-10-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27) (中文(香港)). 
  14. ^ 白若华. 《素心琴韻曲藝情》新書推廣唱腔藝術. 文汇报. 2017-02-28 [2018-10-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27) (中文(香港)). 
  15. ^ 卡夫卡. 古腔粵劇,重現港大. 信报. 2017-02-22 [2018-10-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01) (中文(香港)).